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不能违背科学:“开放”问题的理论分析_科学性论文

“开放”不能违背科学:“开放”问题的理论分析_科学性论文

“开放性”绝不能违背科学性——对“开放性”试题的理论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性论文,科学性论文,绝不能论文,试题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断增强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努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是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也是考试命题改革的新趋势。全国新课标文综Ⅰ卷政治试题2013年第39题第(1)问、2014年第39题第(2)问,在增强开放性方面大胆探索,成为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改革的“新亮点”。然而我们看到,这两道试题均存在着为了“开放性”而违背科学性的致命缺陷,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带来了“怎么说都对”的思想混乱。本文拟对这两个“开放性”试题作一较为深入的理论剖析,期望能对改进政治命题技术、提升高考政治试题质量有所裨益。

      一、答案科学性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全国新课标文综Ⅰ卷政治试题的“开放性”也在不断增强。继2003年第39题第(1)问首次命制了“开放性”试题并出现“开放性”答案及其评分量表之后,2014年第39题第(2)问继续命制“开放性”试题,成为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的“新亮点”。为便于分析,先将原题设问及答案照录如下。

      【2013年39题第(1)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答案一:反对。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10分)

      答案二:赞成。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拒斥。各国应根据本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反对照搬外来文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封闭主义”。《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10分)

      【2014年39题第(2)问】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体系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12分)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12分)

      (说明: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同样可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分数。)

      笔者认为,上述两个设问,命题者提供了可供考生选择的两种答案示例及评分量表,主观上确实是在政治命题“开放性”方面的大胆探索。比如,对于2013年第39题第(1)问,命题者就作了非常详细的命题说明:本试题限定从文化角度回答问题,同时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进行阐述,无须顾忌所谓的“唯一”答案。这样设计,有利于营造自由讨论问题的氛围,尊重、鼓励考生独立发表意见。引导考生形成积极参与讨论的态度和养成理性、文明参与讨论的习惯,以期给中学政治教学以良好的反馈,促进中学政治教学的改革。对于首次出现的“评分量表”,命题者也作了详细说明:“开放题”承认答案的多样性,并认可不同答案都可以是合理的。但如何对答案进行“等值”认定、“水平”区分?试题采用了融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为一体的“评分量表”改革方案。命题者认为,“评分量表”将考生答案“水平”分为4个等级体现了试题“能力”立意的要求,反映了试题注重考查考生正确运用相关文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阐述问题时的逻辑论证能力,以“示例”而不是以“标准答案”的方式描述应答内容,给多种合理答案的共存留有足够空间,对不同水平的应答要求所做的必要提示对于纠正考生常见应答毛病和改进考生学习方式十分有益。总之,本试题的设计,有力支持考生自由思想、畅所欲言、独立见解,同时又在“开放题”评分的客观性、公平性、可操作性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详见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文科试题分析(课程标准实验·2014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第352~359页。)

      然而,只要仔细阅读和深入分析便不难看出,这两个“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内容在客观上却又违背了知识的科学性,出现了科学性方面的严重缺失。

      我们知道,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尽管由于人们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人生经历,以及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真理又是具体的,即在同一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按照“真理唯一性”原理,对于“《现代汉语词典》是否应该收录西文字母词?”这一设问,正确答案只有一个:(1)《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权威的“汉语”词典,有必要保持汉语的纯洁性,绝不应该在正文中收录西文字母。(2)但作为语言文字专业工具书,也确实应该及时反映整个人类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在附录中收录一些常用西文字母,有利于满足语言文字交流和日常生活需要。这应该是对于“《现代汉语词典》是否应该收录西文字母词?”这一设问,真正能够给、必须给也应该给满分的唯一正确答案。(作者注:若书名为《现代汉语词典》,正文就不该收录西文字母词;若要正文收录,应改书名为《现代中西文词典》。)命题者提供的答案示例一、二,都是违背“真理唯一性”的错误答案。

      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克服片面性。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片面强调事物的一个方面。客观地说,命题者提供的答案示例一、二,都是不能够给也不应该给满分的片面结论。

