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 737200
一、“学——导——练”教学模式结构说明
名称:“学——导——练”教学模式
“学——导——练”就是在“导学法”提倡的“低起点、小跨度、大容量”原则的基础上,设置的“自学、导学、导练”三大环节。一般情况下分六个步骤完成。
自学、导学、导练,是对“导学法”中三环扣的继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体现其大三环的作用,仍然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六个步骤是对自学、导学、导练的详细注解。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学、研讨、质疑、总结、巩固;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自学、研讨、展示、总结、检测。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行为同步,构成课堂教学的六大步骤。
二、“学——导——练”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策略
1.课前自学,提出问题,引导自学
(1)搜集资料、课外阅读、制作学具等。
(2)预习新课、提出疑问等。
(3)通过情境创设,引出问题。
(4)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2.自学前的指导
步骤:(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以问题形式)
(2)教师指导自学方法。
(3)教师明确自学要求。
注意事项:明确自学的内容,要使每个学生知道什么,要交代清楚看书从哪里看到哪里,做哪几道练习题,解决什么问题,自学提纲的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自主自学。目的: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步骤:(1)学生带着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独立自学课本,从中发现问题,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有待交流解决。(2)教师通过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提问、检查自学作业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后教做好准备。
4.抓住要点,引导合作。通过以上学生的自主自学,遇阻,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借此机会,教师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等互动形式,形成组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深入,使学生初步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并生成新的问题,再研讨。(2)教师通过巡视、倾听、质疑、询问、提问、上堂板演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搜集、整理学生研讨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引导全班学生研讨(群学),教师为下一步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5.质疑点拨,引导总结。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质疑、解惑、分析、更正、补充等互动形式,将本堂课所学知识形成清晰脉络,让学生从中获益。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答疑(小老师),教师答疑、点拨、更正、补充,引导总结。
6.课内轻松达标、课外拓展。目的: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得到巩固和提高,轻松完成教师出示的达标题目,从而达到“堂堂清”的目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会应用,懂得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知识,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课内练习达标,让学生轻松达标,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2)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如调查了解、访问、与家长互动、参与社会互动、参与家庭理财等。布置的实践作业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安全等多种因素,让孩子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开展活动。
“学——导——练”的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学、导学结合,学与练结合,学与用结合,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小学生学数学的“学与练”脱节、“学与用”脱节的问题,让孩子们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和渠道,提高了学数学的兴趣与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自学——展示——反馈”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生生研讨、师生研讨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学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整个过程中,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诱”学生思维,“导”学生探究,变课堂为学生探究、发现、创造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
论文作者:李鼎荣 孙发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目的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论文; 发现论文; 互动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