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杨炜明

基于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杨炜明

梅州大百汇品牌产业园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雨水引发的城市内涝以及径流污染等问题都困扰着城市的整体发展。基于此,海绵城市的理论被提出,而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园林植物景观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海绵城市;建设;应用

引言:

随着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基于绿色建筑应运而生的生态城市理念也相应提出,当今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水、城市内涝、地下水位下降、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更需要一个系统性、综合的解决方案。如何有效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建立良好的雨水收集利用,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指城市可以向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并适应环境气候的变化。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是我国在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后,提出的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建设方法。海绵城市将雨水的滞留、渗透、集中、净化、排水和循环利用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收集了雨水。目前,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得到了普及和推广,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也顺应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建设海绵城市,给予了大自然足够的尊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提高了水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的保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1.净化城市的水质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最重要的建设是水基础生态体系和景观生态体系2个部分,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能很好地净化城市的水质,将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据了解,在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应用的都是单一的计划和处理措施,这种处理污水的措施无法从根本上净化城市的水资源,导致城市里的污水只能通过地下水管排入到江河中,并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环境污染。将园林植物景观应用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不仅能很好地净化城市水资源,同时还能在城市的湿地、防洪涝、城市水质的净化、城市气候的调节,以及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园林植物景观中,将多种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能实现对不同程度污水的良好处理,同时,由于园林植物景观的生长速度和代谢功能各不相同,从而能更好地保护城市湿地,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净化。

2.补充地下水,防洪防涝

湿地除了净化水质、提高物种多样性之外,也是良好的储存场所。传统的思维并没有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循环系统,而是将其直接排入湖泊中,不透水的铺装应用造成土地蓄水能力减弱,径流系数增大导致洪涝的形成。植物景观的应用正是从生态的角度上,合理解决超标径流系统,与城市雨水灌渠系统进行配合达到对水流的控制。植物的根系、叶脉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通过道路两旁生态滞留地的建设,在多雨天气对雨水进行蓄水,减少径流系数,在干旱天气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体,补充地下水位调节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发达的根系也具有固定土地、避免土质疏松导致的泥石流灾害。

3.净化空气及降尘降噪

植物生态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绿地的大小是净化城市空气的关键因素,绿地的大小又与城市的植物覆盖面有关。因而,在海绵建设中,要有效地扩大植物覆盖面,植物群落的设置显得至关重要。植物群落配置增加植物层次与数量,形成乔、灌、草的植物配置形式,增加单位绿叶面积,提高光合作用。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光合作用,从而保障生态系统处于良好地运行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相关文献表明,乔灌草形成的群落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相比草坪的生态效益要高出4倍之多。植物群落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强,能够有效地起到防尘、防风、防旱等作用。同时,植物能够有效地降低噪声,大约4m宽的绿化带便能有效地减弱交通噪音,降低噪声的效果。也能降解和吸收相应的有害气体,使城市环境更加良好。

4.修复栖息地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建立在水资源生态结构的基础上,其建设重点是治理污染水资源,传统的污染水资源治理方式是应用单一的治理设施,这些治理设施的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并不能广泛解决水资源污染中的问题,城市中污水在未经过合理的治理后,就又排到了供水系统和环境中,造成了对水资源的二次污染。为了治理污染水资源,建设人员将修复栖息地这种方式应用在了海绵城市建设中,修复栖息地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建立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除了能够处理水资源污染问题外,还有防洪、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自然生物的功能。修复栖息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等,按净污水的程度和美观效果组合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且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的生长周期各不相同,这样能够确保栖息地的稳定性和长久性,从而更全面进行净化污水。

5.城市的绿地单元连接起来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园林植物景观能将单元式的破碎绿地进行良好的连接,据悉,根据景观学的理论,园林植物景观是城市水体和绿地的重要廊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绿地的结构,将城市中破碎的、零散的单元绿地连接起来,形成新的绿色廊道,而这种绿色廊道能对城市的气候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在保护城市植物多样性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据了解,在加拿大的海绵城市中,就很好地利用了园林植物景观,将城市外围原本的绿色板块进行了很好地连接和保护,让这些绿色板块成为丰富多彩的城市植物景观。

6.湿地公园

现代城市公园存在大量的混交林、疏林草坪、灌木丛等生境单元,严重缺乏水生境、深林生境。所谓的水生境主要包括能够发挥良好蓄水、净化、泄洪作用的河流、湖泊、湿地、池塘等。当前很多城市缺乏利用和发展水生境,在未来发展中,需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提高对湿地公园的重视和建设力度。近些年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湿地公园的建设,比如哈尔滨的雨洪公园在市中心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7.开发屋顶绿化

在海绵城市设计中,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化的解决雨水汇集和利用问题的方式。这其中屋顶绿化是非常现实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措施。当前,城市的屋顶绿化产业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从屋顶绿化的屋顶材质到植物的选择以及配套的屋顶景观生境和地下蓄水调节设施的建造,都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综合优化方案。屋顶绿化在植物选择方面,尽量以小乔木、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为主,选择生命力顽强、适应力强、抗高温、抗旱、抗风的植物。同时,必须考虑屋顶绿化的排水系统,在进行排水设计时,在排水口设置过滤网,但要注意保持暴雨后屋顶绿地的排水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了多方面的设计的建造,建设人员需要结合城市的需求和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来制定全面的建设计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园林植物景观,除了能够满足城市的生态需求外还能体现美学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城市居民的眼球,让城市居民在观赏中领会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从而提高海绵城市的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06:26-36.

[2]张静茹,秦华.试论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担当[J].现代园艺,2016(21):84-85.

[3]贺扬明,杜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J].山西建筑,2016(24)

论文作者:杨炜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基于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杨炜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