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菇壁式结果栽培技术

玉皇菇壁式结果栽培技术

一、榆黄蘑墙式出菇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林启惠[1](2019)在《榆黄蘑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和销量在世界排名中遥遥领先,工厂化栽培成为趋势。榆黄蘑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价值。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榆黄蘑进行人工驯化栽培以来,陆续有形成各个地区的榆黄蘑季节栽培模式,涉及工厂化生产较少,尚未形成规范的榆黄蘑工厂化栽培。本论文通过对榆黄蘑工厂化栽培过程中遇到的的一些相关难题进行摸索,试验结果如下:1、对经过预试验表现较好的6株菌株进行再次筛选,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比较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和子实体生长情况。研究发现库藏编号P.LC0008的榆黄蘑菌丝长势好、生长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商品性高,可以作为后续试验的生产菌株。2、从对装袋方式(A)、装袋高度(B)、袋子对折口径(C)三个方面榆黄蘑装袋模式进行优化,比较不同处理对榆黄蘑成袋率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平面无气室、装袋高度为15cm、袋子对折口径为17cm时,平均生物学效率最高达70.87%。3、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表,考察原种菌龄、接种穴深度、接种穴直径对榆黄蘑菌丝长速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榆黄蘑接种工艺的最佳处理,结果显示原种菌龄32d,接种穴深度14.5cm,接种穴直径2cm时菌丝的生长速度快,栽培周期短,一致性差最小。4、使用全因子试验设计初步推算出适合榆黄蘑生产的栽培料配比:为木屑52%、棉籽壳26%、麸皮14%、玉米粉6%,另外添加石膏1%、糖1%,含水量64%。根据初步推算的栽培料配方使用Design expert软件生成试验表格,拟合出各组分配料与平均单产关系的二次项方程,求解方程得到适宜榆黄蘑工厂化栽培配方即木屑50%、棉籽壳35%、麸皮10%、玉米粉3%、石膏1%、糖1%,控制含水量64%,出菇试验验证结果与预测平均单产接近,说明试验得到的模型比较可靠,适合P.LC0008榆黄蘑的实际生产应用。5、比较榆黄蘑不同开口出菇处理方式,筛选出适合榆黄蘑P.LC0008菌株的开口出菇方式为:去套环墙式出菇。出菇率97.92%,平均单产最高为297.53g,子实体朵型圆整,开片均匀,商品性高。6、从控温与加湿方式(A)、光照时长(B)、光照强度(C)三个试验因素筛选出适宜榆黄蘑生长发育的管理参数,即制冷机+超细雾加湿、光照时长24h、光照强度400lux,可以有效提升榆黄蘑子实体品质。7、初步总结了P.LC00008榆黄蘑工厂化栽培技术规程。

李守勉,李明,田景花,王西西[2](2019)在《榆黄蘑高效栽培配方筛选》文中研究指明以榆黄蘑为试材,采用棉籽皮、木屑、玉米芯、杏鲍菇菌渣为主料,按照不同添加比例设计栽培配方,研究了7种发酵料栽培配方(分别为CK、F1、F2、F3、F4、F5、F6)及10种熟料栽培配方(分别为CK、S1、S2、S3、S4、S5、S6、S7、S8、S9)对榆黄蘑菌丝体生长、生物学效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提高榆黄蘑栽培效益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料栽培配方为棉籽皮28%、玉米芯60%、麸皮10%、石灰1%、石膏1%,含水量为60%~65%;最佳熟料栽培配方为棉籽皮43%、木屑40%、麸皮15%、石灰1%、石膏1%,含水量为60%~65%。

潘静,颜丹红,李赋腾[3](2017)在《台州地区榆黄蘑袋料栽培技术》文中提出总结了台州地区榆黄蘑袋料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安排、栽培原料与辅料准备、培养基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间歇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榆黄蘑栽培者提供技术参考。

