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向生活学习”的教学思考
统编《道德与法治》将“向生活学习”作为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将其贯穿于教材的许多环节和栏目。但在实践中,凭主观经验引导道德辨析,现场体验活动简单化、形式化、表演化等现象表明,我们并未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
无论是道德辨析、现场体验活动,亦或是榜样学习等,都必须建基于对儿童过往生活的深度把握、当下生活的高度反思和未来生活的宽度引领。而唯有养成观察儿童生活,并不断反思与提炼的习惯,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儿童生活”,实现生活的“反刍”,引领儿童在“向生活学习”中实现更好的成长。
希望我们编选的文章能对老师们有所助益,并引发更多的思考。
VarianClinic600直线加速器6MV高能X射线机,购自美国瓦里安公司;BV‐520型多普勒探测仪,购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Med550酶标仪,购自美国Bio‐Rad公司;CLARIOstar全波长荧光扫描酶标仪,购自德国BMG LABTECH公司。
在生活中辨析 在辨析中成长
——低段统编《道德与法治》辨析栏的理解与运用
◎王秀玲
摘 要 低年段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辨析栏”尊重儿童年龄不断增长和道德认知不断丰富的规律,可归纳四种类型,具有不同的设计意图与德育价值。简单辨析解决“对不对”的问题,重在夯实道德认知;深层辨析强调与日常生活自我反思的结合,培育初步的道德反思意识;开放辨析立足生活的复杂性,培育初步的批判反思能力;广义辨析从生活细节入手,在具体的生活中培育全方位的创新意识。深度把握教材辨析栏的设计意图和学生道德发展规律,才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辨析,在辨析中成长。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辨析栏;道德理性
道德辨析能力是个体辨别、分析和判断道德是非、善恶和美丑等现象和行为的认知能力,它是学生道德品格发展的基础。道德认识能力的核心,并与道德情感和体验、道德行为构成品格教育的主体,对学生品德素养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1]正因如此,低年段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设置了“辨析栏”。这一栏目设计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和现实生活情境,总体可归纳为简单辨析、深层辨析、开放辨析、广义辨析四种类型,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和道德认知的不断丰富,引导其在日益广阔的生活世界中辨析成长,实现道德理性的自觉发展。
但是,我们在教研中发现,许多教师并未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凭借主观经验引导道德辨析等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发挥辨析栏的价值。以下,笔者以观察到的一些教学片段为例,做一探讨。
一、简单辨析生活“是非”,夯实道德认知基础
教学片段1:一年级上册第3课《我认识您了》辨析栏“这样做对吗?”
师:为什么呢?
专项扶持经费及插秧机购置累加补贴投入不足。插秧机应用节令短,价格较高,补贴额度少,农民无力购买。各级政府对标准化育秧设施(育秧盘、大棚设施等)和插秧机购置缺少必要的资金扶持,机具拥有量难于增加,育秧设施严重滞后。丽江市除了2014年投入市补资金购买的98台插秧机外,截至2017年,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自行购买的插秧机只有17台,全市插秧机共115台。机具的匮乏、设施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机插秧的示范推广。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刘宝山已经无法还原当初的庭院武术传统传承模式,尽管他依然用传统的家长制度管理自己的儿子和集团,且目前总是在假设自己“不在了”的前提下,让儿子们“统一思想,没有分歧”地处理集团事务,但是他和自己的儿子都知道“这事难”,为此,他发出了“做事难,做人也难”的感慨。他明白,再也无法回到当初“两间窑洞,几个徒弟”的纯真年代。鲍曼描述了现代社会的理想状态,“在理想状态中,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是一个观光客;身临其境却又置身事外;物质上的亲近,精神上的疏远”[8]。刘宝山显然没有达到这种理想状态,他既想成为观光客,又在特定的时刻幻想回到流浪者的状态。
生:图二不正确,小女孩不应该对老师这样说话。
师:她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
生:“哼,你又不是我们的老师。”
随着学生生活领域的扩展,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辨析栏设计不仅难度有所增加,而且更加具有开放性。此类辨析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辨析,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增加对生活复杂性的认识,在明辨是非的同时,理解有多种可能的选择。如“这样可以吗”“这种情况怎么办”“羊羊值日”“怎样排队好”等,通常都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和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开放辨析更多指向的是批判反思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它也是道德理性的基本能力。
生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老师,大声呵斥道:“哼,你又不是我们的老师凭什么管我,我就不听。”
该工程主要产出各类农产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作物品种和灌水技术的不断改进,产量会不断提高,工程计算期内预测的产量可能偏小,因此按效益增加10%分析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另外,考虑到农作物产量受气候、病虫害防治措施和来水量的影响,效益会明显降低,所以按效益减少10%分析指标变化。
生:好!
