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战略重组与投资银行的历史使命_国有经济论文

国有经济战略重组与投资银行的历史使命_国有经济论文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与投资银行的历史使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银行论文,战略性论文,国有经济论文,历史使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旋律

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经济改革进入了全新的关键阶段:由单向突破向整体推进过渡,由外延式改革向内涵式改革过渡,由战略相持向战略反攻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国有经济的改革被推向前台,成为整个经济改革的重点,搞活国有企业成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经济改革能否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国经济的综合实力以及下个世纪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国有经济改革对整个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具有跨世纪的战略性意义。

国有经济如何改革?国有企业怎样搞活?在我国经历了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从放权让利到承包制,从全盘搞活到抓大放小,从微观管理到体制重塑,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和机会成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人们终于认识到,国有经济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许多主体,关系到众多方面,其复杂性和艰巨性非同一般。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民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这些重要论述,为我国国有经济改革、搞活国有企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可以预言,一场全国性的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即将展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将是世纪之交中国经济改革的主旋律。

历史地客观地看,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推进到深层阶段的内在需求,也是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时代提高中国产业生存能力和国家战略地位的必然要求。首先,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建国后30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经济格局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业内部的“散、乱、差”现象又十分严重。在存量上,表现为资产的呆滞和无效利用;在增量上,表现为低水平的重复分散建设,只有通过大范围的资产重组,才能使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其次,这是发展规模经济,增强竞争实力的需要。规模是实力的基础和象征,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有效抵御风险,创造最佳效益。企业如此,行业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发达国家无不拥有一大批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企业巨人。我国几百家汽车厂的年产量总和还不如外国一家汽车厂的产量,何谈竞争?再说,中国下一步经济增长将主要由以重化工为代表的生产资料产业和以汽车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来带动,没有规模如何生存和参与竞争。显然,只有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和重组,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壮大实力,谋求发展。再次,从国际范围来看,在21世纪来临之际,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自由化的趋势,信息革命的潮流更是来势汹猛。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钢铁、化工、航空、电讯、媒体等众多产业必将被抛入全球经济的汪洋大海,成为国外产业巨头猎取的对象。只有提前做好准备,通过战略性重组,组建自己的“航空母舰”,才能在未来的产业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今天我国的经济重组,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既是国内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内在需求,也是国际信息革命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的现实挑战。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从宏观上讲,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微观上说,是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的流动与重组。全国有30多万家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存量在6.5万亿元左右, 如此规模的资产重组在国内外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何况国有企业长期形成和普通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如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大量资产闲置和浪费,设备技术老化,产品不适销对路,管理水平低下,市场观念淡薄,竞争力不强等等,需要在重组时直接面对,妥善化解,难度可想而知。另外,这次重组还面临着企业体制、税收体制、金融体制等经济因素以及政府、人事制度等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多重障碍。因此,国有经济的重组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牵扯到众多方面的利益,没有现成的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没有一个国家,资产重组的任务是如此的紧迫,又如此的繁重。

这次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不能象以前那样依赖行政性手段,进行简单的“关停并转”,不能搞“拉郎配”,不能搞毫无相关的硬性捏合。而要遵循经济规律,按市场化的原则,以资产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链条,以股份制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利用新生的资本市场和广阔的生产要素市场,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界的有序流动和有机整合,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全面搞活国有企业,把国民经济的素质提高到新的阶段。这是这次重组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体思路。

二、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中各关系主体的地位分析

这次大规模资产重组将牵涉到政府、企业、商业银行等关系主体。那么,在重组中它们的地位如何,将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呢?试作以下分析。

(一)政府。政府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它通过产业政策和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调控手段,把握着国民经济的运作秩序和运转方向,用看得见的手弥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真空,防止“市场失灵”。在资产重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和作用也是如此,它是资产重组政策制定者,方向把握者;是导演,而不是演员;是裁判,而不是球员;是局外人,而不是直接参与者。但它是规则制定者,比赛组织者和最后裁决者。政府对这次重组,不能采用以前那样行政命令式的“关停并转”,而要在遵循经济规律,让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下,进行有序、有效的流动和重组。当然,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重组过程中必然要关心国有资产的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在这个层面上,它与法人、自然人的角色是相同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半点例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重组的公正、合理。在资产重组过程中,由于政府负有全面管理宏观经济以及其他多种社会职能,日理万机,不可能万物巨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项目重组的具体事宜,因此,政府在资产重组中的角色和作用是宏观的、有限度的。

