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分析论文_王春玲,张圣颖

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分析论文_王春玲,张圣颖

王春玲 张圣颖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各类送检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肠道外感染大肠埃希菌鉴定和肠道内感染大肠埃希菌鉴定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中检出率48%。大肠埃希菌常引起各种肠内外感染,是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肠道外感染的鉴定是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之一。可引起各种感染,常见的是泌尿系感染。还可引起胆囊炎、菌血症、肺炎及新生儿脑炎等,亦可引起腹腔内脓肿、肠穿孔继发腹膜炎,术后感染或大面积创面感染等,又易混合厌氧菌感染等症。肠道外感染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肠道内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这些菌株可引起轻微腹泻或霍乱样腹泻。严重时,可引起致死性并发症(HUS),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微生物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76-02

大肠埃希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俗称大肠杆菌,常引起各种肠内外感染,是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现对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各类送检标本100例,为住院或门诊患者,年龄8~83岁,其中尿液45例,痰液16例,脓液13例,血液11例,分泌物5例,胆汗4例,引流液2例,其他2例。

1.2 方法

1.2.1肠道外感染大肠埃希菌鉴定

1.2.1.1标本采集 根据不同疾病采集不同部位的标本。采集血液标本以无菌操作技术抽取静脉血5mL;痰标本取自口腔清洁后从深部咳出的痰液;脓、分泌物等标本用无菌棉拭子直接采取。

1.2.1.2检验方法

(1)标本直接检查:除血液标本外,其他标本均可作涂片染色镜检。中段尿和其他各种体液标本以3000r/min离心10 min后取沉淀物涂片,脓、痰、分泌物等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镜下可见革兰阴性短杆菌。

(2)分离培养与鉴定:①分离培养:血液标本接种肉汤增菌培养,待生长后移种于血平板;其他标本直接或离心取沉淀接种于血平板及肠道弱选择性平板,35℃孵育18~24h。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肠埃希菌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灰白色、光滑型菌落,某些菌株可出现β-溶血;在EMB上菌落呈粉红色或紫黑色有金属光泽;在MAC、SS平板上菌落呈粉红色或红色。②鉴定: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并作常规生化反应,典型大肠埃希菌的反应结果。

1.2.2肠道内感染大肠埃希菌鉴定

1.2.2.1标本采集 腹泻和食物中毒患者取粪便、残留食物和肛门拭子。

1.2.2.2检验方法

(1)分离培养:标本接种肠道选择培养基(MAC/EMB),35℃孵育18~24h。

(2)鉴定: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符合肠外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但分别具有特殊的血清型、肠毒素或毒力因子。鉴定时,先参照肠道外标本的方法确定它属于哪个品种,然后依据血清学试验、毒素检测等做进一步的鉴定。①ETEC鉴定:用生物学方法或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测定LT质粒和ST质粒。但因上述检测方法均较复杂,在临床实验室一般难以开展。②EPEC鉴定:常用EPEC分型血清测定O抗原和H抗原,以鉴定其血清型(O:H分型),也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细胞培养方法检测。③EIEC鉴定:运用血清学分型和毒力测定[2]。EIEC生化特性与志贺菌相似,动力阴性、不发酵或迟缓发酵乳糖、赖氨酸脱羧酶阴性,上述特征与一般大肠埃希菌不同。常用醋酸钠试验、葡萄糖铵利用试验和黏质酸盐产酸试验区分EIEC和志贺菌,这三个试验EIEC均为阳性,而志贺菌为阴性。以EIEC分型血清进行O:H分型。还可利用豚鼠眼睛结膜试验检测毒力,将被检菌液接种于豚鼠结膜囊内,试验时若引起典型角膜结膜炎症状,在角膜细胞内可见大量的细菌,则为毒力试验阳性。④EHEC鉴定:以EHEC分型特异性抗血清进行O:H分型。目前,O157:H7血清型是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⑤EaggEC鉴定:常用液体培养基-凝集试验检测EaggEC对细胞的黏附性。

2.结果

100例送检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菌阳性48例,检出率为48%。

3.讨论

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部分菌株有菌毛,引起肠道外感染的菌株具有微荚膜。大肠埃希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良好,某些菌株在血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能发酵乳糖产酸,依培养基指示剂不同而形成不同颜色的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混浊型生长[1]。

大肠埃希菌的抗原结构较复杂,主要包括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K)抗原等。O抗原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H抗原不耐热;K抗原根据耐热性不同,可分为L、A、B三型,一个菌株通常只含有一个型别的K抗原,某些菌株没有K抗原。大肠埃希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60℃保持30min即死亡,能耐低温;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敏感。

4.临床意义

4.1 致病因素

菌毛能帮助细菌黏附于黏膜表面,有利于大肠埃希菌的定植。K抗原能抗吞噬,并有抵抗补体和抗体的作用。大肠埃希菌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一样,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作用,如导致发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大肠埃希菌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是不耐热肠毒素(LT),加热至65℃保持30min即被破坏;另一种是耐热肠毒素(ST),100℃保持10~20min不被破坏。两者可使细胞内cAMP或cGMP水平增高,使肠液大量分泌而导致腹泻。

4.2 所致疾病

4.2.1肠道外感染 肠道外感染大肠埃希菌多为机会感染,大肠埃希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菌种。可引起各种类型的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和化脓性感染最为常见。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引起败血症。

4.2.2肠道内感染 有些大肠埃希菌菌株能引起轻微腹泻至霍乱样严重腹泻,并能引起致死性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根据不同的血清型、毒力和所致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致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为如下五种类型。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儿童腹泻和旅行者腹泻,导致恶心、腹痛、低热以及急性发作的类似于轻型霍乱的大量水样腹泻。由ETEC引起的旅行者腹泻有时甚为严重,但很少致死。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肠道感染,导致发热、呕吐、大量水样腹泻,便中含黏液但无血液[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引起的肠炎类似于菌痢,可导致发热、腹痛、水样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并出现黏液脓血便。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最具代表性的血清型是O157:H7,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主要特征为腹痛、水样腹泻、血便,多无发热,主要见于婴幼儿,可出现爆发或流行。由EHEC引起的腹泻2%~7%可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急性肾衰竭,死亡率为3%~10%。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可致儿童肠道感染,引起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偶有腹痛、发热和血便。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与正常菌群中的大肠埃希菌在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方面相似,分离培养后必须通过血清分型(如O157:H7)或毒素检测试验加以鉴定。

【参考文献】

[1]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7.

[2] 蔡木发,李静,罗虹烈,符小芳.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多重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 24(10): 1496-1497.

[3] 林少杰,刘海文,张茂棠,刘渠.健康人群肠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调查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2):140-142.

论文作者:王春玲,张圣颖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分析论文_王春玲,张圣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