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铁路动态检测的手段日趋多样化、精细化,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动态检测手段对线路设备质量进行检测监控, 同时需要根据动态检测数据发现线路存在什么样的具体问题,以此指导工区维修。动态检测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检测结果对轨道质量状态进行评价,指导维修工作。接头、曲线、道岔是线路设备重要部位,在病害整治中,充分利用动态数据,则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消灭病害,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线路;病害;整治;施工;正文
一、线路常见病害表征
(一)翻浆冒泥病害
翻浆冒泥病害的原因。一些铁路有自身特性,翻浆冒泥原因主要有:多段路基土质系黏性土和粉质黏土,颗粒细小、含水量高;阳涉铁路属地方铁路,设计标准低,道砟质量不高,甚至个别地段无底;线路开通后养护不到位,受到积水和列车反复振动发生触变液化形成泥浆,列车通过时线路上下起伏使泥浆受到挤压抽吸而通过道床孔隙翻冒上来,造成道砟脏污板结,丧失弹性。
(二)整治翻浆冒泥病害的方法
换填法。清筛脏污道砟,填充更换清洁道砟,耗材少、造价低、能提高道床强度,换填厚度在40cm以上,基本可消除因土质不良引起的翻浆冒泥;排水法。雨水、冬季积雪是罪魁祸首,合理增修排水设施,使路基中的水及时排出,让路基始终处于一种干燥状态,路基就不会产生翻浆冒泥病害。阳涉线属单线铁路,我们采用线路两侧开挖路基渗漏排水的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线路爬行病害
线路爬行病害的原因。线路爬行是线路的主要病害,对轨道结构的整体和稳定性起破坏作用。形成爬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列车运行的阻力,钢轨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挠曲,钢轨温度变化,列车制动、轨道几何状态不佳,车轮在钢轨接头处撞击钢轨等。当线路上防爬设备不足、扣件的扣压力及道床纵向阻力不够时就会加剧线路爬行。经过几年来的养护实践,我们认为钢轨挠曲是线路爬行的主要原因,而其他的因素则促成和加剧了线路的爬行。 整治线路爬行病害的方法:加强轨道中间扣件的扣压力和接头夹板的夹紧力,在实践中同时采用以防爬器和防爬支撑组成的防爬设备,安装轨距杆或轨撑增加线路纵向阻力,及时拧紧螺栓、拧紧扣件,对失效的扣件及时更换和整修;线路维修时做好捣固和回填作业,保持轨枕盒内道砟丰满夯实,整好大平,保持线路平顺。
(四)钢轨接头病害
钢轨接头病害的原因:(1)钢材质量不好,通过探伤检查也能发现这个问题。(2)低接头加重车轮冲击。由于钢轨接头养护不到位,形低接头,列车经过时加重车轮对接头部位的冲击,造成接头夹板变形、连接零件磨耗,严重时造成夹板或接头螺栓折断。 (3)线路捣固不良,列车通过时,钢轨上下反复挠曲,使钢轨产生内伤容易折断。(4)曲线超高设计不当,产生过超高或欠超高造成钢轨偏压或侧磨严重。(5)线路上铺设的钢轨与车轮对轨底坡不合,造成钢轨顶面磨损。
(五)曲线病害
1.曲线病害的原因。(1)拨道方法不当,凭经验拨道。(2)养护方法不当,拨道不结合水平、高低的整治,不预留回弹量;拨后没有及时回填道床,捣固不均匀。(3)材料失效、枕木腐朽、混凝土枕破损等引起曲线方向发生变化。
2.整治曲线病害的方法。(1)保持正确的轨距、水平。线路检查组通过机车添乘、现场检查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工区整改。(2)保持正矢不超限。公司技术人员和工区密切配合,拨道作业时提供技术指导,使正矢保持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要求。(3)保持曲线头、尾圆顺。在调查测量现场正矢前,先拨好曲线两端的直线方向,消灭反弯及“鹅头”,使曲线头、尾恢复到正确位置。(4)清理污物,保持路基干燥。
二、线路常见病害形成的原因
(一)道岔前后线路方向不良
由于现场铺设位置不当,维修拨道时忽视道岔前后线路的整体关系,造成前后线路衔接不良。列车通过道岔时,发生车体摇晃,而摇晃又加大了对道岔破坏,促使道岔方向进一步变化。
(二)尖轨爬行
提速道岔的尖轨部位,采用基本轨刨切、尖轨尖贴并到基本轨轨头以下,道岔由于温度应力及车辆撞击,经常引起尖轨爬行,当尖轨爬行后,尖轨与基本轨贴靠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轨距、方向变化,造成晃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钢轨肥边及磨耗
