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英语学习论文,小学生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视为英语教学的五大目标之一,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才是将学科教学置于全面育人的视野之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够传授给学生的部分语言知识对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来讲是杯水车薪,要最终达到准确自如地运用英语交流,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行动调试,学习动力的启动。学习策略的探索和学习习惯养成是贯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维度目标。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是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的,但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最直接、系统的方式,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在进一步讨论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澄清关于学习策略的概念。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理解学习策略
策略是学习者的行动,是学生根据学习情景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调控自己学习活动的方法与过程。例如:从学习参与的状况可以分为合作学习的策略和独立学习的策略;从学习任务来看可以分为听说的策略、读写的策略;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学习行为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运用的策略等。
学习策略不同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完成某一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技巧;而策略是对方法的选择。
学习策略也不同于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人的思维习惯(...an individual's natu ral habitual,and preferred ways of absorbing,pro cessing,and retaining new information and skills....characteristics we want stimulate in students to enable them to become more proficient language learners.);而学习策略是对学习风格的因势利导。
具体的讲,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整合现有的学习资源,发挥个人的学习风格,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个人能力的增长。
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基本学习策略的描述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
4.对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
5.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
6.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7.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8.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9.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
10.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
三、课堂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策略
从学习者的立场理解学习策略是从教师的视角看待课堂教学的基础。当学习者策略培养成为教学目标之一时,课堂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总体上讲要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整合现有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发挥个人的学习风格,引导学生选择恰当有效的学习方法,成为一个有效率的学习者。
(一)设定学习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规划,将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内容细化到每一堂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习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可以理解的、可以参与的任务中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材中出现一段对话,学生很难了解怎么样才算是学会了。如果教师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新的语法结构,带着读几遍或者抄写几遍,这种教学过程并不能给学生一种明确的目标指示。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停滞在某一认知水平上:比如仅仅能够认读,或者仅仅能够知道意思。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排演对话,进行表演,这个任务隐含着明确的目标要求:不仅要理解文段,还要能够听懂和背诵对话部分的句子。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对话场景迁移,并进行仿写,这个任务就有比较高层次的要求:理解句子结构,并且根据场景替换句子成分,练习语篇的书写表达。
学生只有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时候,才能审时度势,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主动思维活动。所以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将学习内容细化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任务中。在目标设定方面,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目标梯度设计,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有所参与。
2.学习任务要切合学生的兴奋点,要符合学生的趣味和生活经验。
3.学习任务设计要注重角色分配,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协作和竞争。
(二)整合学习资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呈现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储备。学生课堂学习最直接的资源就是教材,教材也是学生课后复习的文本依据,所以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并将课堂中所学所用的语言材料最终划归为可以课后阅读巩固的文本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低段教学中,学生的认读能力有限,词汇量不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认读的过程中指认课文材料,增强记忆,保证课后课本资源的可利用性。有些教师可能在课堂上忙于各种有趣的令人兴奋的活动,认为课本磁带这现有的资源可以让学生课后使用,其实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也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指导。
对多媒体的使用一直褒贬不一,原因是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硬件环境不同。从教学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讲,多维度的感官刺激对强化学生的认知肯定是有利的。现在多媒体英语学习软件也异彩纷呈,网络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关键在如何有效的利用。
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爱好拓展自己的学习资源。例如,把生词做成单词卡片,课内课外都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学习,复习巩固学习成果,自己绘制棋盘,玩Snakes and Ladders的游戏,等。总之可以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拓展自己学习资源。
(三)发挥学习风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跟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学生惯于视觉理解,有些孩子可能是听觉型的。举一个例子,教师在教授新单词的时候不仅要反复教读,还要用图片呈现单词的相对意思。我们来分析这样一个游戏:教师把新单词卡片及图片放在一个信封里,请一组小朋友传递,教师告诉第一个人这个单词的读音,这样,每个小朋友必须清楚模仿发音并记住,然后告诉下一个人。中间如果有一个人出错,就会导致最终结果的错误。这是听觉学习的强化。到最后一个小朋友的时候,他(她)被要求大声说出自己听到的答案并拆开信封,图片和单词卡片在全体同学注意力最集中,最急切想要知道结果的时候出现,视觉强化了学生对新单词的理解和记忆。这个教学设计着力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通过个人责任意识提高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认知和记忆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的顺口溜、歌曲,甚至舞蹈体操,都是为了多感官、多维度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方式,给每个学生适应自己学习风格的机会。教师在设计课堂学习任务过程中,要注意兼顾协作性的活动,也有独立完成的活动;兼顾听说表演的,阅读写画的也要并重。这样也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中不仅发挥自己的长处,也拓展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运用学习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多种学习方法有明确的示范和指导,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方法资源库。例如,教师适时总结英语字母拼写与发音规则之间的规律关系,帮助学生获得记忆单词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配合图片理解文段的逻辑,并复述课文或者图片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逻辑进行记忆和表达。教师还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课后的学习方法做出指导,例如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调查表格,搜集某一话题的相关词汇,跟磁带录音朗读课文等等。
总之,只有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完善,学习者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要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素材,引导学生体验并初步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一点上,我们的教师还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