      同样道理,对于如何评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种观点,正确答案也应该是唯一且全面的观点: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分)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1分)用先进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体系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2分)因此,该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1分)②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2分)学生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分)没有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具体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观念难以转化为具体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发展。(2分)因此,该观点又具有片面性。(1分)命题者提供的两种答案示例都是不能够给也不应该给满分的错误结论。

      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的不科学性,也表现在评分量表的明显缺陷上。设置评分量表意在控制误差,客观准确、快速评卷。但这两个设问设置的答案评分量表(略),一是“等级描述”中既有答案要点,又有评卷说明,且与“分数解释”意思重复,与命题者提供的“答案示例”并没有本质区别。近两年的高考阅卷实践表明,混杂着答案要点、等级描述、分数解释的评分量表,不仅没有比以往多年采用的“要点采分式”参考答案能够更好地控制评分误差,反而影响了阅卷老师的评卷速度。二是采用等级制评分量表的目的是要对考生答卷进行“等值”认定、“水平”区分,但不知何故,命题者对于评分量表的设计采用了“四等制”。“四等制”评分量表由于缺少中间等级,既难以对评卷发挥“准确、快速”的积极作用,又明显降低了开放性试题的命题技术水平。事实上,“四等制”评分量表远不如上、中、下的“三等制”或优、良、中、差、劣的“五等制”更为合理,更容易区分考生的答卷“水平”。2008年山西省高中课改以来的政治开放性试题采用主观性试题“X项五等制”评分法,已经收到良好效果。

      二、随意“开放”的诸多危害

      高考试题增强开放性是必要的,但绝不能为了“开放性”而违背科学性。丧失“真理唯一性”和唯物辩证看问题的“开放性”试题,不但难以实现培养创新精神的良好愿望,而且具有诸多危害。

      第一,科学性即真理性的知识是各门学科课程的基本内容,知识的科学性也是考试命题的第一要素。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的高考政治试题,更要强调知识内容的真理性,坚持命题的科学性。违背和丧失了科学性的“开放性”试题,必然人为造成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不辩证”“辩证不唯物”和“真理不唯一”,从而使本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失去了应有的光辉。

      第二,高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违背和丧失科学性的“开放性”试题,必然会出现、事实上也出现了形而上学片面看问题的考生即可得满分,唯物辩证全面看问题的考生反而被扣分的怪现象。答案及其评分标准的不科学性所造成的评分不客观、不准确、不公平,严重偏离了考试命题应该“控制误差、客观准确、公正公平”的基本要求。

      第三,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任务。违背和丧失科学性的“开放性”试题,给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造成了“怎么说都对”的思想混乱,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程的科学性和教育性。高考试题是中学教师最为迷信的试题,广大教师在课堂练习、单元测试、期末考试和高考模拟考试中,绝大多数题目都是历年的高考试题。违背和丧失科学性的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必然影响以后连续几届学生,造成连环性的误人子弟,最终也势必影响思想政治课程的社会形象与学科地位。

      三、提高命题水平的一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明显看出,近两年的高考文综政治“开放性”试题,表面看设问具有“开放性”,实质上依然是答案唯一的封闭性试题,只不过是人为肢解为两种片面性的答案要点而已。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命题者将“开放性”误解为“随意性”而造成的。“怎么说都对”这样随意性的“开放性”思维,必然会丧失答案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违背答案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这正是近两年“开放性”试题出现片面性错误、违背“真理唯一性”原理的要害所在。当然,近两年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之所以会出现答案科学性的严重缺失,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命题者专业知识素养不足、命题专业技术不够造成的。高考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既需要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也需要全国广大政治教师的辛勤耕耘,更需要高考政治试题的科学引领和正确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考命题人员选拔机制和准入制度,重视和加强高考命题技术理论培训,切实提升高考命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命题专业技术,则是不断提高高考政治试题科学性的根本所在,也是有力推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在新一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之际,笔者呼唤高考政治命题组切实加强政治“开放性”试题研究,更期盼未来高考政治试题中能够出现真正具有实践性、参与性、探究性的“开放性”试题。从而为有效引领、有力促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培养善于坚持唯物辩证法、勇于追求真理的新一代公民,发挥强有力的积极导向作用。

标签:;  ;  ;  ;  ;  ;  ;  

“开放”不能违背科学:“开放”问题的理论分析_科学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