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枫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文中强调痤疮辨证要根据症状反应,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痤疮之发病,多与情志相关,其病以厥阴、少阳、太阴多见,以合病并病多见。文中列举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痤疮的3个验案,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痤疮;经方;医案
【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231-01
痤疮【1】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面、胸背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主要表现,愈后可遗留瘢痕,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与祖国医学中的“肺风粉刺”相类似。祖国医学【2】认为本病总由内热炽盛,外受风邪所致,多从肺经风热、湿热蕴结、血瘀痰凝等辨证施治。但在临床中,痤疮的辨证往往超出这些范围,或兼有其他证候,现分享一些笔者运用经方治疗痤疮的验案。
案1 患者女,29岁,因“面部丘疹、脓疱3年”就诊,患者面部散在红色丘疹,部分中央可见脓疱,以双颊为著,少许色素沉着及凹陷性小瘢痕,口苦,心烦易怒,眠差,纳可,大便日一行,食冷易腹泻,月经正常,经前皮疹加重,舌淡红,边有齿痕,苔黄,脉弦。辨证为少阳太阴合病,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12g,桂枝9g,干姜9g,天花粉12g,黄芩9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白芍9g,茯苓15g,炙甘草6g。14剂。
二诊:面部丘疹、脓疱明显减少,无口苦,睡眠改善,食冷腹泻无明显缓解,舌淡红,边有齿痕,苔黄,脉弦,上方干姜调整为12g,继服14剂。
三诊:面部丘疹、脓疱消退,遗留少许色素沉着斑,睡眠可,二便正常,食冷腹泻明显改善,服上方期间月经来潮,经前新发丘疹、脓疱较前明显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弦,上方去天花粉,黄芩减为6g,再服14剂,余症皆消。随访半年无新发丘疹、脓疱。
按:本案为上热下寒,六经辨证为少阳太阴合病,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生牡蛎、茯苓。二诊时诸症皆减,唯里寒不减,故加大干姜用量以增温中之功。三诊时热已不显,而脉仍细略弦,故去天花粉,减黄芩用量,再服半月,余症皆消。
案2 患者女,23岁,因“面部丘疹、脓疱1年,加重2月”就诊,患者面部较多红色丘疹,少许丘脓疱疹,以口周及双颊为著,口干,手足凉,月经周期正常,量少,痛经,经前乳房胀痛,大便不成形,2-3次/日,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六经辨证为厥阴太阴合病,方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柴胡12g,枳实9g,白芍12g,炙甘草6g,当归9g,川芎9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9g。14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诊:面部少许红色丘疹、丘脓疱疹,较多色素沉着斑,大便不成形1-2次/日,口干不显,舌淡胖,齿痕,苔白,脉弦细。续服前方,14剂。
三诊:面部皮疹减少,少许色素沉着斑,手足凉较前改善,无口干,大便顺畅,1次/日,舌淡,苔白,脉弦。上方去泽泻,继服14剂。
四诊:面部皮疹消退,少许色素沉着斑,自诉偶有新发丘疹,手足凉不显,大便正常,服上药期间行经,经前乳房胀痛较前改善,量可,无痛经,舌淡苔白,脉弦略滑。继服上方14剂。
五诊:服上药期间无新发皮疹,手足温,大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滑,停药,嘱调情志,少食辛辣、生冷、油腻、甜食。随访半年,月经正常,无经前乳房胀痛及痛经,皮疹无反复。
按:本案为阳气内郁而不得外达,兼有脾虚失运,营血亏虚,六经辨证为厥阴太阴合病,方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三诊时皮疹减轻,脾虚改善明显,而湿邪不显,故去泽泻。五诊诸症皆消。
案3 患者女,30岁,因“面部丘疹、脓疱、结节4年”就诊,患者面部较多红色丘疹,少许丘脓疱疹、结节,以双颊为著,口干,平素易怒,眠差,月经周期正常,经前皮疹加重,痛经,有血块,大便偏溏,2-3次/日,有黄褐斑,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略细。辨证为少阳太阴合病,方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炙甘草6g,当归12g,川芎9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9g,白芍9g,赤芍12g,生姜3片,大枣4枚。14剂。
二诊:面部皮疹减少,用药期间月经来潮,痛经减轻,仍有血块,大便成形,2-3次/日,余症同前,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继服上方14剂。
三诊:面部仍有红色丘疹,无脓疱、结节,黄褐斑较前变淡,大便2-3次/日,成形,睡眠改善,无口干,舌淡红,苔白,边有齿痕,脉弦。去泽泻,14剂。
四诊:面部少许红色丘疹,少许色素沉着斑,黄褐斑同前,睡眠可,大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边有齿痕,脉弦。继服上方14剂。
五诊:面部仍有少许皮疹,黄褐斑明显变淡,服上药期间行经,经前新发皮疹较前明显减少,痛经明显减轻,无血块,舌淡红,苔白,边有齿痕,脉弦滑。因患者拒绝再服汤药,而改为口服中成药红花逍遥丸。继服半年后,偶有少许新发丘疹,经期正常,痛经缓解。
按:本案患者就诊前曾口服3月中药,方用多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效不佳,且出现腹泻。就诊时六经辨证为少阳太阴合病,方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赤、白芍,以柔肝、活血止痛。三诊时脾虚症状明显改善,湿邪不显,故去泽泻。五诊时诸症轻微,患者对继续口服中药汤剂表示抵触,故改为中成药红花逍遥丸,虽未完全治愈,但是口服中药汤剂期间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有效。
以上列举3例痤疮验案,说明痤疮辨证不能拘泥于传统思路,要根据症状反应,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痤疮之发病,多与情志相关,其病以厥阴、少阳多见,而又因生活饮食习惯不良及大量苦寒药物的不当应用,就诊时患者常伴有太阴病证,以合病并病多见。这些只是笔者临证时发现的一些规律,对临床治疗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5
[2]杨志波,范瑞强,邓丙戌.中医皮肤性病学.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15-217
作者简介:杨枫(1984-),男,陕西西安,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皮肤性病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杨枫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丘疹论文; 面部论文; 痤疮论文; 皮疹论文; 太阴论文; 大便论文; 当归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