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血管母细胞瘤1例报告论文_王二庆,杨发武,吕更生

肾脏血管母细胞瘤1例报告论文_王二庆,杨发武,吕更生

(濉溪县医院泌尿外科 安徽 淮北 235100)

【摘要】 目的:总结肾脏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肾脏血管母细胞瘤患者1例,男,31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周入院。无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CT平扫可见右肾上极占位,大小约4.5cm,密度较肾脏稍低,增强后强化不均,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考虑肾癌可能。行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右肾血管母细胞瘤,免疫组化:S—100(+)、NSE(+)、a-inhinbin(+)。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肾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肾脏肿瘤,由于术前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术前患者多误诊为肾脏恶性肿瘤如透明细胞癌等。CT虽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该病鉴别与其他恶性肿瘤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病理仍是目前诊断该病唯一可靠手段。

【关键词】 肾肿瘤;血管母细胞;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103-01

肾脏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良性疾病,其表现与肾脏恶性肿瘤非常相似,术前极易误诊为肾脏恶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1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周”于2016年10月1日—10日收住濉溪县医院泌尿外科。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部稍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柔软,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病史中无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胸片、心电图均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右肾上极实质性占位,呈中低回声表现。上腹部CT平扫可见右肾上极占位,大小约4.5cm,密度较肾脏稍低,增强后强化不均,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考虑肾癌可能,患者入院后4天行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右肾血管母细胞瘤,免疫组化:S—100(+)、NSE(+)、a-inhinbin(+)。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

2.讨论

血管母细胞瘤常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且25%的患者合并VHL综合症。在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可呈异性胞核,和恶性肿瘤细胞镜下表现及其相似。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外周神经系统、肝脏、肺脏、胰腺、腹膜后、膀胱及肾脏均有血管母细胞瘤的相关报道。肾脏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目前国内很少有相关报道,国外报道也不足20例。因为肾脏血管母细胞瘤发病率极低,且患者临床表现及CT检查与肾脏恶性肿瘤及其相似,故术前很难确诊。国外学者认为S—100、NSE、a-inhinbin三者对诊断肾脏血管母细胞瘤有决定性意义。

CT检查虽作为诊断肾脏占位性疾病的首选检查,但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影像学上,肾脏的任何占位性病变,只要CT值相差超过20Hu(平扫和增强对比显影)都应该考虑肾脏恶性肿瘤;术前该患者CT在增强后强化超过了30Hu,所以术前我们对患者的诊断是肾脏恶性肿瘤。以往报道的该类患者预后较好,绝少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该患者随访半年未见肿瘤复发,也未找到患者患有VHL综合症的证据。

综上所述,肾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肾脏肿瘤,由于术前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术前患者多误诊为肾脏恶性肿瘤如透明细胞癌等。CT虽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该病鉴别与其他恶性肿瘤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病理仍是目前诊断该病唯一可靠手段。

【参考文献】

[1] Yang L,Qiu X S,Wang E H.Sporadic Hemangioblastoma of the Kidney:a rare renal tumor[J].Diagnostic Pathology, 2012,7(1):1-5.

[2] Jér?MeV,Wissam S,Catherine M,et al.Sporadic hemangioblastoma of the kidney:an underrecognized pseudomalignant tumor?[J].American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2011,35(34):1695-700.

论文作者:王二庆,杨发武,吕更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肾脏血管母细胞瘤1例报告论文_王二庆,杨发武,吕更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