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介绍_行为主义论文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介绍_行为主义论文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主要流派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理论论文,流派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交流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最初占统治地位的是理想主义流派(Political Idealism),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现实主义(Political Realism)、行为主义(Behavioralism)、跨国关系及复合相互依存(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Complex Inter-dependence)以及国际合作机制(International Regimes)等流派纷纷形成并不断充实国际政治理论。下面逐一进行简要介绍。

一、理想主义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刺激了人们对国际政治理论问题研究的需求,理想主义流派正是在此期间形成并发展的。这一流派基本信奉以下观点:

1.人性本质是善的或利他的,因此人们可以相互帮助与合作;2.人们对他人的关心使社会进步成为可能;3.人类恶行应归咎于社会而不应归咎于邪恶的人,是社会使人们自私并互相伤害,包括发动战争;4.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根除的办法是铲除那些导致战争的不合理社会机制;5.战争是国际问题,因此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6.国际社会必须重新组织以铲除那些可能导致战争的社会机制。

就当时国际问题的政策建议,理想主义者虽各持己见,但总体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建树。

(1)组成“国联”以取代整个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由各主权国家形成的力量均衡体系。

(2)强调法律对战争的控制。 具有代表性的是国际法院永久法庭的设立和凯洛格一白里安公约(1928年)的签定。

(3)控制军备。整个20世纪20年代, 国际社会都在试图努力使各国解散武装,减少军备和军事野心,典型的例证有华盛顿—伦敦海军大会。

理想主义包含着道德主义、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他们强调国际组织、法律和控制军备;致力于人类团结;主张取消自由贸易壁垒;要求废除秘密外交。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总统,他的著名的“十四点计划”的演说代表了理想主义的宗旨。

尽管理想主义流派在两次大战期间控制了学术界及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但德、意、日对霸权的追求却使理想主义的辉煌成为昨日黄花。

二、现实主义流派

二次大战使理想主义者的理想破灭,历史的反思使理论家走向现实的一面。现实主义理论根基可追溯到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现实主义者有以下共识:

1.纵观历史,人的本性是恶的;2.在人的所有罪恶中最危险的莫过于人们对权力的本能追求和对他人的统治欲望;3.要除掉人们对权力的本能追求是乌托邦式的幻想;4.在这样的国际条件下,政治斗争就是争夺权力的斗争,是一场战争;5.每个国家的基本目标就是促进本国利益;6.国际体系的本质使各国有必要追求足够的军事力量来防御潜在敌人的进攻;7.联盟可能会加强自我防御能力,但联盟不是建立在彼此忠诚和相互依赖基础之上的;8.不能把自我防御建立在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信任上;9.如果各国都在追求最大的权力,那么稳定只能建立在变动的权力平衡联盟体系上。

现实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实质是追求权力,而其基本原则是自我帮助。所有权力的追求和利益的实现是以他国为代价的。现实主义者相信国际社会的结构决定着各国的行为。高层政治(high politics)就是世界政治。现实主义在40—50年代统治着国际政治理论论坛,这一时代的现实主义被称之为古典现实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爱德华·卡尔(Edward Carr)、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 尼古拉斯·斯派克曼(NicholasSpykman),罗伯特·斯特劳斯—于佩(Robert strause—Hupe)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 Wolfers),雷蒙·阿隆(Raymond Aron),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 Hoffman),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由于现实主义透视到了保护国家安全的驱动力,因此,至今仍指导着各国的外交政策行为。然而,这一流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它有自相矛盾之处,如军备究竟是保卫安全还是刺激战争?联盟是维护和平还是制造不稳定?此外,现实主义对一些具体事件缺少分析方法,他们无法判断哪些数据是有价值的信息,应遵循怎样的规则来分析这些数据。尤其是欧共体的发展,使现实主义很难解释这种重视经济甚于军事的现象,现实主义不得不面对新的现实。

