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三次高潮及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直接投资论文,高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自1978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兴办三资企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日资也随同其他外资(包括香港、台湾等境外华人资本)纷纷进入中国。这里重点分析日商对华投资中与时间性有关的一些特点。
表1日本对华投资
年 份 日本统计 中国统计
全中国合
件数 金额件数 金额资企业数
1979 314 6
1980 612 20
1981 926}27 }95028
1982 418
29
1983 5 3 107
1984 66
114 138203
741
1985118
100 127471 1412
1986 85
226 94210
892
1987101 1226 110301 1365
1988171
296 237276 3909
1989126
438 294440 3659
1990165
349 341460 4093
1991246
579 599812 8359
1992490 10701805
2172 34354
1993700 16913488
2960 53891
1994636 25652228
3516 27858
累79—93
2295 61637263
9255112865
计79—94
2931 87299491 12771140723
资料来源:转引自丸山惠也:《日本企业的亚洲战略》第191页,中央经济社,1995年11月20日。
从上表看出日本和中国的统计数字出入很大,但在基本趋势上还是可以说明我们的论题的。不论从总体引进外资来看,还是从日本对华投资来看,中国引进外资都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1984年和1985年;第二次高潮是1988年;第三次高潮是1992年至1995年。1983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其中有1983年9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案例》,1983年9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的决定》等等。1984年9月15日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开放14个沿海城市打开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新局面。这些都为外商对华投资的第一次高潮做好了准备。1986年10月11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出台,22条措施,特别是其中对外商投资的优惠规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引进外资的工作,从而掀起了外商对华投资的第二次高潮。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了改革与开放的力度,从而迎来了外商对华投资的第三次高潮。我们从表1看到日本和整个外商的投资走势是基本一样的,都经历了三次波动,但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还有其特点;
第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前二次波峰远不如港台等华人资本和美国资本高涨。截止到1993年港澳对华直接投资件数114147件、合同金额1509.29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65.5%和68.0%;第二位的台湾,合同件数为20982件、合同金额为184.32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12.0%和8.3%;美国居第三位,合同件数为12011件、合同金额为144.28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6.9%和6.5%;日本合同件数为7180件,占总数的4.1%,合同金额为88.95亿美元,占总数的4%,只居对华投资的第四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由此可见,从1979年到1993年,外商对华投资件数的77.5%、金额的76.3%都是港台澳的华人资本。虽然日本也经历了几次高潮,但在总量中只居4%的较小的份额,不仅远远赶不上港台资本,也比不上美国资本踊跃。
第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与对华直接投资的高潮是不完全一致的。日本一直把欧美作为投资的重点地区,虽然近年来对亚洲投资逐渐增多,但比例依然不占主要地位。在日本对外投资最高峰的1989年,对亚洲直接投资只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12.1%;在低潮的1992年,对亚洲投资占18.7%;在另一个高点的1995年,上升到了22.9%。在对亚洲投资中,日本的投资浪潮又是从NIES到ASEAN再到中国的。在80年代后期,日本对东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NIES,其次是ASEAN(统计未包括新加坡和文莱,下同)。如1989年,日本对NIES投资49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的7.2%,对ASEAN投资27.8亿美元,占对外投资的41%,对中国投资只有4.3亿美元,仅点0.06%。进入90年代日本对ASEAN的直接投资超过了对NIES的投资。在1994年,日本对ASEAN直接投资为388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4%;对NIES的投资降到28.6亿美元,占总额的69%;对华投资25.6亿美元,占总额的62%。1995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日本对华投资35亿美元,占总额的8%;对ASEAN的投资降为33亿美元,占总额的7.6%;对NIES的投资为28亿美元,占总额的64%。(通产省平成八年《通商白书》第142—143页和大藏省《财政金融统计月报》第524号,1995年数字为估计值)因此可以说,日本对华投资直到1992年之后才形成了真正的高潮。
表2载至到1994年末的外商对华投资累计数
亿美元
合同件数 合同金额(A) 实际投资金额(B) 合同实行率(A/B)
总 计222373 3065.7
971.5
31.7
香港、澳门139959 2003.9
600.5
30.0
台湾
27002 236.184.2
35.7
美国
16257 207.477.7
37.5
日本
10322 142.476.2
53.5
新加坡 4567
86.320.7
24.0
英国1017
57.912.9
22.3
韩国4247
37.812.2
32.3
泰国1967
28.8 6.3
21.9
德国 892
27.3 8.0
29.3
加拿大 2178
27.1 4.8
17.7
资料来源:转引自古泽宏始:《三资企业比重很高的中国贸易》,载《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会报》,1995年9月15日,第27页。
第三,在1994年和1995年外商对华投资高潮减速的条件下,日本对华投资却保持了持续上长的势头。1994年外商对华投资协议金额达827亿美元,较1993年下降了25.8%;1995年上半年为322亿美元,比前一年同期下降了26.8%,出现了高潮减退的局面。与此同时,日资却出现了持续上升的现象。在日资1993年协议金额增加36.4%的基础上,1994年再增加50.0%,1995年上半年协议额为3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又增长了62.3%。(同前《通商白书》第37页,日本贸易振兴会《1996年投资白书》第163页)可见,日本对华投资的高潮一浪比一浪高,虽然开始时较其它外商落后了很多,但90年代前半期出现了加速化的态势。在1994年至1995年6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中,港澳占57%、台湾占10%、日本占7%、美国占6%,日本的份额提高了。(平成八年《通商白书》第37页)。
在90年代日资所以看好中国投资市场,是基于他们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评价,认为中国的投资条件符合日资的利益。80年代末三菱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稻垣清对东亚各国(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估,指标区分为“综合评价”、“宏观环境”、“进入条件”、“选址条件”四大项,其评价结果为“宏观环境”中国居第三位,得76分,“进入条件”中国得92分为第一位,“选址条件”中国得53分居最后即第九位,总合之后“综合评价”中国得80分,居第一位。(《中国的投资环境),苍苍社,1988年)稻垣清的分析反映了当时日本企业界的基本看法。虽然经过1989年的风波,但1992年2月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的投资环境更加适合于外商进入。这是90年代日资大量涌入中国的基本背景之一。
第四,日商对华投资的合同实行率很高。我们可以通过下表说明:
外商对华投资97%以上的件数、93%以上的金额是以上11个国家和地区包揽了的。从1979年到1994年,外商对华投资合同金额达3千多亿美元,但实际投资金额不足1千亿美元,合同实行率不足1/3,为31.7%。各国的合同实行率不等,在以上11个国家和地区中,以日本为最高,高达53.5%,比第二位的美国还高出16个百分点,相差甚为悬殊。按合同金额计,日资占全部外资的46%;按实际投资金额计,日资占全部外资的78%。从这一点看,日商履约的信誉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