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骆敏花

(湖州市南浔区中医院 浙江湖州 313009)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不同时段的患者100例,并将其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一组为观察组(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风险管理标准下实施急诊护理。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缺陷,护理投诉以及损害医务人员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80.00%),护理缺陷,护理投诉以及损害医务人员发生情况均比对照组少,2组数据相比,P值小于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237-02

急诊护理的风险比较高,工作节奏快,且一般都是重症、急症以及危症患者,而患者家属常常会由于担心患者的病情而产生焦虑、急躁等情绪,这种情形下比较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因而,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医院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风险比较高的工作环境中通过有效的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的过程称为风险管理[1]。为了能降低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我院引入了风险管理标准,探讨其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见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护理的患者(共计有50名)作为对照组,再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20名接受急诊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当中,男、女性护理人员各占28、22例,年龄20岁~60岁(32.17±8.63)岁。对照组当中,男、女性护理人员各占27、23例,年龄21岁~63岁(33.52±8.71)岁。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别,能判定无统计学意义(即P值>0.05),可以实施科学的对比。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期间(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的不足;并于2017年7月(观察组)开始在风险管理标准下实施急诊护理,具体有以下内容:(1)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在院内成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建立健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措施,同时监督并评价风险管理的执行,小组主要负责人还要积极的组织组内的成员开展风险管理的会议,对本院现有的护理标准、护理环境、护理流程以及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2]。(2)护理风险的分析与评价。使用国际上公认的风险管理标准中的风险评价表,根据风险评分对护理风险的程度进行评估,其中风险发生概率的评分×风险损伤程度评分=风险评分;风险发生概率评分为1~5分,1分表示极少发生,2分表示很少发生,3分为可能发生,4分表示基发生,5分表示确定发生。风险损伤程度评分也是1~5分,微小的损失表示1分,较小的损失表示2分,中等损失为3分,较大的损失为4分,最大损失为5分。风险评分低于5分为低风险,风险评分6~15分为中等风险,评分在15分以上为高风险[3]。(3)风险的登记。参考相关的医疗风险登记表,再根据院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急诊护理风险登记表,要求所有急诊护理人员严格填写,同时根据评估之后的风险分类以及护理人员对风险的描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4]。(4)增强急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积极的组织急诊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制定出急诊护理流程,急诊护理标准,为临床急诊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

1.3 观察指标

调查并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分数的范围为0分到100分,分值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即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急诊护理越满意,根据分数将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类;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观察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护理缺陷、护理投诉以及医务人员受到的损害。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软件包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调查并比较2组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表示患者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0.00%,P值小于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医院内处于护理最前线的科室就是急诊科室,其发生护理风险的几率也是最高的,因此,本院对急诊护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后在风险管理标准下实施急诊护理,为进一步降低急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还需要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专业水平,提高护理人员人文服务的意识,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还要增强急诊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使其能严格的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护理服务,依法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风险管理标准下是实施急诊护理后,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的满意度更高;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以及医务人员受到损害的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值小于0.05。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能有效的降低急诊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绮坚,孟金凤,赵华宇.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08-109.

[2]张燕茹,富宁宁,彭惊妮.分析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8,8(12):323.

[3]刘军平.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190-191.

[4]廖万霞.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保健文汇,2016,18(11):52-53.

[5]陈小明,叶舒展,徐凤珠.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12):1823-1824.

论文作者:骆敏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骆敏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