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的重点教育--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社会角色与发展取向_关键岗位论文

关键时刻的重点教育--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社会角色与发展取向_关键岗位论文

关键时刻的关键教育——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社会角色和发展定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键时刻论文,职业教育论文,新形势下论文,角色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的几年,正是我国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改革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以前积累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凸现出来。这其中较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城镇职工的下岗和再就业,其发展之迅猛令人震惊。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997年底,我国城镇下岗职工已增至1200万人,今后3年仅国有企业还将有800—1000万富余人员需要下岗分流,即便扣除再就业人员,我国城镇下岗人员规模将肯定超过1200万。除此以外,我国每年还将有几百万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中等教育毕业生走向社会谋生,两者相加,不难看出我国的就业压力之大小。由于就业问题主要出现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就业问题已成为百姓心目中改革开放是否成功的重要评判标准,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我国的下岗职工具有三大特点:35岁以上者居多(35—44岁者占70.4%);低学历者居多(初中以下学历者占70.6%);女性居多(占65%)。这些特点使下岗职工再就业时显得先天不足;而刚从学校毕业的中学生,相当一部分没有受过就业训练,就业能力同样难以适应社会需要。若没有政府的引导,这样的就业大军在社会上放任自流,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不堪想象。国家和他们自己,都迫切要弄清,路在何方?

一、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社会角色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董辅认为,下岗现象有诸多成因,计划体制下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的隐性失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竞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乡差别和东西部差别以及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经济周期等,使转轨过程中的岗位与人之间产生了不协调,许多人没事干,但同时又有许多事没人干。这样的事和人不配套,是下岗人员急剧增多的根本原因。过去,在计划体制下,大家同吃大锅饭;而现在为了追求效率,连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都要“下岗”,人自然不能幸免。为了生存,下岗人员需要有更多的产业来容纳他们,对他们来说,缺事;而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市场一体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许多产业需要大发展,需要吸纳更多的合格的人,对这些产业来说,缺人。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因为现实是合适的岗位需要合适的人,而我们既需要在市场经济下转变和开拓岗位,以适应竞争,更需要人能满足岗位的需要。换句话说,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改造的是劳动者。新岗位需要培养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再就业则应该是对劳动者进行再加工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只能靠职业教育来完成。使社会上的事和人在新形势下协调起来,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正是职业教育新的社会角色。

职业教育解决就业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要让下岗职工和行业者针对市场的变化来重塑自己,找到新的就业岗位,使需要人的岗位有合适的人;二是要提高各类产品知识含量及第三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以扩大总就业容量。这两个途径对应于两类职业教育,一是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一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既要使劳动者能够在市场经济下人有所劳,也要培养相当数量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职业教育面对新形势,明确了社会角色后,就应该确定自己的发展定位,主动为经济主战场服务。

二、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的发展定位

抓住了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就是抓住了市场就业的重点,抓住了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增长点。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认为,现在全国有一千多万下岗职工,这部分人主要是城市里的普通工人,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基本素质,学历较低,一旦下岗,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有工作机会却不会干或者不愿干。因此,通过有组织、有方向的就业培训,使其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即便待遇低,他们的心理也可接受。这样,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

在这样的培训中,预测新的就业生长点非常关键。因为这样的职业教育对社会来说是劳动力生产工厂,对个人来说是劳动预备教育,毕业即就业,所以,在这样的培训中政府统筹安排异常重要。就业培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合理的再就业培训体系。在充分发挥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组织就业、转岗培训作用的同时,要尽快建立健全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的就业培训体系,发挥就业培训中心、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的作用。同时,国家应建立横向协作培训网络,打破行业和企业间的界限,实施以就业训练为龙头的规范化、集团化培训,按专业分工合理布点,设立不同专业的就业培训基地,为下岗职工和刚出校门的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培训选择。

这种就业培训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地方和行业的具体需求。例如:超前定向培训,即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由政府、企业联合组织的有针对性的超前培训,以使下岗职工和刚毕业的学生具备到新的产业部门上岗的能力;应急培训,即生产方向在小范围内进行调整时,可以临时对下岗职工或刚毕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新岗位培训,以解决岗位与工人技能间的矛盾。就业培训,必须因人、因情、因时而异,不管哪个部门参与这项工作,都不能急功近利,要开展科学调研和预测,将超前性和现实性结合为一体,才能做到人业两旺。

就业培训中,应该注意传授的不应只是岗位技能,更重要的要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新岗位的职业道德,要调动就业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的发展定位正如劳动部的“三年千万”计划的指导思想所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政府指导和扶持下,个人自学、企业组织和社会帮助相结合,大力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地运用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手段,促进培训和就业的结合。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大专院校、职业学校为再就业培训所能发挥的作用。”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解决就业问题,除了进行内部优化外,还应该通过产品占领海外市场和劳务输出来向外拓展就业空间,增大我国的就业市场总容量,这样才能既保证经济的高速发展,又减缓就业压力。日本等国60年代的经济起飞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但是,这种解决就业问题的手段前提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这有赖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接轨、占领国际市场的新要求使我国经济生产领域的科技含量和资金密集程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和服务人员从数量到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确保这一行业能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竞争中立足,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经得起国际竞争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实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缓解经济压力的作用点。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用处,中央领导曾这样概括:一是直接提高了一线人员的素质,整体上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是相对于人来说,既使年轻人学到了有竞争力的一技之长,增强了就业能力,又延缓了就业时间,避免了千军万马相会于失业高峰期,直接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四、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契机

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教育同劳动生产相结合”的现代表现形式。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培养了一大批高、中、低不同层次的职业人才,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就业问题,还使德国的第二、三产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跃居世界前列。

我国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在解决造成下岗的经济发展因素、经济结构因素和经济周期因素等问题上作出贡献。在人与岗位之间的关系上,我国现实存在的劳动者技能适应性不强、发展方向不对和层次不够等问题,依靠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有望得到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不受重视,不论是发展的规模还是速度都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世纪之交的就业形势,时代将职业教育推上了历史舞台,对职教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关键时刻的关键教育。这也是职教自身发展的契机,抓住了这个机会,职业教育就将成为教育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点,职业教育就会迎来大发展的时代。

标签:;  ;  ;  ;  ;  ;  

关键时刻的重点教育--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社会角色与发展取向_关键岗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