师:是的,太生动了,让我们给她掌声……
“刺耳”的掌声在教室响起来,老师脸上竟流露出满意和喜悦,真不知喜从何来。这一辨析属简单辨析类型,其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细致比较和甄别,明白与师长交往的文明礼仪,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其适应学校行为规范。
然而,执教教师为了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将反面素材加以强化,尤其是让孩子们模拟表演再现错误行为,这很容易使学生受到负面影响。这样的辨析可说是闹剧,不仅偏离了教学目标,甚至存在扭曲学生认知的潜在危险。
统编教材中的简单辨析多采用“这样做对吗”“这样好不好”等作为标题,以图片或绘本故事等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此类辨析栏难度比较小,往往只解决“对不对”的问题。教师只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辨别是与非,知道对与错,获得正确的道德认知即可。特别要注意,我们无需过分强调错误行为,更不能用反面教育加以强化。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道德评价是以道德认识为前提的。”[2]小学生道德理性的发展必然建立在正确的道德认知基础之上,其道德认识越明确、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就越强;同样地,学生的辨析能力越强,其道德认知也应该是日臻完善的。低年级小学生尚未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他们对于生活情境中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3]我们应该从辨别日常生活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开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道德判断,培育其道德敏感性,夯实道德认知基础。
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技术型的人才,所以对于数学也没有其他本科院校那么重视。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在数学教学方面所使用的教材都是本科数学教材的压缩型,着重强调数学的理论知识和运算技巧,却没有重视数学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导致学生无法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另外,针对数学的教学,某些高职院校也大都采用的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二、深层辨析生活“问题”,培育道德反思意识
教学片段2:一年级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辨析栏“他是小气鬼吗”
师:(播放视频:一位学生不想把爷爷给的纪念品送给他人),同学们,他这样做对吗?
生:不对。
教材从分享的意义和价值开始,唤起学生已有的分享经验;而后,从分享的概念、种类做进一步理解,掌握分享的技巧和方法;最后,以“他是小气鬼吗”这一主题辨析,唤醒学生已有的分享经历,在移情和换位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分享行为,解决分享中的问题。而上述片段中,教师为了突出问题,打乱教材编排顺序,将烦恼前置,先请学生讨论“问题”。这有悖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尤其是一年级小朋友的思辨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即便有些意识也很难完整和准确地表达,课堂自然会出现辨析的僵局。
展望未来,脊髓成像界将继续推动强有力的技术向前发展,同时还将采取几个关键步骤:(1)设计和实施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评估其临床效用;(2)采集技术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以最大化信噪比(SNR)和分辨率,同时最小化失真、人为因素和采集时间;(3)开发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能够自动从特定域提取定量数据。新技术和创新也正在出现,这些技术和创新可能显著改变这一领域的研究进程[20-21]。
生:因为要和别人分享。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沉默)
2017年的税制修正中,对各类机构纳入税额扣除的经费项目进行扩充,同时对一些繁复的手续予以简化,从而为开放式创新的实施营造条件。
师:分享是有尺度的……
教材这一辨析栏以对比的方式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进而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的行为,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中蕴含的生活场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复杂性。
师:(出示第61页图片——分享中的困惑)
图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请同桌讨论后,演一演,如果你们遇到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由于学生还未完全领会图片内容与分享的内涵,所以不知如何表演,始终没有练起来。上台表演时也很生硬,只是跟随教师的描述做些动作而已。)
师:为什么?
经过一个学期的生活,多数孩子已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好习惯的缺失成为学生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是学生生活的现实问题。因此,教材中的辨析难度相对增加,出现了“这样做好不好”“怎样才是真喜欢”“这时怎么办”“为啥合作不下去”等深层辨析,即将辨析与日常生活的自我反思结合在一起。相对于简单的“是非”辨析,这一辨析设计属于深层辨析。
对于“分享”,经历了一个学期学校生活的孩子已有一定经验。但是,他们在分享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解决愈加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的分享问题,才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因此,对于诸如“他是小气鬼吗”等深层辨析,教师必须找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是模糊的认识,或是行为的薄弱点来选择和运用辨析材料。同时,用典型的道德辨析情境再现道德的存在状态,引发学生对自身行为和生活问题的反思,从而养成初步的道德反思意识。
三、开放辨析生活“困惑”,涵养道德批判能力
教学片段3:二年级上册第2课《周末巧安排》辨析栏“这样可以吗”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张图,要吃早饭了,他还在睡懒觉,这样可以吗?
生:(异口同声)不可以!
师:(出示第13页图片),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图,说说他们做得对不对?
师:她表演得怎么样?
生:因为睡懒觉浪费时间,应该快点吃早饭然后写作业……(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认为充分的理由)
师:请同学们看第三张图,不做作业先玩,这样可以吗?
生:(异口同声)不可以!
师:为什么呢?
