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域下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思考论文

素质教育视域下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思考论文

素质教育视域下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思考

柯俊

(陈嘉庚纪念馆,福建 厦门 361021)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博物馆应当积极实现由收藏研究向教育服务的过渡,通过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为人类文明的传承提供保障。青少年群体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更需要依托博物馆的教育优势,建立健全青少年教育体系,实现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的融合,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并为素质教育的现代发展开辟出全新路径。

关键词: 素质教育;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

在素质教育视域下,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不断攀升。在此背景下,博物馆应当充分彰显教育职能和资源优势,依托丰富的社会教育方式,真正实现博物馆对于青少年的社会教育价值。目前,受社会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博物馆依托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及价值,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追捧,青少年作为社会教育的主体,更热衷于对博物馆文化的体验。

1 青少年博物馆教育需求分析

一方面,青少年综合成长的需求。事实上,伴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博物馆在文化创新及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极大地契合了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元、智能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馆校融合式发展的需求。在实践中,通过学校理论传导及博物馆的实践教育,让学生形成了系统化的文化认知,使素质教育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加快了青少年文化素养的优化及提升。而这一融合发展的模式,也必将成为未来博物馆彰显教育价值的主渠道[1]

2 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推进策略

2.1 政策推动,优化博物馆的教育格局

博物馆应着力推动政策构建,依托政策的有利引导,拓宽青少年社会教育管理范畴,并将该教育领域纳入博物馆发展计划中,为青少年社会教育提供特殊的教育渠道,如引导青少年参与“传统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教育”等主题教育渠道。同时与学校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发丰富多样的教育课程,以求最大限度地掘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的路径[2]

2.2 课程引领,提升博物馆的研学水平

针对少年教育而言,需要依赖于完善的体系构建,才能够真正体现社会教育价值。因此,博物馆应当结合当前青少年的教育需求,加强课程研学能力,通过课程引领的方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以陈嘉庚纪念馆为例,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出版了一系列青少年社教丛书及研学手册,让青少年在参观纪念馆、鳌园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知识,从石雕、建筑、设计美学及历史人文等方面,向青少年传达丰富的教育信息,讲述“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的红色故事,实施教育总结与体验分享等活动。通过寓教于游的方式让青少年领悟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感受其对传统文化的情怀。

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分为3个环节: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编码过程,理论生成与检验。扎根理论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进行比较、建立分类、建立联系和发现理论的过程[4]。

2.3 氛围营造,发挥博物馆的资源优势

博物馆在教育实践中应全面审视青少年的教育需求,将氛围营造作为教育突破口,多领域、多视角、多层面地为青少年打造教育方案,在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同时,为青少年的综合成长提供资源保障。

3 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和教育价值逐步显现,在社会教育领域中实践终身教育的职能。因此,新时代催生新理念的发展,馆校融合模式的出现与应用,为青少年提供认识世界、感受文明的绝佳窗口,逐步成为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创新模式。

多媒体作品中,适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在降低外在认知负荷的同时,还会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兴趣和动机,从而增加相关认知负荷.这里重点探讨以减少外在认知负荷为目的的勾股定理证明PPT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贺春旎.青少年博物馆教育需求调查统计分析[J].福建文博,2015(1):82-88.

[2]刘芳.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与利用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2):178-185.

【作者简介】 柯俊(1989—),男,福建厦门人,本科,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与青少年社会教育。

标签:;  ;  ;  ;  ;  

素质教育视域下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