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探索
杨志军
(珠海传媒集团,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 时代不断发展,网络被广泛应用。手机借以网络,成长为“新型媒介”。那些有网络特征的媒介,以“新媒体”之名集体登场,新媒体时代到来。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该如何让应对?应对之策何在?本文主要以电视新闻编辑切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特征;创新方式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电视新闻编辑面临巨大冲击。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应时而变”通过创新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满足电视媒介的时代之需,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电视新闻编辑的阐述
电视新闻编辑,是节目流程上的岗位,是工艺上“再创作”的重要环节,更应是新闻资讯风口浪尖上的追浪者。新时代对电视新闻编辑有更高要求,娴熟的实操能力、网络时代资讯研判能力和广域的认知能力等综合素质。作为节目的主要操盘手,精准的受众分析和不断创新的思维,才能提升新闻的呈现效率,最终确保节目的质量。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相关问题的探究
(1) 编排方式比较单一,互动性不高。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电视新闻编排理念数年不变,导致“新闻”如“旧闻”,“节奏缓慢”,“老生重谈”等情况。编排理念和形式的单一,无法满足受众的观看心理,忽视激发受众的兴趣,造成新闻资讯缺乏生动性,受众审美疲劳。反观新媒体,形式非常活泼、编排灵活,图文并茂、视听兼顾、短小精悍的编排方式,尤其网络语言的运用,形成强烈的“新媒体视听风格”,这种以受众兴趣为核心的编排理念,导致受众弃电视而去。
电视新闻节目天然缺失实时参与感,尽管目前不少电视节目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让受众介入节目,整体来看,这种“花式”制作并无预想的效果和实质的突破。就“互动性”而言,即便是技术的突破,没有创新的节目编排观念,电视媒介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编排理念和思维的僵化固定,导致电视新闻资讯时效性低的局面并非没有改变。以差异化传播为核心的矩阵传播,从外围对电视媒介实施“治标式救治”,电视媒介的生存空间不在“快慢”竞速,而在“厚薄”竞质。
(2) 思维方式的创新。近两年,《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生门》等纪录片深受好评,这些曾经不被看好的纪录片之所以“火”,用换了个播放平台来解释显然说不通。这些纪录片无论是题材、视角,又或是表现形式和手法,均呈现出全新的模样,加上精准迎合当下受众的心理,新思维和新观念是这些电视纪录片备受追捧的根本原因,也是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方向。
要从根本上解决地名检索中的地理空间的层次结构特性和地名表达的模糊性,就必须结合地名描述、地理空间、计算机、网络等相关知识和技术,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构建基于地名本体的语义网实现基于语义的地名检索服务[2]。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
从社会实际发展现状着手,即便是国家外交、法规政策等宽泛宏大的题材,只要有创新意识,电视节目编辑还是能讲出故事,讲好故事。
如何理解权威媒体的权威发声,该如何实施?那就是利用好电视媒体的身份,围绕中心,团结大局。2019年6月湖南卫视推出了大型直播电视节目《连线红土地》,第一集节目播出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丰富的节目手段和直播技术的运用,受众随直播穿越时空,一个极其平常的新闻节目感人至深。
(1) 对电视新闻编辑技术和方式进行全面创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首先是在理念和观念上,然后才是技术和方式。电视媒介具备诸多的天然优势,主流媒体的“发声”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这是一般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
(2) 编排固定,造成时效性较低。新闻资讯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传播,且传播可与事件进程实行同步。这种同步在电视界被称作“直播”,作为电视媒体利器的“直播”,真正地展现其“力”尚需时日。在历经复杂而系统的制作环节、梯级审阅确保合格的诸多流程后,新闻资讯才能出现在电视媒体,并在固定的时段里呈现。这里并非要否定确保导向应有的程序,而是提出对当下生产制作环节、流程和效率进一步再优化的迫切性。
笔者曾经历一个频道传奇般的崛起。频道摒弃以往的节目腔调,代之以“百姓语言” “百姓发声” “为百姓帮忙”等特性,形成高度契合普通民众的强大气场和氛围。整个建立起亲和、朴实的平民角色风格,成为百姓生活的倾听者和服务者,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刷新当地收视最高位,同时也成为国内城市频道改革的领跑者。
(3) 对新闻实时反馈和评价阶段加以完善和改进。电视媒介的另一优势在于是受众对新闻资讯反应和反馈的传导者,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这一特性理应不断改善和改进,并通过创新,可以成为电视媒介直面新媒体时代竞争的重要手段。
图解是一种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式,西方人命名为“脑图”,心理学上叫“思维导图”。实践研究中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作为非连续性文本,以直观图片与简练文字呈现相关知识点,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更能引发学生充分的想象、积极的思考与思维,更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这个实例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倾听并反馈民意对新闻编辑创新同样具有价值。正确的价值观和导向,深入基层中,以平民化的角度来调查、了解、制作节目,尤其在表达方式和行为处事上无限接近普通人,就是俗话说的“接地气”。节目不仅酣畅淋漓地展现社会事实,着意保持强调民意的表达和铺陈,对民意反馈和评价技巧地搭建节目的处处精彩。反馈民意就是要有平民角色的立场和平民化的表达,而一旦逐渐形成强大的“地方”特色,再历经不断创新,将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很庆幸能够走访这么多优秀的印刷领域企业。事实证明,没有传统的创新是肤浅的,没有创新的传统也是僵死的。从成功的企业身上,我们看到了二者的平衡,也坚信只有二者的融合才能促使企业的进步。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于电视新闻编辑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加强编辑的自身素养提升的同时,编辑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坚持走探索创新之路,使其和新媒体同频共振,在新媒体时代同发展共繁荣。
参考文献:
[1]贾骏,金杨艳.电视新闻节目的跨屏互动案例简析[J].视听纵横,2018(12):221.
[2]张怡.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J].传媒论坛,2017(23):217-218.
[3]叶西措.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0):185.
中图分类号: G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2-0038-01
作者简介: 杨志军,男,侗族,湖南衡阳人。研究方向:电视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