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全新的教学理念走进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让学生品尝到了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成果,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出现新的教学误区和不到位的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作者肤浅认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全面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提高数学教学能力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指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这表明新课程标准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景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二、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开发教材,实现用教材的观念转变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一次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要求教师解脱圣经式教材观的束缚,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传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课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用通俗容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地运用教材教。如教学《认识角》时,教师让学生用活动角材料制作一个角,与同学比较谁的角大。这时课堂上出现了新的创意。学1一边把角的两边拉直在一条线上,一边说:“我的角大。”学工争辩:“你的不是角,怎能与我比。你的角的顶点没有了。”教师马上把学生的争辩引入课堂,开拓教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学生1:“我拉的过程中顶点没有变,顶点怎么会没有变呢?”学生2:“顶点是尖尖的你这个变平了。”学生1:“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又没有说顶点一定要尖尖的。”教师乘机引导:角的两边平平也是角,这个角叫做平角。教师没有局限于教材,而是积极开发教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创造性的数学学习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课程标准》在这个理念中提出了新课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学习方式的特点和学习活动的特点。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形成单调机械的条文结果的教学过程,要认真落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的教学理念,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称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活力的过程。学生要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同学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解释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动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找到答案,体验成功的喜悦。
论文作者:卢立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论文; 顶点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