(二)企业。企业是资产的直接占有者,是生产要素的直接使用者。资产重组就是对企业的存量资产进行有效的转移、流动和重新组合。因此,企业是资产重组的主体,是资产重组的直接参与者,也是重组后的最终承受者。企业必然关心和参与资产重组的全过程,是演员,是球员。但是,资产重组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工作,是政策性和法规化要求很高的工作,企业作为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只重视产品经营很少懂得资本运营,没有能力和精力自我完成重组工作,必须借助专业化中介机构的帮助。因此,企业虽然是资产重组的当事人,但不是行家能手,它是被重组的对象,而不是重组的协调人。企业的作用虽不可低估,但也是有限的。

(三)商业银行。银行是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在改革过程中的惯性作用,使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很不正常,不是平等的企业法人关系,没有形成市场型的授信者和受信者、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契约关系。企业资金完全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迫于政府及其他压力不得不贷;企业效益不好还不了,银行收不回本息经营受影响,双方处于一种互相依赖,互相埋怨,互相拖累,共同亏损的恶性循环怪圈之中。银行的商业化受到制约,企业的经营发展也半死不活。资产重组是对企业不良资产的重组,也包括债务的清理和重组。银行作为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希望通过重组盘活资产,收回拖欠,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显然,银行在企业重组中,是直接的利益主体,这决定了它不可能充当公正的中介人,因此,客观地讲,商业银行在重组过程中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企业、商业银行等作为资产重组的关系主体,由于各自的职责和利益,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总体上说,他们的作用都是单方面的,有限的。那么谁来发挥主要作用呢?现实地说,只能在它们之外寻找,这就是在我国经济改革中成长起来的投资银行。

三、投资银行目前的困境和发展机遇

投资银行是资本证券市场上通过资本运作来经营企业的金融企业。进行资本运作,使它同主要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相区别;作为经营“企业”的企业,使它与经营一般“产品”的企业相区别。投资银行作为专业的资本运作机构,是金融工程师,是金融领域的“高科技产业”,是资本市场的灵魂;同时投资银行又是政府的经济参谋和财务顾问,是企业的“私人医生”和服务机构。作为一个产业,投资银行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对世界经济发展,企业扩张,直接融资,资源配置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一次企业购并浪潮,每一次产业升级,每一次经济变革,都离不开投资银行的导演和推动。在我国,投资银行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目前尚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伴随着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一些金融机构,现实地发挥着部分投资银行的原始功能,充当着早期投资银行的角色,姑且称之为“准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作为新兴产业,面临着艰难的生存环境,必然要经历较长的成长过程,但是,作为朝阳产业,又遇到了经济改革和资产重组的大好机遇,因而具有广阔的生长空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中国,投资银行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传统证券业务领域“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使投资银行发展空间日益狭小,生存和竞争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又为投资银行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空间和千截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投资银行的业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本源型、传统型业务,包括一级市场的证券发行和二级市场的代理买卖等业务,在这里投资银行的角色是证券承销商和经纪人;创新型、核心型业务,包括企业的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业务,在这里投资银行是金融工程师,资本运营专家;引申型、深层次业务,包括风险管理、直接投资、产融结合等业务,在这一层次投资银行是企业的合伙人、“命运共同体”。从事哪个层次的业务,取决于所处的背景和经济环境,当然也标示着投资银行的实力和品位。