高凡慧[4](2016)在《榆黄蘑液体菌种制备及其袋料栽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菌盖呈现鲜黄色,油亮,漏斗状,营养丰富,口感极佳,并且能够进行多层次的深加工,制造出各种保健营养衍生产品,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深受大家欢迎的食用菌。目前,我国榆黄蘑的研究刚起步,对其液体菌种培养方式研究不够深入,因此研究榆黄蘑液体菌种培养的最优配方与最优条件,并且对栽培榆黄蘑的培养料与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探究最佳的培养料配方以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榆黄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的确定,最佳碳源为玉米粉和葡萄糖,碳源的最优的含量比例为,玉米粉的含量为3%,葡萄糖的含量为2%;最佳氮源为黄豆粉和蛋白胨,最优含量比例为黄豆粉的含量为3%,蛋白胨的含量为0.3%;硫酸镁与磷酸二氢钾的含量均为0.05%;维生素B1的含量为0.01%。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含量为3.2%,葡萄糖含量为2%,黄豆粉含量为3.2%,蛋白胨含量为0.3%,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含量均为0.05%,维生素B1含量为0.01%。榆黄蘑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确定,单因素结果分别为,在250mL广口瓶中,初始的装液量50mL、pH值6.0、培养温度27℃、转速160r/min。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培养条件是:初始装液量50mL、pH值6.5、温度27℃、转速160r/min。榆黄蘑栽培配方优化的确定,最佳的配方为木屑60%、玉米秸秆20%、玉米粉15%、麸皮3%、石灰1%、石膏1%;菌丝生长的最优栽培条件是栽培料含水量75%,pH值7,接种量9%;榆黄蘑子实体形成时最优的培养条件是温度26℃,湿度86%,二氧化碳浓度1mL/L。

韩建东,万鲁长,杨鹏,任海霞,任鹏飞,李瑾[5](2014)在《食用菌菌渣栽培榆黄蘑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食药用菌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常规原料棉籽壳和木屑日趋短缺,生产中需要不断开发新型栽培基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后的菌渣营养物质仍然非常丰富,可作为榆黄蘑的主要栽培原料。本文介绍了利用工厂化食用菌菌渣栽培榆黄蘑的关键技术。

蔡建林,徐雪玲,王郁[6](2013)在《黑木耳废料栽培金顶蘑高产技术》文中认为金顶蘑又称金顶侧耳、黄金菇、榆黄蘑等,具有色泽艳丽、味道鲜美、香味独特、口感脆嫩等特点。金顶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可段木栽培、床栽或袋栽,福建松溪县以袋栽为主。近年来,福建松溪县有许多菇农利用黑木耳废菌袋(即杂菌污染袋,回收成本为0.3元/袋)栽培金顶蘑,这种栽培方法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1原料的准备及配方1.1原料的准备制袋前应将黑木耳废袋割开将废耳料暴

伦志明[7](2008)在《食用菌栽培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综合改革的研究”课题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迅速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如何培养出具有较强食用菌生产实践能力的优秀专业人才是摆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师面前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本文作者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出发,着重介绍了实验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与实践过程。

周杰,洪勇刚,李湘[8](2008)在《沼渣代料栽培榆黄蘑》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利用职权沼渣栽培蘑菇、草菇已经获得成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1],但是利用沼渣栽培榆黄蘑仍处于一片空白,经过我们反复利用沼渣栽培榆黄蘑后获得成功,现将其基本技术给予介绍。

熊芳[9](2008)在《分子标记鉴别侧耳属10种食用菌种质资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侧耳属是一类广为分布的且具有食(药)用价值的木腐生真菌,种类较多,分类较为混乱。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已渗入蕈菌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中。在研究中,我们应用RAPD、ISSR、和SRAP标记对侧耳属内的10个种,共计548个栽培种进行种质资源研究。从三种标记的电泳图谱中选取明亮、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条带,将其转化成稳定的SCAR标记,以鉴定同一种内不同栽培种间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菌种,为我国侧耳属品种登记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信息。11个阿魏蘑菌株通过5个SCAR标记可分为7类;58个白灵菇菌株通过6个SCAR标记可分为10大类;16个鲍鱼菇菌株通过4个SCAR标记可分为5类;9个凤尾菇菌株通过5个SCAR标记,可分为5大类;16个高温平菇菌株通过4个SCAR标记可分为5大类;31个小平菇菌株通过8个SCAR标记可分成16类;72个杏鲍菇菌株通过3个SCAR标记可分成7类;16个金顶侧耳菌株通过6个SCAR标记可分为7类;36个秀珍菇菌株通过6个SCAR标记可分为15类;通过285个平菇菌株的SRAP、RAPD和ISSR综合分析,并联系所建立的SCAR标记发现:285个菌株中,利用现已完成的20个SCAR标记,得到扩增结果完全一致的31组菌株。

