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抄写经典的心态要至诚恭敬
抄写经典最重要的是要定下心来,用最虔敬的心抄写经典,至诚恭敬,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又必须仔细校对,避免错误。全身心投入其中,专注当下,集中精神。心不外想,耳不外听,眼不外看,这时,抄写经典比诵读经典就更能帮助心的安定,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这样,抄写者心念就不容易散乱,也不容易起妄想,在专心一意中抄写经典,经典的能量自然灌注于身体之内。
二、抄经之前,三调放松,摄心静虑
抄写经典不是随手乱写,而是修养身心的法门,古人抄经之前,一定要焚香沐浴,端身正坐,一心专持,我们今天学习圣贤经典当然也要向古人看齐,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抄经之前,务必要严肃认真,正襟危坐,端身正坐。三调放松,舒眉展目,面带微笑,精神愉悦,心情开朗,做3-7次逆腹式呼吸,让呼吸变得细、匀、深、长、慢,充满舒适、自然。
三、抄写经典之前的准备工作和抄写要求
1.事先动员。凡做一件事,一定要有准备工作,不能随个人的性子。当我们确认一件事是正确的事后,就要着手行动,而不是停留于口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定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只有思想统一了,才能有成效。抄写经典我做的动员工作就是给学生讲抄写经典的好处,只有大家明白道理,才能明明白白做事,糊里糊涂做事,一定是虎头蛇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抄写经典的要求
(1)抄经前先自我反省,以求抄写经典功效最大化,反省的内容包括:我为何抄经典,也就是抄写经典的目的;抄写经典时心是否清静如水,也就是是否做到平心静气;抄写经典是否有完任务、应付差事之嫌。自我反省是不可缺少的,它更有利于我们学习效果的提升。(2)反省之后,就开始抄写经典。抄经时的坐姿要端正,抄写时要做到三到:手到,眼到,心到。在抄经过程中,自始至终务必保持静心,一心一意,一笔一画,力求专注,神气不散,心情安舒,以达到一心不乱。抄经的速度不必求快,以中速为佳,快速抄经,心情就有躁动,且难以持久,疲累身心,慢速抄经则有意志怠惰,心神散乱之感,抄经时以得心应手,字字清晰饱满,不逾字模为准,不能有赶时间之心态。(3)抄写经典,一定要将字写端正、美观。抄写经典,等于书法,但是比书法更神圣,因为书法仅仅是写出书法的特色来,抄写经典还要有对古圣先贤的敬畏,对天地万物的谦恭,所以一定要将字写认真、工整,一丝不苟,才是最重要的。
四、中小学生抄经的殊胜利益
1.抄经可以修身养性。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修身文化,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浅表层,不能只当作知识来学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修身成就自己的德性。我们参加抄经,端身正坐,就是修身养性的第一步。我们心灵宁静,字字入味,将经典的每一字、每一句深深嵌入心灵,就能涵养出芬芳的人格;同时从抄经中了解古圣先贤的智慧要义,不仅让我们在抄经中修养了性情,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心灵的真善美。
2.抄经可以长养感恩心。我们每天汲汲营营为生活而忙碌,常常忘了感恩周围一切,也忘记了自己最初的发心。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要感恩无数众生的陪伴和帮助,我们要透过抄经的当下,缅怀圣人恩德,生起报恩感谢的心念,进而学习心中有大众。其实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就如同我们把钱财布施给别人,受益反是自己:因为施比受更有福,能舍才能得。
3.抄经可以自利利人。我们在修身立德的过程中,在处理生活中大小事情时,都应心存善念,更应该时时不忘自己的初心。我们抄写经典,不单单是为了利益自己,如果仅仅是为了利益自己,那就是自私自利,只要我们懂得以自利利他的念头来抄经,这种修身就不可思议。
4.通过抄经,可以让学生的书写工整、美观。书写汉字的能力是一个中国人的基本能力,写字的能力包括识字量,书写的工整、清晰、流畅、美观程度等,书写汉字是继承汉字,继承中国文化的基本手段。在今天互联网时代,我们尤其要警惕汉字被边缘化倾向。当前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书写潦草,字迹不清,龙飞凤舞,连自己都难以辨认。通过抄写经典,可以使学生的书写慢慢工整,进而美观。
5.抄写经典可以涵养性情,提升修养。任何道德经典都具有能量的滋养性,尤其是老子的《德道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其能量性更高,其能量级别大大超过了其他经典,我们诵读《德道经》,抄写《德道经》,就可以直接从经典中获取最大的能量物质,这些道德能量作用于学生,可以让学生变得谦和处下,彬彬有礼。中小学生血气方刚,比较容易冲动,做事一般较少考虑后果。抄写经典的过程,就是涵养性情的过程,一个人在平心静气的抄写经典中,经典的能量逐渐渗透体内,性情慢慢得到改善,急躁的平静了,做事慌张的有条理了,修养得到了很大提高。
6.抄写经典可以提升记忆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写经典的过程本身就是记忆的过程,通过抄写经典,学生的记忆力慢慢得到了提升。所记忆的东西,准确率也比以前提高了。
7.抄写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抄写的过程中,许多原先并不理解的东西开始有所理解,抄写的次数越多,理解得越深刻。明朝的著名学者张溥,他的书斋的名字就叫“七录斋”,据说张溥学习的东西,凡是他认为重要的,都要前后抄写七遍,可见他对抄写经典的重视。
论文作者:曾倩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经典论文; 汉字论文; 能量论文; 工整论文; 涵养论文; 道经论文; 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