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电系统是铁路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安全可靠的供电系统是铁路企业发展的前提。当前有的铁路企业发展中不注重供电系统的管理,缺乏安全管理制度,而且在铁路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当出现供电系统安全事故的时候不能及时按照应急方案对故障问题进行解决,对铁路运输产生较大影响。对此,铁路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供电系统的重视,尤其是要加强对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视,从多方面着手加强供电系统安全管理。
关键词:铁路;供电系统;安全管理
1引言
铁路作为当前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途径,为当前旅游业、运输业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于当前来说,现在列车都采用电力系统为动力,这样一来,铁路供电系统就成为了铁路运输安全和稳定的关键,同时,铁路供电系统还会对铁路上其他工作部门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伴随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在铁路方面,为了对铁路供电系统的安全进行巩固,部分铁路部门开始对铁路供电系统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2供电系统的主要特点
2.1铁路供电系统的标准更高
在理论方面来说,铁路供电系统在供电负荷、断电时间上也有相当严格的标准,这个时间段必须保证在140MS之内,如果超过够了这个时间标准,整个铁路供电系统中的闭塞灯就会变成红色,由此会导致整个铁路工作都不能展开。
2.2铁路供电系统的接线形式简单
铁路供电系统的接线方式,主要是根据铁路沿线进行相互对应,基本就是沿着铁轨的方向进行一路的线路铺设工作,因此,也保证了铁路沿线每个地区电路方面的变电各配电工作都相对均衡,加上配电各变电线路的衔接,让铁路供电线路可以更加清晰明白,这一点也与其他供电系统所不同。而在接线形式上,铁路供电系统通常会选用贯通线和自闭线这两种常用的接线方式。
2.3铁路供电系统的结构简单
铁路供电系统所使用的电压与其他的供电系统相比,在电压的使用方面会比较低。因此,在电力负荷方面要采用终端负荷,所服务的对象也都是最终的用户。因此铁路供电系统中,变电与配电所使用的电压数值也和其他供电系统不同。铁路供电系统所用的变电电压数值是35KV,配电电压数值是10KV,而对于这些电压数值的使用,主要也是对铁路供电系统的负荷和电源输出的两方面进行考虑的结果。
3铁路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现状
第一,管理办法存在漏洞。在现行的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下,供电系统施工管理文件繁杂,缺乏统一性,许多管理办法互相冲突,且不重视实际运用效果,现场实际操作困难。第二,方案审核无具体规定。铁路施工建设项目,一般均是由施工单位编制方案,勘察现场各系统既有设备并出具防护措施。当方案由路局各站段审核时,往往都是各机关主管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对现场具体设备底数不清晰,易忽略某些设备,给现场施工带来安全隐患。第三,铁路施工级别判定不准,现路局各供电系统执行的施工管理办法均是按照施工距离铁路运营线路距离进行划分,而供电系统担负着信号供电的电力线路往往远离铁路运营线路,在施工级别判定中极易被忽略。第四,施工监控过程控制力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单位为保证施工进度,往往日施工时间较长,开工时间早,收工时间晚,而供电监控人员在施工监控过程中无监督机制,干的都是“良心活”,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属于失控状态。第五,施工处所点多线长,供电系统监控人员力量不足。铁路工程施工项目特点是点多线长,供电系统下设的各班组日常在岗人员通常仅有13-15名之间,极其容易造成多出施工处所无人员监控,防护。第六,现场监控人员安全防控措施缺失。铁路施工工程施工过程中,供电系统多数安排监控人员均是一处一人,而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样,监控人员无法做到互控、他控,现场监控过程中人身安全隐患风险巨大。
4铁路供电系统安全管理对策
4.1建立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体系
在铁路企业发展过程中,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安全生产也是铁路企业发展的前提。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生产管理模式,要求企业要通过全面控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的防范,在日常工作中开展超前预防,借助排查识别、分析研究判断等过程,对供电系统工作中的常见风险因素进行发现,并且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遏制。在日常工作中,铁路企业供电系统员工应该要加强对铁路供电系统风险的研究,组织干部跟班作业,研判供电系统的风险,对供电系统的常见故障案例进行分析,推导风险点,对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同时要将已经发生的并且纳入到管理数据库中的各种供电事故、设备故障等信息,用柱状图、圆形结构图等方式表示出来,并且进行比对分析,查找规律,为供电系统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4.2做好安全管理风险的识别、评估
风险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铁路供电系统施工安全管理的实际运用效果,风险识别错误,导致制定的安全管控措施无法起到对风险的控制,进一步弱化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主要就是对识别出的安全隐患及其发生的频率、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分析,一般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是依据人的主观经验判断相关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产生的损失、后果,应用较为广泛。定量分析就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结果和数理统计分析建立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从而获得相关指标的方法。定量分析法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相互合作,我们结合施工现场中出现事故或故障的频率及发生导向性问题进行归纳汇总,从而估量风险事件的比例。
4.3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设备的质量
为了保证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可以采用信息化设备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比如在供电系统管理中采用生产信息日报系统、设备缺陷收集系统以及安全问题库的管理系统等,从而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了保证无人看守,系统仍然能够正常的运行,系统中可采用远动视频设备的管理,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实现无人看守,而且对加强变电所远动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并且在系统中安装接地电阻测试仪、红外测温仪以及红外成像仪等检测工具,对提高设备的检测水平和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4.4做到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
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线路的开通运行,供电检修模式也要不断变革,应该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数据化设备对供电系统进行监测,提高监测水平,减少供电系统的故障问题,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例如在铁路供电系统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6C系统、单兵巡视设备、接触网巡检仪等各种信息化检测设备,对铁路供电系统进行实时不间断监测,并且要全面覆盖铁路供电系统的所有设备,加强各种信息的综合分析,借助无线网络技术对监测得到的信息进行传递,形成路局数据监控中心、站段调度指挥中心、车间分析中心三个层次的信息综合分析机制。再比如还可以加强SCADA复示终端系统的维护管理,实现对牵引供电、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遥控、遥测以及远程调度管理,对各种重要的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在设备监控的基础上加强人员管理力度,当出现比较棘手的问题时,要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故障进行处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铁路供电系统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对各种问题的解决,建立完善的铁路供电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形成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铁路供电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程学庆,李月,杨涛,李建海.高速铁路供电系统安全风险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v.13;No.7102:233-237.
[2]何正友,冯玎,林圣,孙小军.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v.51;No.22903:418-429.
[3]尹楠.基于模型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
论文作者:陈建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供电系统论文; 铁路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风险论文; 设备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人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