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审计信息披露的比较与分析_政府审计论文

中美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比较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政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美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环境的比较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依据是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该法案要求行政机关及时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并满足社会公众合法的信息公开申请。近年来,奥巴马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公开工作。在上任之初,奥巴马就签署了政府信息公开与透明备忘录。随后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并成立了政府信息服务部(the Offic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对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指导、监督与评价。政府相关部门对各行政部门信息公开情况会进行排名,公众在网上随时可以进行查询,方便公众参与监督。此外,还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了国家行动计划。美国审计总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以下简称GAO)是国会的下属机构,通常被称作国会的“看家狗”。主要职责是监督联邦政府如何花费纳税人的钱。由于隶属于立法机构,GAO的信息公开不在《信息自由法》的调整范围之内,但是其信息公开度也非常高。同时,GAO也承担着监督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的职责,在其发布的报告中有85份报告都与《信息自由法》的执行情况有关。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依据是2008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对符合条件的信息应当进行公开。在法律层级上,《条例》没有《信息自由法》的地位高。国务院办公厅作为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但是在其网站上对于各行政部门信息公开的总体情况缺乏相应的数据与排名。尽管一些机构也会对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估,例如中国软件测评中心每年会发布《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结果报告》,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合作每年也会发布《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但这些报告的结果公众在网上查询相对较困难,公众难以了解各行政部门信息公开总体情况,依据社会科学院对外公布的《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我国审计署是国务院的下属机构,主要对国家财政收支和其他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作为行政机关,审计署的信息公开主要遵循《条例》的相关要求。

从信息公开的环境比较可以看到,中美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存在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意识方面的原因。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近几年才开始推进,行政部门信息透明的程度整体都不高。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哪些可以公开,哪些不可以公开,缺乏比较明确的规定,对各部门信息公开落实情况缺乏较为完善的监督与考核体系。信息公开的成本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以美国司法部网站为例,网站一年的信息公开成本大约需要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0万),GAO有很多值得我国审计署借鉴的地方。

二、中美政府信息利用效率的比较

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通过网站发布政府信息,信息量大,更新快。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美审计署网站公开的信息进行比较。信息的有用性是其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功能,为了反映中美审计署网站信息利用情况,根据Alex(网址:www.alexa.com)网站的数据统计结果,笔者对两国网站信息利用度进行了排名(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GAO网站国际排名高于我国,对我国审计署来说,有较大领域的学习空间,以增加网站信息的利用率;从国内排名来看,两国审计署网站的排名相差不大,这也说明美国网站信息总体利用情况总体水平较高。GAO信息公开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呢,下面将通过两国网站相关信息的逐项比较,找到存在的差异与改进的方面。

(一)对用户需求关注的比较

当用户访问网站的时候需要快速、方便地查询到所需信息,信息利用的效率才会逐渐提高。在满足用户的需求方面,GAO聘请了专业的数据调查公司进行用户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当用户访问GAO网站的时候,就会自动弹出相应的窗口,由用户选择是否愿意参与此项调查,进而改进GAO的工作。除了在页面显著位置提供高级检索功能,方便用户查询网站的信息资源以外,GAO还将用户进行了细分,将网站的全部信息资源分为面向国会、媒体、行政机关、学术研究、其他五个方面,以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面向每一个用户群体提供的信息各有侧重。例如面向媒体的信息资源主要是审计署最近发生的一些新闻,侧重于介绍审计署最新的动态,面向学术研究的资料,更多考虑了研究的需要,以GAO发布的公告为主,面向行政机关的,除了审计报告,还可以直接查询GAO在报告中向该部门提出的改进建议。

我国审计署网站对用户的信息需求也予以了关注。2007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主要有哪些。2010年开展了关于审计工作报告的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对审计报告信息公开形式,信息公开效果的意见。2011年开展了用户对审计结果公告的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对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公告的力度方面的建议。由于问卷调查没有设置在页面的显著位置,有时又难以找到相关页面参与调查,因此后两项问卷调查的参与人数合计不到一千人,与网站约500万的访问量相比,参与人数偏低。在满足快速查询信息方面,我国审计署网站首页也具有本网站资源的信息检索功能。但没有面向不同用户对用户进行细分。

与美国相比,我国审计署尽管没有全面展开用户满意度问卷调查,但审计结果公告是政府审计信息的核心内容,因此在了解用户需求方面,我国审计署的做法还是紧紧抓住了重点值得肯定。但是在调动公众参与问卷调查方面、问卷调查开展的专业性方面,GAO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对用户的需求反馈方面,审计署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确实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公众认为应该加强审计结果公告的力度,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应该点名,后期审计署在审计公告中,对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就由以前的不点名到后来采用附件的形式单独披露,披露的内容也更加趋向详细,增加了审计结果公告的力度。但是在对用户的进一步细分,全面考虑用户需求方面,GAO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审计署的信息公开在面向用户需求方面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

