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构建_交通论文

广州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构建_交通论文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广州城市道路交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州论文,道路交通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城市的人流、物流、车流急剧膨胀,而用地又日显紧张,管理水平较低,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道路交通问题,已成为广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我们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广州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过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有关问题作些粗浅探讨。

一、广州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来,广州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已基本形成了1个内环、2条高速、13条城市主干道和10条对外道路为主体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系统,还建成立交桥60座,各种交通性大小桥梁604座, 公共交通停车场和保养场60多万平方米(注:《广州统计年鉴》1997年,第11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手段也日臻完善,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一)交通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1980年以来,广州经济高速增长,现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上海、北京,在全国排名第3。 经济的增长伴随着人口的汇集和繁忙的交通运输,广州市区的常住人口已由80年代初的238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80多万人,流动人口已由80年代初的30万人增加到150—180万人,机动车辆从1978年的2.2万辆急剧增加到1997年的61万辆,增加了27.7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交通建设投资比重小,1979—1983年市政投资年平均不足3000万元,虽然近年来每年投资超过5亿元,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市政建设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其中道路建设尤其缓慢,如:1978年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到1997年只增加4.84倍和6.52倍;机动车均道路面积从1978年155.88平方米下降到1997年的36.54平方米。 (注:戴治国:《广州城市管理实践与探索》,广州出版社1996年版,第88页, 第100页,第93页。)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不够完善

1.主干道布局不尽合理。在历次修订的《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主干道均以四车道为主,六车道或八车道偏少,有的虽经拓宽改造,但已明显改变道路板块结构,影响其功能的发挥。由于历史原因,缺乏规划控制,旧城区路网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主干道布局太稀,干道之间的间距过大。例如,江南大道和工业大道,工业大道和广州大道,沿江路与东风路之间间距在2000—4000米之间。同时,主干道也不连续,有断点。例如,连接南北城区的东晓路、海印大桥、东湖路却止于昌岗路口和东华路(目前仍未直接连通东华路)。这样,交通拥挤、塞车严重就难以避免。

2.停车场站十分缺乏。广州市区缺乏方便的公共停车场,沿路占道停车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到1997年底,广州市区拥有61万辆机动车辆,其中汽车20.9万辆,摩托车40.2万辆,非机动车近300万辆。 目前,经批准的1000余个各类停车场仅有车位约9万个, 余下的巨大供需缺口则由违章占道停车来解决。非机动车90%以上停在占道开设的保管站。机动车停车场中,室内永久性停车位仅占38%。(注:孙雪东等:《盼望着,羊城处处不塞车》,1998年4月26日《南方日报》。)

3.道路交通布局过于重北轻南。广州市政道路交通建设重心落在河北是正确的,但对河北、河南交通投入应保持适当的比例。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由于忽略了海珠区作为广州市另一个重要工业、文化、商业中心的地位,造成道路疏、窄、等级低。海珠区的主动脉——10多公里长的新港路没有一座人行天桥,广州大桥——广州大道——洛溪大桥,车满为患,路途不畅。新的华南路桥却迟迟未能建成。这些都严重地制约广州“南大门”功能的发挥。

(三)交通管理缺乏统一指挥和协调

广州的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各运输部门分属于交通部、铁路局、民航总局和省市有关部门,造成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使各种交通运输设施难以优化组合。现负责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部门是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城市监察、交通、公路、工商管理、卫生防疫等部门也有参与。但没有一个部门全权负责交通管理的规划,未能制定一系列综合性交通管理条规,难以实施大范围运作协调的交通措施。

(四)交通参与者文明程度低,交通法规意识淡薄

市民交通文明意识比较淡薄,路上的标识常被忽略。乱停、乱放、乱收费,人为的人车混流、人货混载,逆向行车,车辆和行人互相抢道随处可见。由此从主观上导致交通事故频繁上升,单交通伤亡人数就从1990年的1568人上升到1995年的2357人,1996年交通伤亡人数虽有下降,但仍达1710人。(注:戴治国:《广州城市管理实践与探索》,广州出版社1996年版,第88页,第100页,第93页。)

(五)交通污染日益严重

1996年广州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是56.7分贝,高于国家标准,其中城区道路交通噪声高达72分贝。交通噪声污染范围大、程度深,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另外,本地和外来近百万辆机动车废气排放是造成广州废气排放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一半以上的汽车排气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交通干道一氧化碳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个别路段甚至超标2倍以上,氮氧化物在主干道含量超标1—4 倍,一些交通路口超标达10倍。

(六)城市道路缺乏美感

北京市的道路宏伟气派,南京市的道路绿荫婆娑,珠海市的道路平坦宽敞,中山市的道路整洁漂亮,而广州市的道路,五言以概之“塞、窄、乱、脏、差”,道路两旁的绿化少,艺术建筑小品少,违章建筑多,占道乱停乱放乱摆多。

二、广州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规划的适当超前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建设的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管理的严肃性和灵活性,最终落实到全体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与遵守交通规划的自觉行动中。广州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可持续发展可从如下几方面去实施:

