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金霞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金霞

金霞(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年龄、糖尿病、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原因有关。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度及无菌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1-02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并发症之一,临床一旦感染,可增加患者的病痛,并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更有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病死率极高。经临床分析,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切口感染的发生。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普外科手术中术后切口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具体包括器官感染、表面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等。术后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生率近些年来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因此了解造成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做好术后切口感染干预工作已经成为普外科工作人员重点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的关键所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 年1 月~2011 年6 月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80 例,年龄最小12 岁,最大83 岁,平均(57.23±14.78)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按照1:1比例选择同科室、同住院期间无切口感染普外科80 例患者作为对照病例,年龄11~84 岁,平均(52.34±13.56)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

1.2 切口感染标准术后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及局部发热感,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早期出现硬结并有脓性渗出物需拆线引流,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穿刺有脓液或破溃流脓,拆线后切口流脓,反复出现小脓点并有线头溢出的定为切口感染。

1.3 方法

1.3.1 回顾性分析方法借助于对2008 年1 月~2011 年6 月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医嘱单、切口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其进行记录。

1.3.2计学处理使用SPSS12.0软件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 的变量筛选出来,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OR来表示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关联强度,OR 可信区间采用95%。

2 结果

2.1 手术类型因素本组43 例为Ⅰ类手术,1 例感染,为2.3%的感染率;57例为Ⅱ手术,3例感染,为5.3%的感染率;40例为Ⅲ类手术,3例感染,为7.5%感染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年龄因素本组4-9 岁患儿23例,2 例感染,为8.7%感染率;20-39岁患者43 例,3 例感染,为6.9%感染率;>70 岁患者22 例,5例感染,为22.7%感染率。

2.3 抗生素使用患者二联用药为0.71%感染率。三联用药为4.29%感染率。

2.4 住院时间因素<1w的患者24 例,感染率为4.2%;8-49d的患者46 例,感染率为6.5%;50-99d 的患者45 例,感染率为8.9%;>100d的患者25例,感染率为12%。

3 讨论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种医院感染类型,其发生率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40%以上,近年来还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经过大量研究发现,造成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有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年龄、手术类型、手术切口长度等。

3.1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切口感染包括生物性感染因素和非生物性因素,存在于整个围手术期,是一个多环节综合因素的结果,本文研究发现包括:①术前因素。BMI高的肥胖者由于脂肪肥厚易影响操作,可使手术时间延长,同时单位组织供应少又易形成死腔,故其感染机会明显增加,肥胖者由于活动不便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不利于血液循环,相应增加了感染机会;肥胖患者易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坏死、积液,从而易使细菌定植继发感染。加上目前多用电刀分离切口,高温使组织炭化和汽化达到切开目的,加重脂肪液化。因此肥胖患者在进腹时尽量用锐性分离,禁用钝性分离或电刀进腹。基础疾病的存在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低下,切口感染率有所增加,如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高血糖环境易引起组织水肿,利于细菌生长,导致切口裂开和感染。同时糖尿病能降低成纤维细胞形成,影响切口愈合。因此糖尿病患者须加强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急诊手术多数合并有腹膜炎,脓性分泌物很容易污染切口;二是急诊手术不可能做肠道准备,此情况下开放胃肠道更容易污染切口;三是部分急诊为肠梗阻或长期禁食患者,已经发生肠道细菌易位,加上术中肠减压有可能使肠内容物直接污染伤口;四是急诊手术多由低年资医师实施,其手术技巧及切口保护经验等相对不足。因此急诊手术须严格掌握急诊手术指征,避免术前准备不充分,仓促手术。备皮至手术时间长,细菌易繁殖。夏季温湿度高,汗液分泌增多,又由于现代病房大都是应用空调,病室通风较差,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②术中因素。

手术延长1h,感染率可增加1倍,主要原因包括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多;长时间的暴露、干燥、牵拉损伤组织;创面上的缝线、凝出血点增多,使局部抵抗力下降;长时间的手术可使术者疲劳,缝线过密引起组织缺血坏死及缝线的物反应均可造成切口感染。非主刀医师在切口缝合过程中,由于存在残留死腔、同一部位反复进针出针、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皮肤缝合时切口对合不良、打结过紧等缺陷,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增加明显,因此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也是一个影响切口愈合的明确因素。③术后因素。住院时间长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3.2 普外科切口感染的护理切口感染涉及多方面因素,应在围手术期采用综合相关措施:①术前对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进行术前评估及充分的准备,积极治疗其各种合并疾病,设法改善全身情况,增强抵抗力等以降低切口感染。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实施平诊手术。对择期手术患者如病情允许,尽量选择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同时注意病室的通风换气及温、湿度调节,定期清洗空调及空气净化机的滤网。

缩短备皮距手术时间。②术中对脂肪层较厚者尽量不用电刀,或应用电刀时调好电刀的强度,缩短电刀与皮下组织接触时间;术中缝合腹膜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失活的脂肪组织冲洗掉;缝合时使切口对齐,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必要时行减张缝合;对过于肥胖的患者可用皮下纱条引流,24h后拔出。提高手术医师专业技术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减轻手术的创伤程度,参与手术人员分工明确、与手术者密切配合,使手术有序进行,以缩短手术时间。③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补充能量、白蛋白、维生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1] 缪连彬.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J].吉林医学,20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3] 廖桦,方志红.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0,4.[4] 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等.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5] 张小红,罗丽霞.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

论文作者:金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1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