我国由于股份制改革的试点性以及证券市场发育的初期性,决定了投资银行目前业务的低层次和原始性:主要是一级市场的发行承销和二级市场的代理交易等本源性、传统性业务,投资银行的角色也只能是证券承销商和经纪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券商”。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加剧了投资银行在一级市场领域的激烈争夺:一是巨额利润的诱惑。一级市场的高市盈率(15倍)以及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之间的巨大升值空间,使发行市场几乎成为零风险、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市场,只要取得了承销资格,就能稳赚一把。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使投资银行不惜一切手段把主要精力和人力投入到一级市场的争夺上。二是发行额度的稀缺性。中国目前股票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指标管理,有人形象地说,这是在最市场化的市场上实行了最计划化的计划管理,发行指标成了稀缺性资源,谁拿到了发行指标,谁就可以从社会上筹措到免费的或廉价的资金。企业为获取额度,置生产经营于不顾,使出浑身解数,拉关系,跑“上头”,挤得头破血流。投资银行为获取承销资格,不惜手段展开激烈争夺。显然,现阶段投资银行的业务重点主要集中于也不得不集中发行领域。遗憾的是由于粥少僧多,一级市场的“油水”越来越少。随着证券市场的规范化,随着发行额度由计划型指标管理向市场型标准管理的过渡,特别是1997年发行办法的变化,使得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利润落差不断减少甚至趋于消失,使投资银行在这一领域的利润减少,风险增大,因此一级市场将步入难艰的境地,失去以前的吸引力。

从二级市场来看,由于股市的周期性和交易行情的波动性,以及市场规范化使投机性成分减少,投资银行不能保证每一时期都能赚钱,其巨额利润(如1996年)来源将失去保证。投资银行不得不转变投资观念,由投机向理性投资、长期投资转变。显然,对投资银行来说,二级市场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可见,目前投资银行作为券商正面临着艰难的生存压力,急需拓展业务空间,寻找新的出路。天无绝人之路,即将展开的世纪性大规模的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正好为进退两难的投资银行投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和广阔的生长空间。

四、投资银行在重组中的角色与作用

如前分析,政府、国有企业、商业银行作为资产重组的关系主体,虽然发挥各自的作用,但由于角色与利益的不同,它们的作用是有限的。投资银行,只有投资银行才是资产重组的主角。国民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只能也必须由投资银行来实施。

第一,作为专业性咨询机构,投资银行是资产重组总体规划的幕后策划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包括两个层次的运作:一是战略上的总体安排,二是战术上的具体运作。战略性总体安排是大局,是重点。这次重组是全国范围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是国民经济总体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关系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等诸多层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因此,首先必须有战略上的总体安排。表面上看,这是政府的职责和工作。但是这次重组是市场化的重组,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习惯于计划经济下行政性思维和运作的政府,显然难以胜任。而这正是投资银行的专长。投资银行作为现代经济中知识、信息、人才、技术高度密集型的专业化咨询产业,最了解社会资源的配置规律和生产力宏观布局的要求,了解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也最了解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和问题,作为专业性的顾问机构,只有投资银行,才能帮助政府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性任务。

第二,作为专业性资本运营机构,投资银行是资产重组战术运用的行家里手。资产重组除了战略上的总体安排外,真正的难点在于战术上的具体运作。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归根到底要进行国有资产存量配置结构和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创造性革命。说简单点,就是为国有资产配置“造壳”和创造市场化流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国有资产交易对象的标准化过程,使其重新装入旨在加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必须由国家经营的产业内的优势企业某个“壳”中。这种造壳要作三个方面的工作:先从宏观层次上安排好产业结构发展的优先次序;再从这些产业中筛选出优势企业进行“造壳”;最后确定有效资产及其装入壳中的方式。不言而喻,这种战术操作是极其复杂的、具体的。它涉及到国企的制度创新、资产评估、法律关系理顺,资产转移方式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嫁接、资产剥离与处置、债务重组、甚至职工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而这些方面无不需要根据具体对象实施专业化特殊运作。这些工作谁来完成,只有投资银行。因为投资银行的优势就是拥有进行资产重组的专业化技术,其天生的职能就是促进存量资产的市场流动化。这是其在近年来股份制改组和证券市场运作中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专业化技能,谁也替代不了。投资银行的全面介入,可以大幅度降低重组成本,提高重组效率,缩短重组时间,保证整个重组工作的顺利完成。

