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属于一种种植非常广泛的农作物,在世界上其产量仅次于玉米的产量,是人们的主食之一,加工成小麦粉后能够制成面包、馒头及面条等,发酵后能够制成啤酒和酒精等,小麦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若要得到小麦的优产高产,就必须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接下来就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全面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产量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而小麦更是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所食用面粉的主要来源。因此寻求小麦的高产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优化小麦品种、防止病虫害的产生、确保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效益,是工作的重点。
1小麦的种植情况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也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占当今世界小麦生产总量的17%和消费总量的16%,其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近10a我国小麦生产连续丰收,但是我国有着巨大的人口规模,同时随着全球气温的逐渐升高,不正常天气条件导致小麦病、虫、高温、低温、干旱、倒伏、涝等现象也在不断加剧。小麦的培育和种植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在有些地区小麦品种普遍退化严重,小麦品质已经不能发挥原有的优良种性属于淘汰产品,不适合继续种植。并且在这些地区新品种的推广工作也较为滞后,旧品种质量不能得到保障,新品种无法获得较好的推广种植,这对于小麦的种植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小麦种植技术概述
2.1精良选种
做好种植前的准备工作,选择质量好且与种植地区所适应的品种,例如种植地区降水量少时,应选择抗旱的品种。在正式播种前,还需把选择好的种子进行晾晒,将带有细菌和不符合播种条件的种子进行二次筛选并剔除。随后进行试种,从而选择出质量最好的种子,以确保小麦的产量。
2.2土壤处理
小麦对种植条件的要求比较严苛,肥沃的土壤才能保障小麦的优质高产,因此,在小麦种植前,必须对种植地区的土壤进行处理,且在每个季度都要对土壤进行深耕,以保证土壤表层的结实度和平整度。同时优化耕作方式,避免长期在同一地区种植一种作物,应采取轮作的方式,以确保土壤具备充足且能够促进小麦生长的营养成分。
2.3科学施肥,合理灌溉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对其施加有机肥,以保障土壤的透气性和良好的种植质量。第一,要合理施加底肥,再施加种肥,最后追肥,这样才能够使小麦获取足够的养分。第二,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必须保证水源充足,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环境及其生长情况均不相同,因此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必须定期对其进行合理灌溉,在旱季更是需要人工灌溉,以此促进小麦的生长,部分地区也可通过在麦田附近修建蓄水池来保障小麦种植过程中所需水分。
2.4科学播种
在对小麦进行播种时,应结合种植地区的客观条件以及小麦的品种,不同条件和不同的品种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麦农要根据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并通过合理控制播种的温度以及垄深、垄距和种子的数量等手段进行精良播种,为小麦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小麦良好生长。
3病虫害防治技术
3.1药物拌种
由小麦种植环节就开始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药物拌种的防治质量是非常明显的,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经药物拌种可以很好防治病虫害问题,提升小麦种子抵御病虫害的性能,而且降低小麦之间病虫害繁衍的几率。针对小麦栽种病虫害严重区域,采取药物拌种的方式来种植,其防治质量会更为明显。自从采用药物拌种,极大降低了病虫害的影响。拌种中采用的药物均有详细规定,药剂的灭菌效果好、药性很长就能够用作拌种的药剂,能够利用粉锈宁乳油,防虫害的效果非常明显,药性能达到3个月。针对地下隐藏的病虫害问题,还应当妥善处理土壤条件。比如,对于纹枯病的处理,要求利用25%三唑酮乳剂15kg/hm2,再兑水稀释后喷洒在地面。为有效处理地下害虫,需要采用50%辛硫磷毒土和300kg/hm2混合,再兑水配置形成毒土,而且在耕作前均匀铺设。另外,还能够在播种之前处理麦种,对于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要求利用适当的药物用作包衣。
3.2返青过程病害防治
针对小麦返青过程要求防治纹枯病、吸浆虫以及麦蜘蛛等问题。因此,在该阶段要求做好地上与地下的病害处理工作。小麦生长阶段,纹枯病属于一种非常严峻的病害,在进行防治时,要求根据标准比例配置纹枯净可湿性粉药、三哩酮乳油、水以及禾果利可湿粉药剂,在喷洒麦苗的茎根部,第1次喷洒15d后在继续喷洒。对于纹枯病来讲,需要选择氟环唑、三唑酮等灭菌药,再兑水喷洒小麦的茎根部。每隔7~10d喷洒以此,而且持续喷洒3遍,既可以处理纹枯病,还可以处理白粉病与锈病。对于麦蜘蛛,需要利用74%g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来处理,还能够采用除草与深耕等途径来综合处理。对于地下害虫,能够利用39%甲基异柳磷来喷洒小麦的茎基部。
3.3抽穗过程病害防治
由小麦孕穗期到扬花期都要对锈病、赤霉菌、白粉病和麦蜘蛛加以防治,针对锈病、白粉病等情况要进行定期观察,若病害达到标准指标后,为避免其大范围传播,就必须利用三哩酮乳油与禾果利可湿粉药剂来防治。针对赤霉菌等病害,能够利用50%的防蚜雾可湿性粉物0.11~0.15kg/hm2来防治。在麦苗抽穗阶段,若连续2d有阴雨与露水,还应当主动展开病虫害防治。在喷药后3~6h内,若出现雨天,还应当立即补治病虫害。在抽穗过程,也是麦蚜频繁迁入的过程,还要合理使用蚜虫蜂与瓢虫等药物,对麦蚜进行生物治理。
结语
目前,国内农业发展迅速推进,小麦在农业生产中占据较大比例,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农作物。本文针对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分析,希望给我国的小麦种植带来一定的帮助,提高小麦的产量,减小我国在农产品方面对于国外的依赖,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武飞.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8(14):139.
[2]闫广志.浅谈小麦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38(13):118-119.
[3]左建国.关于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7(02):145-147.
论文作者:杨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小麦论文; 病虫害论文; 病虫害防治论文; 地区论文; 病害论文; 土壤论文; 药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