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陷阱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陷阱论文,欠发达地区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 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08)01-0024-07
一、文献综述
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现象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众多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人才外流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的对策建议。例如:石文玉(2004)把欠发达地区人才匮乏的原因总结为经济贫乏、思想观念落后、用人机制不畅、人才流失与智力资本回流率低、人才政策不力;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构筑人才高地的思路以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即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用政策聚人,如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提高该地的投资回报率、提高人才的经济回报率等。洪燕云、吴健、陈慕认为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人才观念落后、用人机制滞后、地区经济实力不足而造成的工作生活条件差及其他地区对人才的争夺等,针对这些原因他们提出了许多对策,如树立人才新理念、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营造宽松的人才创业环境等。屠高、唐琳、唐德善则从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的广阔发展前景留人、建立本地外流人才的档案记录鼓励他们回流、建立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基金和区域性人才市场、加强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建立人才自由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欠发达地区人才策略。
总的来说,以往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的共同特点就是:思路只是局限于人才开发工作本身,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紧紧围绕人才开发、利用,没有具体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才流失的互为因果的关系,也没有突出经济发展对治理人才流失的关键作用。有些学者(如石文玉等)提到了经济贫乏是地区人才匮乏的原因,也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却没有突出它的重要地位。
在当今的社会,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要素之一,而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吸引人才是互动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和人才结构的变化,而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又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充足的人才能推动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甚至质的飞跃。因此对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也应当放到整个经济发展的背景中去,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所以本文决定先对人才流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简单探讨,然后对人才流失的具体过程作进一步的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才集聚陷阱的概念,并从提高地区经济水平的角度提出突破该陷阱的措施建议。
二、欠发达地区存在的人才集聚陷阱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要素。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地区间人才流动的障碍已经降得很低,基本上不存在行政上的干预。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也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使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更加迟缓。
如果把一个国家看成是一个经济整体,那么对于其中的不同地区而言,人才是否丰富将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会影响该地区在整个经济体中所处的经济地位。同样,某地区在整个经济体中的经济地位的高低,也决定了该地区对人才的吸引能力的大小,从而决定该地区的人才含量水平。本文以散点图的形式大致描述了人才丰富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这种关系。
首先我们用人才含量的概念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人才丰富程度。人才是否丰富不能仅以该地区人才总量的大小来衡量,因为地区之间人口基数和地域面积的差别很大,对人才数量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用表示人才密度的相对指标来衡量人才的丰富程度更为合理,也使不同地区的人才状况更具有可比性。
人才含量=(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三次产业就业人数)× 100%
为了消除个别年份的异常波动,使数据更具有普遍代表性,取我国各地区2001至2004年的人才含量的简单平均,作为各地区的平均人才含量。(见表1)
同样道理,对经济增长的衡量,我们使用人均GDP,以达到消除地区间人口总量的差别的目的。取我国各地区2001年至2004年的人均GDP的简单平均,作为各地区的平均人均GDP。(见表2)
我国不同地区平均人均GDP和平均人才含量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所有图中数据均已消除量纲)
由图1可以看出地区人才含量与人均GDP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人均GDP高的地方会有丰富的人才,也就是人才含量较高。这就证实了经济发展水平会对人才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是引起人才集聚的主要因素。
而人才资源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资源,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强烈的推动作用。这就使得人才含量高的地区经济增长会比其他地区更快,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图2得到证实(我们取2001至2004年各地区人均GDP增长量的简单平均作为人均GDP的平均增长量)。
可以看出人才含量与人均GDP增长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人才含量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而人才含量低的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经济体中处于落后状态(即欠发达),那么它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就小,从而人才含量也低于整个经济体的平均人才含量,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而人才含量的相对落后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缓慢,从而使该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对于平均水平进一步降低;这种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弱化,使该地的吸引人才的能力变得更差,最终引起本地的人才含量恶化。这样,这类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动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们通过图3,直观地把它表示出来。我们把这种恶性循环称为人才集聚陷阱。
三、突破人才集聚陷阱的思路
