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张阳

张阳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无锡214100

【摘要】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0人属于糖尿病患者,将其最为研究组;50人属于健康人员,将其作为对照组。使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来那个组患者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值(9.97±0.82)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9.74±2.27)%,都明显的要高于对照组的(5.28±1.23)mmol/L、(4.57±0.25)%,组间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糖尿病;诊断效果

糖尿病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该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机制已经证明主要是患者胰岛素分泌,亦或者是胰岛素作用障碍出现了问题而造成的,患者会因此而显著升高血糖[1]。另外,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时候,关键还是在于血糖控制,如果没做好这一点,患者血糖就会维持在持续升高的情况下,严重还会促使患者眼睛、心脏、肾脏以及心血管等部位造成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为此,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就显得愈发的重要,而正是因为如此,笔者本次也就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以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12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人员,其中有60人属于糖尿病患者,将其最为研究组;60人属于健康人员,将其作为对照组。60例研究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3-78岁,平均为(58.21±2.45)岁。60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4-77岁,平均为(58.26±2.47)岁。观其基本资料组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让两组检验人员在清晨保持空腹抽取静脉血,将其留置在保凝管内备用,在获得血液样本之后需要将其分成2份,第一份的作用是进行糖血红蛋白检验;而第二份的作用则是进行空腹血糖检验。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使用血糖氧化酶法来进行检验,同时也能使用免疫抑制投射比浊法来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另外,在诊断过程中操作人员还需要及时对患者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进行记录和观察。

1.3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 借助于SPSS17.0 统计学软件来对两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而检验则使用t,计数资料则使用χ2检验,P<0.05就可以代办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值(9.97±0.82)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9.74±2.27)%,都明显的要高于对照组的(5.28±1.23)mmol/L、(4.57±0.25)%,组间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3.讨论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也变得越发的严重,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饮食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临床老年糖尿病发生率也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医疗环境改善下,糖尿病发病率更是显著提升[3]。糖尿病作为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其对于患者生命健康会造成显著的威胁,患有这一疾病的患者,其体内胰岛素会十分的缺乏,而且降糖作用也较差,所以发病机制也就较为多样化,环境、生活方式、遗传以及年龄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会引发糖尿病。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早期关键是控制血糖,主要是借助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来实现;而在晚期则需要使用到降糖药物、胰岛素,通过这些方式来缓解患者并发症 [4]。而要想实现这一系列工作就必然要及早的诊断治疗,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糖尿病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典型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现如今临床对其发病机制也依然没有明确,所以临床在对其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大多会使用空腹血糖值来作为诊断标准,这一种检验方式本身来说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患者空腹血糖仅仅只能反映出患者那个时间段的血糖水平,而空腹血糖的临床检验结果有时还会受到饮食、药物以及抽血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所影响,进而也就很容易出现偏差。糖化血红蛋白之所以会存在主要还是因为人体血液之中存在葡萄糖以及血红蛋白,二者合成就是糖化血红蛋白,人体葡萄糖浓度一旦显著提升,糖化血红蛋白也因此而不断提升,同时还会随着细胞死亡而发生变化[5]。除此之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通常情况下能够维持120d左右,所以使用这一方式能够对患者3个月血糖水平进行判定。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值(9.97±0.82)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9.74±2.27)%,都明显的要高于对照组的(5.28±1.23)mmol/L、(4.57±0.25)%, P<0.05。由此可见,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借助于这一检验方式能够更好地明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空腹血糖值,这样医生就能及时判断是否属于糖尿病患者,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最终也就能够真正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琴. 评价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23):40-41.

[2]辛颖.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9):105-106.

[3]许镇红. 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122-123.

[4]杨晓冬, 林桂花. 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6(4):31-31.

[5]林伟尚.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及意义[J]. 吉林医学, 2015(16):3549-3550.

论文作者:张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张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