到了80年代,新现实主义走向前台。新现实主义也叫结构现实主义。这一学派认为当前世界处于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国际政治中除冲突和对抗外,还存在着沟通、协调与合作,军事力量不再起主要作用;强调经济问题对政治问题的作用;主张对全球作系统研究和实际政治问题的研究。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琼·斯佩罗、罗伯特·吉尔平,其代表作为《国际经济关系的政治学》、《战争与世界政治的变革》。

三、行为主义流派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向古典现实主义提出了挑战,这就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对传统人类行为理论研究的一种挑战。他们的口号是:“让事实而不是安乐椅中的理论家说话”,“寻找证据,但不相信它们”。行为主义者认为科学是最重要的,认为有必要系统地收集有关国家特性的资料以及国家间相互作用行为,他们试图用可视的知识来代替主观判断,用试验证据来代替直觉。他们强调行为研究、计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将自然科学某些理论引进国际政治领域,具体步骤分为:观察—假设—收集资料—统计分析—证明或发现。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有:系统论、一体化论、功能主义论、博奕论、决策论、沟通论等。

行为主义学派以卡尔·多伊奇、莫尔·卡普兰、戴维·辛格为代表,其知名著作是《国际关系分析》、《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计量国际政治学》等。

由于行为主义过多沉湎于对史实细节的分析,因此缺乏对政策的指导意义,同时,行为主义较为忽视社会的伦理问题如贫穷、饥饿、暴力、疾病等,因此受到学术界的批评。70年代以后,后行为主义发展起来。作为对前行为主义的修正,他们更多地重视对新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但仍旧沿用前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四、跨国关系及复合相互依存流派

随着国际社会的迅猛发展,国际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如经济联系更为广泛紧密,军事联盟长久化,民间往来扩大。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言:“结果是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全球政治的时代的到来”。

联系新的时代问题,跨国关系及复合相互依存流派对其它流派特别是现实主义流派进行了挑战。首先,他们认为国家不是世界政治的唯一行为体,多国公司、跨国银行也是行为体,这不仅因为它们积极追求各自的利益,同时因为它们作为联系的纽带,使各国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敏感地注意到相互间的关系。其次,他们认为国家安全不一定是控制国家政策制定的决定性问题。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外交政策议程有必要扩大,因为即使是纯国内问题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他国家。再次,他们不再认为军事力量是国际政治中最具影响的力量。

这一流派的研究始于对50—60年代西欧一体化进程的解释。西欧由战争策源地发展成为新的合作体系这一现象,吸引了无数学者的目光,最终他们凝聚在一点上,即认为,社会形态、政治态度、经济以及其它相互作用的形式不断合作的结果将形成一个新的、有别于以往单一国家的政治单位。

这一流派的代表作是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O·Keohane)和约瑟夫·奈(Joseph Nye)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存》。

五、国际合作机制流派

合作机制这一概念是从国际法律研究中沿用下来的,用以研究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合作机制可定义为在特定的问题领域里组织协调国际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合作机制的基本特点是对国际行为作系统规定。由于合作机制派关注的是机构以及法规对国家行为方式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因此,国际合作机制在某些方面可视为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

国际合作机制派不仅讲合作,而且讲如何实现合作,巩固国际体系。这一理论主要用于全球政治经济领域及核武器的控制。二战后全球货币和贸易体系的创立,是国际合作机制的体现。自由国际经济秩序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限制了各国政府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干预,保证了资本和贸易的自由流通。

国际合作机制派的代表著作是斯蒂芬·克拉斯诺主编的《国际机制》。此外,该流派较有影响的是霸权稳定理论(Hegemonic Stability),这一理论最早由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提出。该理论认为霸权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没有霸权,国际社会就不稳定,世界经济体系将陷入混乱。

以上,对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作了简要介绍,目前又涌现出许多新的理论流派,如长周期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依存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理论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标签:;  ;  ;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流派介绍_行为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