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论文_雷生年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论文_雷生年

【摘 要】:在现代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分支,对于提升学生综合道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对生活化教育的系统总结,对于提升学生生活感知与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小学感恩教育实践,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分析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并寻求有效的教育创新路径。

【关键词】:小学 生活教育 感恩

在现代德育培养体系中,要进一步创新感恩教育路径,寻求新的感恩教育方式,有效整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资源,丰富现代感恩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构建起自身的思想认知体系,发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推动小学德育教育进一步提档升级,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与意义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由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该理论体系的内核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教育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教育资源,真正将教育知识与生活理解融为一体,让教育指导生活,同时生活经验也可以反推教育发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于德育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有着极强的启示和教育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助力学生加深感恩思想认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小学感恩教育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策略

在小学教育中,感恩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如何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升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生活性,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其中的知识内涵,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但是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现代感恩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小学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提升小学感恩综合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有待深入探索,寻求科学的教育方式。

(一)学校生活中开展感恩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成为不少名校奉行的教育宗旨,其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真善美统一”四大德育理论是陶行知通过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引进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建立起来的德育思想。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校生活是践行感恩教育的文化宣传主阵地。学校教育的责任不仅是教学生读书,更应该是以适应社会为使命,在学校里,教师须“待学生如亲子弟”,如此师生才能真正的共生活,同甘苦,感情融洽,心灵沟通,共同培养优秀的人格。

(1)、学科渗透

通过挖掘语文、数学、道法等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先天优势,因此,我们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的渗透感恩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让学生知恩,学会感恩。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等,如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特殊的葬礼》中更使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等。

数学学科二年级《认识元角分》一课,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去超市买东西,超市的电脑能快速算好。并且现在的孩子很少去接触几分钱,由于与现实脱轨,一部分孩子无论怎么教都无法换算。如十元钱,用了五元四角,还可以找回多少?每当教这课内容之前,我总是预先让学生到超市记录各种商品的价格,亲自体验一下用十元钱买东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再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们记录的商品价格展示出来,罗列一个家庭一天生活上的费用,并加起来。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数字大的惊人,引导孩子体会生活的不易,父母养家糊口的不易,自然地对孩子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

(2)、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特点是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意志、增长学生知识、强化学生政治思想,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主题班会对转化学生思想和形成良好班风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是当下,还是放眼未来,主题班会都是学校开展德育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可是从过去到现在,主题班会研究实践中的理论支撑似乎非常匮乏,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在主题班会中的实践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主题班会中的运用成为探索的方向,让生活教育理论真正与小学主题班会相结合。

(二)家庭生活中践行感恩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他以缩影的形式反映着社会生活。学生对父母的爱在认知上,更多停留在父母为我做了什么的层面,很容易忽略父母为承担家庭责任所付出的辛劳,不明白,其实这也是父母对家庭,对孩子的爱,这就需要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孩子。通过让学生践行感恩教育,可以让他们对父母的生活和工作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也能进一步理解父母,感知家庭中的亲情,树立家庭责任意识,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更加主动地参与家务劳动,为家庭做出贡献,更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生活中,学生家务劳动经验的不足,料理生活的能力也低下,这也就造成认知和行为的矛盾。如何让学生提升家务能力,转变家庭观念,从家庭的受益者变成家庭的主动贡献者,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开展“我为父母分担”系列活动:

活动一:我的发现。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留心观察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辛苦劳碌。把爸爸妈妈在不同的时间段忙的事情记录下来。

活动二:我的体验。父母在家里的辛劳,我们看得见。他们工作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跟着他们去上一天的班。事先了解爸妈上班的地方有什么规定和要求,特别要记住哪些是不能做的。在爸爸妈妈工作的时候仔细观察,但不要打扰他们。要注意安全,讲礼貌。

活动三:我的感悟。体验时要从工作时间、上班路程、工作内容等方面思考父母工作时的辛苦体现在哪里?想想自己以后该怎么做。

(三)社会生活中体验感恩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社会即学校”,是连带“生活即教育”而来的。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命题指向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它拆除了学校和社会间的藩篱和阻隔,提倡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提倡无形的社会大学,为大众提供学习的场所,充分地运用社会的力量去办教育。因此,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践行感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开展现代小学感恩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重视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创新教育思路和教育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现代小学感恩教育中来,通过构建现代小学感恩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效果,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现代教育体系,提升小学感恩教育综合效能。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陶行知论生活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4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7-01-4]

[4]《教育的真谛》.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12

论文作者:雷生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论文_雷生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