早春的花,带着风寒,飘摇在车窗外。蓝天如梦一般,织成一张网,鸟儿斜飞在自由的天空,飞进水仙芝的梦里。她依偎在这个陌生男人的怀里,做着自己的梦。
生:因为学习比玩重要……因为不学习只玩就不能上好大学,不能有好工作了(生又一次争先恐后发言)。
彰显魄力,文旅融合托起文化国际空间。以文旅项目建设托起特色性的国际文化空间。加快推进河西国际文旅港湾、华侨城欢乐滨江、中新生态科技岛文化旅游度假区、莫愁湖公园景观提升等主题型、特色化、品牌性的文化街区、文化场所和文化综合体建设,加快打造有建邺特色的娱乐、休闲、体验、旅游文化成长空间。
仅就“周末起床晚”而言,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允许孩子周末适当多休息,许多成年人周末也会起得晚一些。还有一些家庭会在周五晚上带孩子外出娱乐等,第二天起床晚是合理的行为。在辨析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简单地让学生说对或错,不仅不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思维,而且可能导致学生为迎合道德标准或教师说“谎话”“套话”“空话”。
师:她模仿得好吗?谁来加点动作试试。
我们在组织开放辨析学习时,一定要强调“我”的在场即“儿童本身”,关注学生现实的生活问题,通过展示一些容易混淆的生活典型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用美德“绑架”孩子,必须实现教材语境与生活情境的有效链接,鼓励学生说真话、愿表达,让学生学会反思和改进自身的行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四、广义辨析生活“细节”,拓展道德创新思维
教学片段4:二年级下册第2课《学做快乐鸟》辨析栏“快乐门诊部”
师:(出示教材第8页图片——读取漂流瓶文字),请同学们看图,判断他们是否快乐?
尽管学者们对家族企业权威体系构成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在不同权威的相对地位方面,现有研究一致认为,我国大部分家族企业中非合法性权威占据主导地位,合法权威居于辅助地位。当前,成功的家族企业大都和一位极具个人威望的企业家紧密相联,企业家个人的理念、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深刻地决定了企业的运营,企业家个人成败决定了家族企业的成败。因此,在家族企业权威体系构成中,与企业家个人魅力、家族关系紧密联系的非合法性权威的重要性要高于基于行政权力的合法权威。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家族企业继任者即使胜任企业管理者角色,依然无法顺利接管企业的原因。
生随机选择图片,自由回答。
生1:打针掉眼泪的同学不快乐。
上述分析表明,3版美国创新战略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考虑到2015年的美国创新战略是基于2009年和2011年两个版本进行的修正和更新,更加贴近美国现阶段创新发展的趋势,因此下文着重对2015年的美国创新战略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
生2:学会骑自行车很快乐,可不能上路又不快乐。
生3:拿爸爸钱玩游戏的同学当时很快乐,如果被发现了挨打就不快乐了。
广彩大部分为外商定制,生产周期收到货船运期的影响,生产周期短,订单量大,对工匠的速度和绘画质量有严苛的要求。这对此情况广彩产生了独创的工具以满足要求,如令圈笔、胶印、辘印等,均成为广彩瓷器的巨大财富。
(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教师未做有效引导,只是简单重复孩子的回答。)
师:到底什么是快乐什么是不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儿歌就明白了。
生齐读:这里是快乐门诊部,快乐不快乐看清楚:哪个快乐没道理?哪个不快乐要挺住?
师: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让我们牢牢记住。
以上教学显然是无效的,学生不可能通过朗读儿歌就能领会快乐的真谛。教材的这一辨析设计旨在通过读取漂流瓶文字,引导学生通过分辨快乐的不同类型明白:并非所有的快乐都是积极、正当和倡导的,也并非所有的不快乐都要摆脱和去除,有些不开心、不快乐是成长的一部分,必须学会承受。它需要学生自身快乐与不快乐生活经验的参与,通过深度探究和价值引导,让学生辨识不同情绪的道德意义,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此,才能达成“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教学初衷。
改革开放前,由于当时受技术等因素所限,我国农药工业发展较为缓慢,农药产品供应数量少、生产规模小,适应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促进农业发展与农药市场扩容加快,作为支农行业的农药,国家鼓励和政策支持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来加快企业发展,同时,农业丰收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也推动一部分农药企业走出去、请进来,促使我国农药产量的扶摇而上。
二年级下册教材以“有创意地生活”为核心主题,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创新尝试,培育全方位的创新意识,以实现在生活的创新中成就人的成长。与此对应,教材出现了广义辨析,即明辨、体察生活细节的分析。如“我还想试……”从标题上看似乎没有辨析的意味,但小主持人的发问:“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它清楚地提示我们,要引导学生辨析生活中可以和不可以轻易尝试的事。而“这时我要怎么办”,则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致体察周围的人与事,明白自身所处的社会性和道德性情境,从而创造性地选择自己恰当的行为和处理方式。[4]
我们在广义辨析中,要将“问题”巧妙地隐含在生活“细节”之中,使问题“藏而不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发现,学会创造性地思考,用自己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去探究、解决问题,展现并提升自己的生活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
道德辨析蕴含在很多教学环节,我们必须深度把握教材辨析栏的设计意图和学生道德发展规律,才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辨析,在辨析中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生活。
参考文献:
[1][2]孙君,叶浩生.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12.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9.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二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1183(2019)04-0043-04
(作者单位:马鞍山市花山区教研室安徽马鞍山 2430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标签:道德与法治论文; 教材分析论文; 辨析栏论文; 道德理性论文; 马鞍山市花山区教研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