(二)对审计报告查询效率的比较

在GAO网站的首页上,内容主要分为6大板块,其中审计报告占据其中最重要的板块。截止到2013年12月,GAO已经发布了大约52000多份报告。除了首页的高级检索,GAO还提供了三种报告检索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报告发布的日期、报告主题、或者所涉及的部门进行检索。根据相关的主题,报告主要分为31个大类,涉及的内容包括农业、食品、能源、医疗、信息安全等方方面面。每一主题又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排序,用户查询起来非常方便,与每一个主题相关、每一个部门相关的报告的数量也都有精确地统计,例如在所有的主题中与政府财务管理审计相关的报告最多,达到了9760份。如果用户对某一主题感兴趣,可以留下电子邮箱的联系方式,后续如果再发布有关这一主题的报告,GAO就以发送邮件的方式提醒用户查看。

我国审计署网站的首页,内容大致可以分为13个板块。其中审计结果公告也占据页面的一个独立板块。审计署从2003年起发布第1号审计公告,截止到2013年12月已经发布了171号审计公告。审计公告以时间顺序排列,没有提供更多的检索方式。我国审计报告公开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报告公开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公告的力度也在逐年增强,当审计公告的份数较少时,查询相对容易,但随着数量的增长,审计署有必要借鉴GAO的做法,将审计公告进行分类,方便查询,方便用户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同时也为审计署建立基础数据库打下基础,方便后期的分析。

三、中美政府审计报告公开内容的比较

GAO基本上每个工作日都会发布新的报告。审计内容以绩效审计为主,同时兼有对政府部门的财务审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GAO的报告内容通常都比较长,一般一份报告30页左右,少的大约也有十几页。为了让用户快速了解报告的内容,每一份报告的首页始都会有所谓的“亮点”(highlight)页,在这页里会清楚的列示GAO为什么关注这一主题,发现相关部门存在哪些问题,同时会逐条列示相应的改进建议。建议是否得到了采纳,相关部门是否采取了改进措施,GAO会在后续进行跟踪。在后续跟踪过程中,GAO将每条建议根据是否采纳的情况分为完全被采纳、部分被采纳、完全没有被采纳三类,对于没有被采纳的建议,GAO会列明相关部门对此的反馈,以说明没有被采纳的原因。

我国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报告的内容相对较少,一般一篇公告大约3000字左右。报告内容一般在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简介之后,主要揭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整改情况,从2010年起,对存在问题的部门以附件的形式进行单独披露。有的审计公告将发现的问题与整改情况进行了逐条列示,有的审计报告对于改进建议提出地较为笼统,因此不同审计公告内容详细程度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从2011年起,对一些审计报告审计署还同时发布了关于该审计报告的解读,截止到2013年共发布了27份对审计公告的解读。从解读的内容来看,主要是通过媒体提问的形式审计署回应了进行该项审计的原因,审计署发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这也说明公众对这样一些问题十分关注。我国审计署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也进行了追踪。例如2013年第30号公告,审计署对已经办结的15起违法违纪案件和事项处理情况进行了追踪。

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在审计报告内容的形式上可以借鉴GAO的做法,将每项审计工作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以“工作亮点”的形式列示出来,使公众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审计工作的成效。同时还应该考虑将审计解读中披露的内容增加至现有审计报告中,增加审计报告的可理解性与有效性,增进公众对政府审计的了解,扩大审计工作的影响。同时在审计报告中应该将审计署的改进建议逐条进行详细列示,并借鉴GAO的做法,对每一项建议是否落实进行追踪,而不是只对其中部分审计报告披露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追踪。

四、中美政府对审计署自身信息公开的比较

对审计署自身情况信息披露的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公开的程度。GAO网站以一个独立板块介绍了审计署自身的情况。在这部分内容里,GAO首先介绍了审计署的职责、审计长的任职情况,接下来介绍了审计署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和审计工作的范围。GAO每年发布关于本年工作情况的《绩效和责任评价报告》。2013年度的绩效报告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对GAO的管理评价、二是绩效评价、三是财务预算情况、四是管理面临的挑战。在报告中会列明绩效评价指标的完成情况,比如由于GAO的工作为政府节约了多少钱,对相关部门提出的建议的采用率是多少,并将每一项指标与计划、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逐项分析每项目标是否完成情况。GAO的财务报告由外部独立的审计师进行审计。为了提高信息的可靠性,GAO每3年进行一次同行评价。由外部独立的审计师对GAO的工作进行业绩评价。主要是考察审计署在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工作中是否遵循政府审计准则,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我国审计署也对审计署的职责、审计长的任职情况等进行了介绍。与GAO相比缺少了审计署的使命、核心价值观等这样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一个组织的“文化”,从长期来看,笔者认为我国审计署应该确认组织发展的理念和信条。从2010年起,我国审计署仿照国外同行的做法向外发布年度绩效报告。报告一般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主要职责及组织机构设置、二是工作任务安排及完成情况、三是预算执行情况、四是绩效评价。从总体来看,我国审计署绩效报告披露的内容与GAO的相差不大,体现出与国际趋同的趋势。但是绩效报告未能将地方审计机关的成果反映出来,因此审计署在数据的整合性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要将较为分散的数据逐渐标准化。此外,与GAO相比缺少了同行评价、审计署的预算没有再经过外部的独立审计,因此GAO的信息可靠性更好一些,但是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也更高。

标签:;  ;  ;  ;  ;  ;  ;  ;  ;  ;  ;  

中美审计信息披露的比较与分析_政府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