(一)规划建设高规格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为适应广州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需要,对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应作较大的调整和改造。在规划上要有极大的超前意识,在建设速度、建设质量上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按照国际性城市的标准来规划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根据广州城市功能划分为三个大组团的设想,连结和贯穿组团间的道路应作为主干道来规划建设。三组团的外围用环城高(快)速公路与市内和郊外道路系统连接成网。同时,组团之间,要加速地铁、轻轨、过江隧道、过江桥梁的建设,形成快捷、方便、安全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系统。

城市主干道需重点规划建设好。为保证主干道的可延续性,主干道两旁的控制红线内要留有发展余地,红线两旁的建筑物应符合城市的总体艺术设计要求,在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展时,在适当的位置规划建设快速干道。

规划建设好道路换乘中心,可以方便乘客,减少城市交通周转量。广州的道路交通规划应在城市出入口、市中心区、货流中心、交通枢纽站等附近控制好公交——长途汽车、公交——自行车、公交——码头、公交——火车站等多种换乘中心的数量、位置及规模,以减少乘客换乘次数,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质量。

(二)抓住重点,加大道路交通投资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要千方百计提高交通投资比重,优先发行交通股票和债券,继续实行“以路养路”、“以桥养桥”、“以水养水”等优惠政策,同时稳步推行“以地养交通”等新政策,积极探索新的利用外资形式,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地投资发展城市道路交通事业。

道路建设投资重点应首先用路桥把广州市区连成一体,尽快把华南大桥、鹤洞大桥、解放大桥、江湾大桥与市区道路的配套设施建设好。其次,规划建设城市出入口道路,保证出入城市交通畅通,早日把东环、南环高速公路建成。再次,争取外资合资兴建广州地铁二、三号线路和内环路改造扩建,减轻市区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

(三)以民为主,公交优先,建立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

根据国情和国外经验,广州市的道路交通系统应优先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建立专用公交车道和停车场站,以保证公交比其他交通方式优先发展,增强公共交通对乘客的吸引力。对于小汽车进入家庭,广州应持谨慎的态度,因为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无限制地发展私人小汽车,将耗尽城市里宝贵的土地资源修建道路和停车场,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建立以地面为主,高架、地下相结合的快速轨道交通,地面以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为辅的多层次立体的综合交通体系。限制摩托车、自行车在市区道路行驶。为方便市民乘车,应合理提高路网密度,缩短站距。

(四)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成立城市交通对策委员会。针对广州实际,可成立有主管领导、交通管理部门、规划部门、专家学者、市民等组成的城市交通对策委员会,研究协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供求方面采取措施,科学制定交通法规进行综合治理。其次,严加治理交通污染。集中力量科技攻关,消减汽车尾气。严禁汽车喇叭鸣放的规定要继续执行,公路两旁适当建立隔音墙或防音带。要求机动车辆缴纳环保费,加大绿化密度和力度,使道路两旁的树、草、花蔚然成观。再次,尽力制止和避免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人为干扰,维护管理法规的严肃性。

(五)大力宣传交通法规,增强公民参与交通意识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要管理好城市道路交通,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又要使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让人人都参与交通管理,才能把城市交通管理好。广州要建成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既要加大立法和监控力度,又要做好广泛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交通参与意识,持之以恒地把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常识潜移默化到广州市民和外来人员的思想意识中,让人们养成文明开车、文明行路的城市交通风尚。

(六)加快高新技术在城市道路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交通管理提供许多先进的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电脑化区域交通控制系统,及时掌握路面交通信息,记录交通违章,对交通阻塞路段及时采取疏导措施;在车内装置路线指导系统,随时为驾车人士提供当前路面情况;引进电子车牌或车辆电子标签,尽量减少收费点并实行收费点不停车收费;推广使用汽车黑盒,及时记录车辆行驶状况,把对车辆按章行驶的监督落实到每辆机动车上;在全省范围内实现车辆档案、驾驶员档案、道路和车站建设档案集中管理,在市、区、街道实现计算机联网等等。

(七)增添道路的美感

美国著名学者Kewh Lynch 在他的名著《Linage of the City 》一书中提出:构成人们对城市印象的心理因素有五个方面:路(Path)、边界(Edge)、区域(District)、节点(或叫中心点)(Node)、标志(目标,Land Mark)。 上述五个因素构成了城市的个性和城市的统一图象,也是分析城市美的尺度,其中道路形象是城市图象的第一因素,人在道路的活动可以观察和了解城市。路网合理,路线流畅,街道整齐,桥梁精练,道路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的适当点缀,道路与环境协调,无不都给人一种流畅和谐的美感。广州地处南亚热带,位于白云山下、南海之滨,珠江水穿过市区,占尽天时地利,广州的道路完全可以规划建设成宽广、明快、绿树环绕、花团锦簇、富有灵气与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系统。

本文于1998年6月11日收到。

标签:;  ;  ;  ;  ;  

广州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构建_交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