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_杨明新

安徽省六安世立医院心内二科 23700

【摘 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4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21例根据并发症进行针对护理。术后分析并发症原因,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为65.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明确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78-02

冠心病的发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痉挛,使管总动脉出现闭塞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1]。冠心病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是诊断、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由于其诊断与治疗均为有创,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同样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需重视对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2]。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探讨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4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0例行常规护理,男83例,女37例,年龄31~76岁,平均(52.6±2.7)岁;病程0.4~13年,平均(6.7±1.5)年。观察组121例根据并发症进行针对护理,男85例,女36例,年龄33~75岁,平均(54.3±2.8)岁;病程0.6~12年,平均(6.1±1.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同意进行,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观察组根据并发症进行针对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死亡: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压力变化,准备好如利多卡因、除颤器等药物和器械,保持患者的静脉通道畅通;②急性血管闭塞:给予患者合理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同时需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是否有严重胸痛、胸闷、大汗等现象;③快速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在术后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压力变化,如患者有心动过速等现象,则需立即遵医嘱对患者静注利多卡因、心律平等,如患者心动过缓则需静注阿托品等;④冠状动脉穿孔和心包填塞:患者如有胸闷、心悸等情况,护理人员则需迅速备好与患者血管直径相当的扩张球囊,以便随时植入患者的冠脉穿孔处。如患者有心包填塞,则需立即给予心包穿刺引流,并将猪尾巴导管植入其中,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引流量;⑤低血压:护理人员应在术前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并向其讲解手术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患者镇静剂。术中严密监测其血压动态变化,加强监护,术后如患者无恶心等情况,需给予其尽早饮水,保证静脉通路并加快输液速度;⑥冠状动脉痉挛:如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情况,则需立即将导丝、导管撤出,且可采用相应药物进行缓解;⑦对比剂过敏:建议采用非离子对比剂,严格控制对比剂剂量,尽量减少投照体位,根据患者情况补液,使造影剂快速排出;⑧血管迷走反射:术前需给予患者肌注安定,减轻其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进入导管室后,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如患者疼痛敏感,或操作时间过长,则需在拔除鞘管时在其周围注射利多卡因减少疼痛感;⑨局部出血和皮下血肿:术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制动对预防血管并发症的注意事项及作用,告知患者可活动时间。

1.4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术后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判定标准: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3项,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结果数据均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是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治中属于“金标准”,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该诊治方法属于有创诊断,因此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4]。因此需重视冠心病诊治中的并发症防治,需明确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5]。

并发症原因分析:①死亡:死亡是冠状动脉造影导致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几率极小,仅为0.1%,本次研究中无患者出现死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将患者年龄过高,有严重三支血管病变,且心功能差,因此会导致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或室颤;②急性血管闭塞: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0%左右,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存在冠脉痉挛、血管内膜撕裂、斑块脱落等情况;③快速心律失常:发生原因是手术应激反应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需氧量增加,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供减少;或由于术中心肌神经丛被导管损伤,改变迷走神经兴奋性所致;④冠状动脉穿孔和心包填塞:发生原因是穿孔处的造影剂滞留,透视下心包出现积血,且心影增大,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胸闷、血压下降等情况;⑤低血压:是由于患者因手术导致精神过度紧张,或术前禁食时间过长、导管过深插入、术中出现失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无力收缩等原因;⑥冠状动脉痉挛:穿刺部位疼痛或术中精神紧张,心脏血管被导丝、导管刺激,从而引发该并发症;⑦对比剂过敏:机体被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出现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情况;⑧血管迷走反射:该情况主要发生于术前股动脉穿刺术,或术后拔出动脉鞘管;⑨局部出血和皮下血肿:发生原因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点:穿刺不当;穿刺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以上;抗凝过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过早;患者年龄过高;患者伴有高血压。本次研究根据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针对并发症制定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放松了患者的心情,也增加了护患关系。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为65.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该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李秀霞等[6]学者通过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与本次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明确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增加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冯敏.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4-7.

[2] 舒进田,赵芳,李煜等.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中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分析[J].甘肃医药,2013,32(12):924-926.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与编辑委员会.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

[4] Zhang,D.,Jia,E.,Chen,J. et al.A simple approach for the reduction of knotted coronary catheters during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4,171(2):297-299.

[5] 张文静.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13):143-144.

[6] 李秀霞,刘燕,岳丽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307-308.

论文作者:杨明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_杨明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