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青山小学 张仕荣
【摘要】随着社会与科学的综合发展及社会的数学化,不具备数学语言能力的人不能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0.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29-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语言就成为了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就拥有了智慧;学生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就拥有了智慧;学习中善于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就拥有了智慧,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现实的数学课堂中,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愿意开口表达自己的见解,无论知识掌握与否。长此下去,学生只思考不表达,最后甚至连想都懒得想了,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了。因此,要想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发。
一、激发兴趣,变“课本资源”为“说话源泉”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小学生的随意性很强,在观察、记忆和注意力方面表现特别明显,所以教师要准确挖掘和合理利用课本资源,使课本像动画片那样吸引学生。教材上的情景图,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来源接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易激发起学生说话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第一册上的准备课“开学图”时,把握学生刚刚来到学校这一时机,引导观察校园生活画面后,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并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同时有想说的欲望。我就不失时机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然后,适时地点拨:“这里还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同学们看看哪些物品可以用一些数字来表示?”这样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发现和表达的欲望。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给说得好的同学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红花,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渐渐唤醒学生“说”的欲望。
二、创设情景,变“要你说”为“我要说”
虽然有了图文结合式的课本,但在概念教学时还存在着一定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原因是概念较抽象,学生在用语言描述时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所以在说话训练时要创设“场景”,营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能动性,促使他们敢说愿说。例如:在“加法的初步认识”中,学习例1后,我让学生说说1+2的含义。有一个同学举手说:“1+2就是有1只羊在草地上吃草,又来了2只羊,一共有3只羊 。”还有一个说:“1+2我先吃了1个橘子,接着又吃了2个,一共吃了3个橘子。”我都给予肯定。我问:谁有不同的想法?有个学生想举手,却看见别人没举手,缩了回去,我就请他,他声音很小地说:灰太狼先捉来1只羊,没过一会儿又捉来2只羊,总共捉来3只羊。他的回答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这笑声,打破了刚才课堂上沉闷的气氛。这时,我说:说得真棒!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表扬他。这个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伴的赞美,笑了,这发自内心的快乐正是成功和赞美所带来的。此时,我不失时机,鼓励每个同学都来编编,学生激情洋溢,编的内容从飞禽走兽到花草树木,各种内容应有尽有,整个课堂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学生在笑声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加法的含义,且获得了诸多满足与发展。
三、展开联想,变“苦于说”为“乐于说”
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一堂课中开始的复习导入,还是新知识教学或组织学生练习,都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乐于说。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找一找哪里用到了这些数学知识,让他们提出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或者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解决办法讲给大家听。小学生表现欲很强,都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于是,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生活细节,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数学和说数学语言的兴趣。比如教学“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你能用‘△○□’这几种图形拼一拼,画一画吗?看能创造出什么?”同学们拼出的作品有树、房、车等,有的还赋予这些图形具体的形象和生命:“老师,我用‘○’画了一个地球,一个太阳。”“我画了两个‘○’,大的是井口,小的是水中的月亮。”“我用‘○’和‘△’画出了熊猫的头。”生动的语言来源于多彩的生活,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展开想象翅膀,感到有话可说,非说不可。
四、方法多元,变“不会说”为“很会说”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意会”数学精髓,还要让学生“言传”数学精华,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数学信息,达到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会说。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教师运用正确、清晰的语言教学概念、定理、公理、公式、计算方法等,是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模仿和相关信息的接受,是一个同化过程,并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以教学“平均分的应用题”为例:18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学生会列式,但无法表达思路。因为学生很难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教师应适时表述:先把1个鱼缸看作1份,那么可以想到3个鱼缸就是3份。把18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又可以想到就是把18平均分成3份。求出每份是多少,就知道每缸放几条鱼。学生在领悟过程中试着模仿讲述,也可以请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讲述,强化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然后放手让优生讲讲练练相类似题目的解题思路,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与示范,使学生们学有榜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总之,当我们认识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时,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抓住数学语言培养与表达这一主线,才能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社会人,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小梅,论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1年53期
2、卢丽君,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 2011年01期
3、滕久贵,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N].黔南日报 2011年
论文作者:张仕荣
论文发表刊物:《科教新时代》2014年3月总第2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表达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生论文; 《科教新时代》2014年3月总第2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