第三,投资银行的参与和运作,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国有资产流动的各种障碍,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的组织构造等一系列更深层次问题。国有经济的重组不是为重组而重组,而在于创造一种市场和一种机制,即国有资产的流通市场和资本经营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国有资产流动和国有企业重组的障碍。投资银行作为专业的市场中介机构,其职能就是完成这种市场和机制的创造,其优势也正在于此,一方面,投资银行使国有资产转化为市场交易的标准化单位,同时又联系供求双方,创造市场并形成市场标价机制。另一方面,投资银行以资本增值为核心,把资本本身作为经营对象,从而使国有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同时形成资本经营机制。

第四,从单个企业来说,投资银行是企业完成微观资产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的直接帮手。就一个成功企业来说,它同时需要从事两方面的经营:即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进而,它必须同时面对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为此它要实施两种战略:企业内部管理型战略和外部交易型战略。前者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运用好现有资源、设备和技术的配置潜力,产生产品效益;后者使企业不断获取外部资源,实施资本扩张,产生资本效益。两者的完美结合需要培养两支队伍:真正的企业家队伍和真正的投资银行家队伍。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企业以前只重视产品经营而忽视资本经营,只重视加强内部管理而忽视资本扩张战略。因而企业只能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厂”,而不是真正的成功的企业。这次资产重组,就要使企业完善这两方面的功能。投资银行作为企业“私人医生”和金融工程师,最终懂得资本经营的技巧和奥秘,作为与企业具有天然生存关系的投资银行在帮助企业资本运营方面将大有可为。这既是当前资产重组过程中企业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投资银行进行战略投资、走向产融结合并发展壮大自己的大好时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投资银行才是国民经济战略重组的中坚力量,国民经济战略性重组需要投资银行来担纲实施。这既对新生的投资银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投资银行走出目前的困境,拓展业务空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投资银行只有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才能获得成长并发展壮大。

五、投资银行的发展对策

面对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新机遇,投资银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对策呢?

首先,完善功能,提高素质,实现由券商向投资银行的过渡。前面说过,中国目前尚没有真正的投资银行,只有具有某些投资银行功能的券商,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和投资银行的最大区别是只从事低级的证券业务,虽然积累了部分股份改组和证券经营的经验,但只是简单的证券中介机构,与从事收购、兼并、重组等高层次挑战性业务的投资银行还有较大的差距。这样的机构,面对前所未有规模庞大并极富挑战性和艺术性的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来说,显然是很难适应的。为此,首先要完善功能,提高素质,实现由简单的证券中介向高层次的投资银行的过渡。

其次,调整业务重点,由传统的基础性的证券业务向全新的、高层次的购并业务转化。前面分析了目前证券业务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业务的艰难境地及竞争激烈程度,结合面临的资产重组新形势,投资银行必须对业务重点作出战略性调整,由证券业务为主向购并重组业务为主转化,以便走出困境,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再次,练好内功,广纳贤才,提高专业水平,树立全新的投资银行行业形象。作为新兴行业,投资银行还不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所认识。资产重组又是专业性极强,难度很大的工作,只有练好内功,广纳贤才,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在重组中做好政府的参谋、企业的顾问,高质量地完成历史赋予的艰巨任务,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承认,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最后,学习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创新投融资工具。投资银行的竞争实力直接体现在投融资工具的开发和创新能力上。此次资产重组也为投资银行投融资工具创新提供了机遇。因为规模庞大的国有经济重组,单纯依靠目前深沪股市以及股票、债券这些投资品种,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国有股、法人股的市场交易如果不另辟蹊径,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引致市场崩溃。重组中国有资产的标准化,产权市场的构造和运用,庞大债务的处置等都需要全新的思维,创造出全新的投融资工具。投资银行凭借自己的智力专长和人才优势,必须也有可能在这方面做出贡献,从而既推动资产重组的完成,也为自己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标签:;  ;  ;  ;  ;  ;  ;  ;  

国有经济战略重组与投资银行的历史使命_国有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