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把“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首次列入党的规章之中;央视系列报道《家风是什么》,同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共鸣。因而,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受到了空前关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好的家风引领好的社会风气。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肃问题。
一、关于家风的诠释
家风,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多年形成并传承的风尚或风气,是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尊崇和遵守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思想作风、精神追求及言行表现,是一个家庭的无形规则。家风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
好的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谐、进取、向上以及公平、正义、乐善,充满正能量的生活生长空间。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家风,不但自己廉洁自律,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和配偶遵纪守法。毛泽东有著名的“三原则”,周恩来有“十条家规”,陈云有“三不准”,还有万里“万里家风万里扬”等等,他们重视家风建设不仅只是对家庭负责任,而且是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任的重要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生活在一个家庭之中,长期受家风的耳濡目染,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高不高,往往可以从其家人表现看出来。家风好则勤劳朴实、艰苦奋斗、为人谦诚;家风差则好大喜功、不切实际、追求名利。领导干部是家庭的“主心骨”,要严格要求自我,更要言传身教,约束好家人,才能使好的家风得到发扬和传承。只有领导干部带头树好家风,才能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搞好家风,才能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政风,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良好家风的养成
人皆有家,有家就有家风,好的家风造就和睦的家庭,有助于子女健康成长,也必然会影响学风、民风、政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国家繁荣的坚实基础和必要条件。
在好家风的形成过程中,家长一举一动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形成和行为养成。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很强,父母有什么样的举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所以,弘扬好家风,父母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只有当好了榜样,孩子才会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有一则大家很熟知的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妈妈为奶奶洗脚,自己也端水给妈妈洗脚。故事虽小,却蕴含着大道理。
好家风是一种传承。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好家风的例子不胜枚举。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李世民的《诫皇属》等等,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家训,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一篇文章《习近平和他的父母》,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文中讲到,在父亲的影响下,形成了勤俭节约的家风,在父母的教育下,涵养了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可见,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习近平把好家风的传承看得很重。“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早在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就特别强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三、不良家风的形成
家风是领导干部作风的缩影。清正廉洁、敬业爱民的干部都有良好的家风,或者自觉培养良好的家风。而在一些蜕化变质的领导干部身上,大多可以折射出不良家风以及不良家风的影响。从一些落马官员的案例来看,不良家风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领导干部忽视了家风教育,任由子女亲属“扯虎皮做大旗”,甚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也有出身贫寒、家教严厉者,坐上官位后,就忘乎所以,追求虚荣和名利,把家庭父母对自己的教育管理抛在了脑后,滥用职权,为所欲为,其根源在于自身党性的缺失、纪律和法治观念淡薄,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忘记了纪律的刚性约束,心存侥幸,以为自己例外,最终难逃法纪,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纵观近年来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官员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贪得无厌之风。“父子兵”、“夫妻档”、“兄弟连”屡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借助权势的威力,以公权谋私利,本来应该监督官员廉洁从政的家人,也成为了腐败的帮凶,把原本“全家福”变成“全家腐”,最终只能是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四、家风对政风的影响
家风教育对每一位家庭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好的家风以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以家训为承载潜移默化代代相传,引导成员自觉履行家庭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形成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好作风。
好家风铸就好作风,好作风培育好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廉洁齐家,营造良好家风,不仅是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确保领导干部政风清正和家庭兴旺的根本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不仅能影响后代,还能赢得民心,引导社会风尚,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亲民爱民、无私奉献,自觉把权力关进牢笼,不利用特权谋利,才能树立起新时代下党员干部清正廉洁、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
正因如此,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入其中,目的就是倡导廉洁家风,培养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领导干部有了好家风、好作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养成和人民生活情趣的培养。千千万万家庭培养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正,子孙兴。良好的家风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的“资产”和“遗产”。治家与治国一样,严是爱,松是害。严格对家人的教育管理,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管好家人,远离“枕边风”、“贪内助”、“纨绔子”,不仅是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确保干部廉洁和家庭兴旺的治家之本。
论文作者:张东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家风论文; 家庭论文; 领导干部论文; 廉洁自律论文; 言传身教论文; 的人论文; 作风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