研究人才集聚陷阱的目的是为了跳出陷阱,这样就有了一个突破环节的选择问题:究竟是先采取措施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含量水平,继而促使人均GDP增长率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该地区综合经济水平的目的、突破集聚陷阱;还是先想办法改善经济状况,把本地区的人均GDP提高到适当的水平,从而增强本地对人才的吸引力,达到人才丰富和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
很多学者在讨论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问题时,侧重于研究如何留住人才,主张先采取措施增加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增长率,继而发挥人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就是我们上述第一种突破陷阱的方法。这种讨论大多集中于留住人才的具体措施,如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增加人才的各种待遇,提高人才的地位,感情留人等。
这种就事论事的方法,应该说是解决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也应该非常有效。但在现实中,其实施过程却受到许多限制,使它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首先,采用这种方法,要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长期不变。因为通过增加本地人才含量来带动经济增长,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要等待人才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各类人才达到一定的合理比率,才能显现出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这些都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措施和相应的长期的成本投入作保障。然而各地方政府随着领导集团的流动变迁,能否传承、坚持这种耗时长、投资大、见效慢的优惠政策就很值得怀疑。其次,这种方法需要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积极配合。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引进大量的、多种类型的人才,而这些人才要分别到各种特定的企事业单位中去才能发挥其作用,他们的岗位和待遇也要由具体的用人单位来最后决定。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用行政命令等方式直接干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的内部事务。政府只能作建议、指导性工作,各种具体的优惠措施最终能否真正得到实施,还要看各单位领导能否积极配合。而要让形形色色的企事业单位都主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人才、应用人才并非易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各单位领导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转变观念,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滞太长,使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降低。再次,只有吸引人才的思想和政策而没有用人的硬件环境和舞台,最终也无法达到长久留住人才的目的。
这种直接吸引人才的突破方法,用于某些地区吸引专门的特定的人才可能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大量吸引各种类型的人才、增加本地的人才含量、改善地区人才结构效果并不明显,也就很难最终起到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这里,我们更倾向于采用第二种突破方法:先提高人均GDP水平、改善地区经济状况、为使用人才搭建好舞台,再采取措施吸引人才,最终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没有足够人才的情况下,能实现经济水平的提高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没有人才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但我们在这种突破方法中所说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指短期内实现一个暂时的经济跳跃,是搭建一个舞台或者说是建一个引凤的巢。最初它确实只是一个空架子,可是如果我们的“巢”能够顺利引来凤,那么我们的经济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就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摆脱欠发达的地位。这种暂时的经济跳跃能不能实现呢?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在前一时期风靡全国的招商引资热潮中,确实有些经济落后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状况至少在表面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可是这种从提高经济水平入手突破人才集聚陷阱的途径是有风险的,它的风险性在于:这种暂时的经济增长能否顺利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如果能够顺利实现吸引人才的目的,那么这种短期的人为的GDP的增长就有了继续发展的动力,使前期的各种投入和建设有了用武之地,并成功地打破了人才集聚陷阱。相反,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及时起到吸引人才的目的,不但不能突破人才集聚陷阱,还会使前期的各种投入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巨大的财力的浪费,从而对当地的经济造成极大的打击,使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
那么这种暂时的经济跳跃,能不能顺利起到吸引人才的作用呢?从理论上讲能起到作用。由我们第二部分分析的人均GDP和人才含量的关系可知,欠发达地区只要将本地区人均GDP在整个经济体中的地位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能够提高该地区的人才含量的水平。然而在现实当中,他的效果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会受到个人预期的影响。人才有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也就是会向人均GDP高的地区流动,但是如果某地的人均GDP的增长是短期行为引起的,那么人们会预期到这种经济增长可能不会持续,因而拒绝向该地区流动,至少会在观望一段时间后再作决定。在人们的这种预期的影响下,突破人才集聚陷阱的尝试就会失败。其次是时滞问题。从提高经济水平入手突破人才集聚陷阱要求在短期内就能成功吸引大量人才,因为此时的经济水平的提高只是暂时的,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发挥效用就会后手不接,人均GDP就会掉下来,使突破人才集聚陷阱的愿望落空。可见,这种突破陷阱的方法是有很大风险的。
既然有很大的风险,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主张采用这种方法呢?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更有效。表面上看单纯吸引人才的第一种突破方法风险很小,不会引起经济的巨大波动。但根据我们前面分析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无效性和长期性,这就决定了它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的效果能够很快的显现。我们选择第二种突破方法的原因之二在于,它的风险是可以降低的。降低风险的方法就是在提高人均GDP的同时配合一定的积极有效地吸引人才的措施,增加该地的人才吸引力,抵消人们的不利预期,缩短人才流动的时滞。这样才能保证该地短期的经济增长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达到增加人才含量的目的,成功突破人才集聚陷阱。
沿着这种思路,欠发达地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短期内提高本地的人均GDP水平,同时配合实施为某些人才提供免费公共服务或超值服务的优惠措施,以增强吸引能力;还可以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实力雄厚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进驻本地区,以实现短期内有效拉动本地经济的增长,同时配合实施为高级人才发放政府特殊津贴、安置家属就业、甚至安排住房等直接吸引人才的优惠措施,以降低风险。
标签:人才流失论文; 集聚效应论文; 中国人均gdp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