尖轨、基本轨肥边也是造成晃车的一个重要原因,基本轨出现较大肥边时,会造成转辙部位轨距变化率不良,只有打磨才能根治。
(四)道岔零配件松动、失效
如滑床板脱焊,道岔大螺栓失效、松动,顶铁松动等等。
(五)辙岔、转辙部位空吊及垂磨
尤其辙岔心翼轨到辙岔心心轨过渡段,该地段由于受电务设备限制,捣固比较困难,容易产生空吊,翼轨垂直磨损较严重,压溃掉块,主要由车辆的冲击力造成。
三、消除线路常见病害的措施
(一)严格作业标准
轨距做成±1mm,变化率不超过0.5‰;拨正线岔方向,用20m弦测量不超过2mm;把道岔和两端各200m线路水平做成2-3(mm)的一侧高,并且不能有变坡点,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对整组道岔特别是可动心和尖轨部分强化捣固,消灭吊板;对尖轨、可动心轨横弯进行线上矫直。
(二)消灭大轨面、大方向
从轨检车图纸上看,道岔及前后线路高低方向吊板等复合型病害是形成晃车及III级病害的原因。尤其是50-70(m)的大轨面、大方向,对列车的影响很大,必须进行整治,应利用全站仪测量线路的方向,水平仪抄平拉坡,准确确定起拨道量,使用定位仪观测桩定位,控制距离。
(三)加强主要部件的平顺打磨
岔区焊头多,存在着不少焊头轨面、作用边不平顺问题,采取道岔专用打磨机对道岔不平顺地点进行打磨。对翼轨、尖轨变截面部分全面打磨。
(四)强化道岔框架刚度
在道岔心轨、尖轨部分两侧埋设地锚桩,解决道岔横移问题;在尖轨部分安装三根轨距杆,控制道岔轨距。
(五)强化轨下基础
对翻浆冒泥、道床板结的道岔,应进行人工清筛作业,严格按照作业标准,逐孔清筛、隔孔回填,石碴回填需用铁筛过筛,确保石碴清洁度,做好道床排水坡,清筛好后及时捣固石碴,保持道床饱满充足,线路外观良好。
(六)加强零配部件的整修
道岔轨距块达不到“正、紧、靠”、有间隙,就容易造成轨距变化,动态下加大弹性扩张。因此我们要做到各部位顶铁密贴有效,调整间隔铁,适当加调整片,再加点调整时,先研究一下间距是否标准,轨距及框架尺寸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先改正再调整顶铁,各部位间隔铁及螺栓达到规定的扭力矩。
(七)巩固措施及建议
1、接头病害主要原因是焊接接头质量不良,因此防止的关键在于施工时严格作业标准,按规定进行施工作业,保证焊接质量,不给日后养护留后遗症。
2、车间成立专门的打磨组,对钢轨肥边、道岔辙岔部位垂磨进行打磨整治。
结束语
通过动态检测有助于管理人员监控好线路病害的发生、发展和整修情况,也有助于指导现场人员发现、整治病害,提高工作效率。在今后的工务工作中,我们应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改进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文秋亮.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方法[J].上海铁道科技,2015,(1):110-111,91.DOI:10.3969/j.issn.1673-7652.2015.01.049.
[2]张修才.企业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及预防整治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4,(17):194-194,198.
[3]郭金林.浅析企业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及预防整治技术[J].南方金属,2013,(2):42-44.DOI:10.3969/j.issn.1009-9700.2013.02.013.
[4]张慧.分析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J].中国科技投资,2017,(9):54.DOI:10.3969/j.issn.1673-5811.2017.09.048.
[5]王海强.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及养护维修办法[J].科技尚品,2016,(8):30-30.
论文作者:王旭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病害论文; 线路论文; 道岔论文; 钢轨论文; 轨距论文; 作业论文; 原因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