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有效培养措施论文_王尚平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有效培养措施论文_王尚平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553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使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开始在教学里关注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到了高中时期,学生的思维模式都已经有了逐步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上通过对学生进行反思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同时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中数学教学里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意识;培养措施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自我的意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高中数学学习仍是以做题目为主,但是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做过一道之后,稍作改变仍然不会,这就说明了学生没有反思意识,这也是目前教师教学的误区,没有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只是通过多做题学习没有取得很好地效果,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反思意识培养措施。

1高中数学教学里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的教学,重视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是因为能够让学生通过反思意识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高中数学相比其它科目的学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更重要,因而在数学教学里让学生进行反思才是最有效的,反思的过程既是对涉及知识点的巩固又是对题目的再一遍深入研究,加深了学生对同一类型知识点的理解;此外,高中数学教学里教师通过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高中数学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其中的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只是重视做题目,没有进行反思,随着题目的增多,不会的题目也会越来越多,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了反思意识,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就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提高了学生在数学上的素养和学习数学的效率,在做题时也大大减少了做题的时间[1]。

2高中数学教学里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方法和训练

2.1发挥教师的引导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的时候,教师要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目前学生的反思意识不强,想培养反思意识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这个过程里教师要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在解题的时候通常都是解答之后就进行下一个题目的学习,不会深入的去思考,这时教师就要使用方法来引导学生对于题目的反思,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当学生有了反思意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发挥教师的引导能力,就要做到教师自身能够有反思意识,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反思意识带入到教学过程里,教会学生正确的反思意识,首先是概念上的反思,对于高中有些概念理解比较困难,而且高中数学学习的概念有很多,很容易使学生弄混,通过教师的反思引导,让学生能够理解其中概念里抽象的内容,加强了理解,然后在解题过程加入反思意识,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在解题时也会养成反思的习惯[2]。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并且学会了如何推导出来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之前所学的等差数列的内容,包括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等,发现等比数列的规律,掌握等比数列的知识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解题训练中反思

在教师讲题的过程里,重点不是讲完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要注重解题方法的讲解,当一个题目讲完后总结解题方法,并能够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一道题目的学习学会解答同类型的题目。如对于含参数的题目,参数的取值范围不确定,就要进行分类讨论,这一内容的讲解时,要通过典型的分类讨论的题目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以后的做题时遇见参数不同的情况,就使用分类讨论。

例如,已知函数 ,其中常数a,b满足ab 0.(1)若ab>0,判断函数f(x) 的单调性;(2)若ab<0,求 时x的取值范围。这一道题目很明显是由于参数引起的分类讨论,第一道求函数的单调性,首先要确定参数a,b的符号,两种情况a>0,b>0和a<0,b<0,分别确定出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单调性,第二问就是要进行分类讨论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a>0,b<0,第二种是a<0,b>0,确立了两种不同的情况然后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得出 ,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求出解。这种典型的不确定参数引起的分类讨论,学生在学会了一道题目之后,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就会确定了解题思路。

2.3总结性反思

在课堂结束之前,针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设一个课堂小结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在这课前的几分钟里总结今天学会的内容,比如学习的这些知识点里还有哪个地方不明白,哪里掌握的非常好,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能够在学习中有反思意识。

反思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对学生来讲,数学中会有错题和不会的题目,那么当教师讲完之后,对这些题目进行反思总结,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题目时就不会再出错。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错误题目中反思,思考自己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又是在哪一步中出错了,搞清楚错误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这一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重新整理了一遍思路,加深了对题目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总结解题经验[3]。

2.4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够让学生有反思意识,当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主动性不高,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放松的环境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根据合适的问题设计相关情境,要能够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当难度超过学生的思考范围时反而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首先教师要有反思意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适合的机会进行引导,并要加强在解题时对学生反思意识的训练,平时注意对错题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党冬玲.高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策略——以反思能力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9,(3):228.

[2]李勇,周会娟.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8,(32):114.

[3]曹群.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5):169.

论文作者:王尚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有效培养措施论文_王尚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