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政策可能出现的矛盾及防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扩大内需论文,可能出现论文,矛盾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是到了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却进入以总供给相对过剩为特征的持续下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来刺激和启动经济增长已经变得十分必要。从实践上看,1998年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明显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正象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一样,扩大内需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矛盾,这在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史上都有过先例。事实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需求管理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调控经济手段。然而实践证明,虽然政府通过对需求的管理推动了经济短期内快速增长,但是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矛盾。例如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问题,就是由扩张需求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现阶段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可能更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
从1998年中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看,扩大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首先是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政府增加公共投资进行的,民间投资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这不仅说明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而且也与我国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结构合理化改革取向相矛盾。其次是在投资需求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消费需求增长不明显,这说明投资对消费的传导机制存在梗阻现象,同时也说明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能是短暂的,而不可能持续长久。最后是从投资绩效方面来看,一般地说,市场化投资是最有效率的,然而目前中国扩大内需主要采取的是政府的行政化投资,这就很难保证投资在高效率下进行,同时也与我国投资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取向相违背。
从长期看,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可能会引致通货膨胀。在资源有限供给情况下,需求拉动是一种不完全拉动,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会引起价格上升。然而目前中国的情况是不仅资源供给有限,而且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和“瓶颈”制约现象,这就决定了中国在实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价格上升。前一阶段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并没有引起价格水平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暂时可利用的“贮备”资源相对丰裕的缘故,随着投资的进行,暂时丰裕的“贮备”资源必然会逐渐地变得稀缺起来,届时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价格上涨,最终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这在西方国家已有前车可鉴,对此我们应当有所警惕。尤其是现阶段中国的需求不足是在人民的基本需要还远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发生的,加之存在资源配置扭曲、经济结构不协调、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不强、技术水平低、体制不健全等方面不利因素,就更有可能会造成类似西方国家的“滞胀”问题,这决非危言耸听,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要注意防止与化解经济泡沫。近两年来,在经济领域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东亚金融危机。那么,东亚国家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对此人们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东亚国家之所以会发生金融危机,最终还是归结为“东亚模式”本身。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东亚国家经济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堪称“奇迹”,人们把它吹捧为“东亚模式”而加以崇拜。事实上,所谓“东亚模式”只不过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东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政府力量推动起来的。依靠政府力量推动经济增长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是从长远看很容易产生经济“泡沫”。原因是,政府为了推动经济迅速增长必然尽其所能竭力扩大公共投资规模,如果力度过大就会“挤占”过多经济资源,同时也难以避免投资效果不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常常会作为“第三者”插足银行和企业之间,通过政治的和经济的手段促使银行向企业大兴贷款,这就增加了银行产生不良资产机会,韩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经济过快增长还会产生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技术和产品创新不协调的矛盾。所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经济“泡沫”,当经济“泡沫”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很容易爆发金融危机。当前中国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某些方面具有与“东亚模式”类似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总结和吸取东亚各国的经验教训,在扩大内需过程中要注意“度”的问题,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和化解经济“泡沫”。
由于当前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手段是在短时期内迅速扩张投资规模,所以难免会造成投资规模扩张与投资结构优化、投资质量改善和投资效益提高相冲突的矛盾。前面我们曾提及过,当前我国的投资体制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政府主导型投资体制,这种投资体制的最大缺陷是很容易造成投资规模扩张冲动,而忽视投资的结构、质量和效益问题。加之投资时间仓促,从决策、立项、论证到投资,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重复投资、低效投资和无效投资现象就不可避免。从1998年投资结果看,某些地方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今后如果不注意加以防范,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历史经验一再证明,重复投资、低效投资和无效投资始终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心腹大患,如果任其长期发展下去必将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上我们就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可能出现的几个主要矛盾作了初步的分析,这些矛盾有的是近期内可能发生的,有些则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会逐渐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过程中,密切地注意可能出现的矛盾,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防范、化解和消除,以保证经济良好地运行。
二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在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矛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体制不健全、结构不合理和技术进步缓慢造成的。因此为了防范和消除上述矛盾,必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唯有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尤其是要尽快完善现代融资机制、现代投资机制和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因为这些方面是扩大内需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所有的矛盾最终也都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在完善融资机制方面,应大力采取措施彻底消除银行不良资产(如呆帐、坏帐等),因为它是导致“金融泡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要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拓宽业务范围,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农林水利、环境保护、小城镇和非国有企业的贷款规模;加快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的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尤其是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为多元化的企业组织体系服务;此外还要加快发展和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以弥补间接融资市场功能不足。在完善投资机制方面,关键是要推动行政化投资向市场化投资转变,以及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转变,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社会化,这是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和分散投资风险的根本途径。在扩大内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投资行为向旧体制复归,因为它是造成“投资危机”的根本原因。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方面,主要是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步伐,把国有企业真正推向市场,充分发挥“优胜劣汰”机制在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中的作用,这是充分发挥现代融资机制和现代投资机制功能的基本要求。融资机制、投资机制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是防止和消除通货膨胀、金融泡沫和投资泡沫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为经济平稳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扩大内需与供给结构改善的关系。供给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总供给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供给结构不合理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某些产业生产过度集中超过了现实需求水平,造成了超额供给的矛盾;二是由于某些产业生产的产品在功能、质量、品格和价格方面没有得到需求者的确认,造成了无效供给的矛盾。显然,这两个矛盾都只能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来解决。此外,供给还可以创造自己的需求,许多新产品都是先有供给然后才有需求,通过创造新的供给可以挖掘需求潜力,扩大需求规模。因此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要积极改善供给结构,通过扩大内需来带动供给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通过供给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内需的扩大。供给结构优劣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从长期看,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结构优化为条件。所以,我们必须从体制、技术和产业政策方面创造条件,加快供给结构调整和优化进程。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还要努力扩大出口需求。社会总需求是由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两部分共同组成的,两者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是在对外出口贸易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采取的策略。从长远看,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增长必须扩大出口需求,这是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际上,中国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只要采取适当的出口贸易政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出口需求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为了配合扩大内需政策,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推动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出口产品升级换代,同时适当地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鼓励扩大出口,通过扩大出口需求来缓解扩大内需的压力,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进行技术创新是解决经济持续增长问题的根本途径。从长期看,经济增长问题实质上就是技术创新问题。因为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够有效地改善供给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进产品品质和功能,创造新的产品和需求,改进管理机能,提高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从世界经济发展经验看,美国经济60—7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滞胀”状态,进入90年代后为什么能保持持续繁荣呢?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美国在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所谓美国“新经济”实际上就是美国的新技术、新创造、新发明的代名词。与美国相反,日本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却陷入了萎靡不振的状态。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在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和经济萧条也多少与东亚各国技术和产品创新不足有关。有人预言,中国如果能够在技术方面不断地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那么经济高速增长局面至少还可以维持20—30年。我们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目前中国的技术水平还很落后,技术进步速度也比较缓慢,这对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技术创新必须从教育、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着手进行,国家应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扶持和推动它们发展。当前尤其要结合扩大内需,加快企业技术更新改造进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对教育和科技产业投资力度。
总之,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我们应当加快进行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通过这些方面工作来改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果,防范和消除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消极因素,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健康、快速地发展。
标签:扩大内需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供给和需求论文; 投资结构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拉动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