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左丽君,周蓉

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左丽君,周蓉

(大英县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300)

【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应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米格列醇治疗,观察组加用二甲双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且血糖达标时间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数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胍类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高效。

【关键词】双胍类降糖药物;2型糖尿病;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02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ype 2 diabetes application of hypoglycemic drugs guanidine.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ach with 45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formin.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ime of blood glucose reaching the standard and the content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to trea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oglycemic drugs of guanidine.

【Key words】Metform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reatment;Clinical efficacy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4%,现有患者4千万左右,而老年糖尿病已成为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1]。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糖尿病会使得患者长期血糖偏高,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症状,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危及患者性命。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症型,其患者人数为1型糖尿病的9倍,目前临床上尚无治愈糖尿病的方式,但是通过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可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延缓病程进展,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此次试验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应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治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5例。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6:19,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2岁、81岁,中位数年龄(60.17±7.25)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14个月、12年,病程中位数为(5.73±2.04)年;②对照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27:18,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43岁、80岁,中位数年龄(60.48±7.03)岁;最低、最高病程分别为13个月、12年,病程中位数为(5.80±2.14)年。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次研究具备统计学价值。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胰岛素生物作用缺陷,空腹血糖值不低于7.2mmol/L,或随机血糖值不低于11.1mmol/L;②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患者均知悉此次试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存在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患者;③治疗依从性极差者[3]。

1.3 治疗方法

入院确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宜食用一些低热低脂、富含维生素或者粗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钠和钾的摄入,忌烟酒,饭后半小时进行适量运动,少食多餐,循环进食。同时,静脉注射胰岛素,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0mmol/L以下,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并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米格列醇治疗,初始剂量为25mg,每日正餐前服用,3次/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将维持剂量控制在50mg,3次/日。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米格列醇(同对照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每日2次,初始剂量为250mg/次,餐前服用,一周后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酌情增加至每日3次。两组均以12周为一疗程,两组服药一个疗程后,对比其血糖控制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判定标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自我监测末梢血糖,记录每日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h血糖值,若其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140mg/dL),即可判定为血糖含量达标,记录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治疗后,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A1c)检测,采用EDTA-A2抗凝管,于空腹状态静脉穿刺抽取2ml血样,采用金标全血定量法检测HbA1c水平[3]。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两组数据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两组数据对比进行t检验,如果P值<0.05,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为(10.05±0.24)mmol/L,餐后2h血糖为(15.73±0.56)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10.12±0.22)mmol/L,餐后2h血糖为(15.68±0.54)mmol/L,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87±0.35)mmol/L,餐后2h血糖为(9.15±0.37)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8.96±0.70)mmol/L,餐后2h血糖为(12.03±0.35)mmol/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71±0.20)mmol/L,餐后2h血糖为(8.65±0.34)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8.32±0.25)mmol/L,餐后2h血糖为(10.84±0.36)mmol/L,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为(21.72±5.06)d,治疗后HbA1c(5.34±0.82)%,对照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为(40.58±4.31)d,治疗后HbA1c(6.71±1.02)%,数值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特征为高血糖,根据病症特点,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这两种症型,前者病乃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致,在临床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身体消瘦;后者则是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所致,在临床上表现为过度肥胖、疲乏无力,其中90%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多发生于4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机制未受损,甚至其分泌量高于人体正常水平,但是产生的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是目前临床上仍然无法解决的一个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趋于老龄化,这使得糖尿病这类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关系密切,社会环境的恶化、高热量食品的泛滥、老年人口的增长,以及体育锻炼的缺乏,是导致我国糖尿病人口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4]。而且,2型糖尿病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发病率,与其多发于老年群体有关,在2002年武汉地区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调查中,发现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与患者年龄成正比,其中,40岁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98%,45至64岁的患病率为5.42%,65至74岁的患病率为10.89%,75至100岁的患病率为11.63%,居于首位。要想改善我国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明晰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和发病特点,研究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达到血糖控制目标,通常会采用直接应用胰岛素的治疗方式,通过的量的增加来弥补其作用缺陷。除此之外,还可以口服降糖药,比如说磺酰脲类药物(比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胰岛素增敏剂(比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比如说艾塞那肽、利拉鲁肽)等。

此次试验中主要应用了米格列醇和二甲双胍两种降糖药,其中,米格列醇属于一类新型降糖药,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研制的;该药物能够使葡萄糖的生成及吸收得到抑制,进一步使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变化得到有效缓解;值得注意的是,米格列醇和阿卡波糖比较在不良反应上更低,更能达到降血糖的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药物,常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在降血糖过程中具有以下作用:①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脏的糖生产量;②提升细胞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度;③通过促进非胰岛素依赖组织对于葡萄糖的消耗,来降低血糖含量;④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储存,使得患者血脂水平下降。二甲双胍经小肠吸收,半衰期为0.9至2.6h,口服后0.58至2.0h即可达血浆峰值浓度,而且结构相对稳定,不会与血浆蛋白结合,可随尿液迅速排出,安全高效,而且对正常人无降糖效果,因此不会引起低血糖。此次试验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米格列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双胍类药物,其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双胍类药物,血糖控制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梦,罗珺,陈光侠,费素娟.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胃癌发生率的Meta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07):781-784.

[2]田雪品,翟铁,郝凤杰,刘海英.睡前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后的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1531-1533.

[3]杨波.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价值的重新认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296-297.

[4]蒙光义,王冬晓,庞家莲,彭评志,莫金权,严浩林,梁慧,张萍.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小成本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17):2309-2312.

论文作者:左丽君,周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左丽君,周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