聂林富,李焕芹,聂凤君[10](2007)在《黑木耳代料栽培优质循环经》文中认为序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求,袋栽黑木耳技术不断地完善成熟,各地农民及下岗职工发展袋栽黑木耳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袋栽黑木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榆黄蘑墙式出菇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榆黄蘑墙式出菇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榆黄蘑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榆黄蘑概述
    1.2 榆黄蘑生长环境条件
    1.3 榆黄蘑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
        1.3.1 榆黄蘑的食用价值
        1.3.2 榆黄蘑的药用价值
    1.4 榆黄蘑人工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榆黄蘑工厂化栽培菌种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品种榆黄蘑的菌丝生长速度
        2.2.2 不同品种榆黄蘑菌丝生长情况
        2.2.3 不同榆黄蘑菌株的生长时间
        2.2.4 不同榆黄蘑菌株的子实体单产
        2.2.5 不同榆黄蘑菌株的子实体形态
        2.2.6 不同榆黄蘑菌株的子实体质构评定
    2.3 讨论
第3章 榆黄蘑装袋模式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菌丝生长速度比较
        3.2.2 不同处理对生产周期的影响
        3.2.3 正交试验结果的处理优化组合
    3.3 讨论
第4章 榆黄蘑接种工艺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接种方式对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4.2.2 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4.2.3 试验结果综合分析与最佳组合筛选
    4.3 讨论
第5章 榆黄蘑工厂化栽培基质配方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栽培料各组分的初步配比优化
        5.2.2 混料设计优化最适培养基配方
    5.3 讨论
第6章 榆黄蘑出菇工艺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开口出菇处理对出菇率的影响
        6.2.2 不同开口出菇方式对子实体单产的影响
        6.2.3 出菇工艺对子实体农艺性状的影响
    6.3 讨论
第7章 管理参数优化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出菇环境条件对榆黄蘑子实体农艺性状的影响
        7.2.2 不同出菇环境条件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7.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榆黄蘑工厂化栽培技术总结
    1 原料挑选及预处理
    2 母种、原种及栽培袋制作
    3 接种方式
    4 发菌管理
    5 出菇管理
    6 子实体采收
    7 病虫害防治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榆黄蘑高效栽培配方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榆黄蘑发酵料栽培配方筛选
        1.2.2 榆黄蘑熟料栽培配方筛选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榆黄蘑发酵料栽培配方筛选
        2.1.1 不同发酵料栽培配方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2.1.2 不同发酵料配方对榆黄蘑产量的影响
        2.1.3 不同发酵料栽培配方对榆黄蘑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榆黄蘑熟料栽培配方筛选
        2.2.1 不同熟料栽培配方对榆黄蘑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
        2.2.2 不同熟料栽培配方对榆黄蘑产量的影响
        2.2.3 不同熟料栽培配方对榆黄蘑农艺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台州地区榆黄蘑袋料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季节安排
2 栽培原料与辅料准备
3 培养基配制
4 装袋
5 灭菌
    5.1 常压灭菌
    5.2 高压灭菌
6 接种
    6.1 栽培袋的冷却
    6.2 菌种处理
    6.3 接种
7 发菌管理
    7.1 发菌期第1周管理
        7.1.1 温度。
        7.1.2 湿度。
        7.1.3 空气。
        7.1.4 光照。
    7.2 发菌期第2周管理
        7.2.1温度。
        7.2.2湿度。
        7.2.3空气。
        7.2.4光照。
    7.3 发菌2周后的管理
        7.3.1 温度。
        7.3.2湿度。
        7.3.3 空气。
        7.3.4光照。
    7.4 菌袋的后熟期管理
        7.4.1温度。
        7.4.2湿度。
        7.4.3 空气。
        7.4.4 光照。
8 出菇管理
    8.1 出菇方式
    8.2 催蕾 (原基分化期)
    8.3 桑葚期
    8.4 珊瑚期
    8.5 成形期
    8.6 成熟期
9 采收
1 0 间歇期管理

(4)榆黄蘑液体菌种制备及其袋料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食用菌介绍
        1.1.1 国内食用菌研究进展
        1.1.2 国外食用菌研究进展
    1.2 榆黄蘑介绍
        1.2.1 榆黄蘑的形态特征
        1.2.2 榆黄蘑的生态习性
        1.2.3 榆黄蘑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1.2.3.1 营养价值
        1.2.3.2 药用价值
    1.3 食用菌菌种与榆黄蘑菌种培养方式的介绍
        1.3.1 食用菌菌种液体培养的优点
        1.3.2 食用菌菌种液体培养的国内外现状
    1.4 食用菌与榆黄蘑栽培情况的介绍
        1.4.1 食用菌栽培研究进展
        1.4.2 榆黄蘑栽培研究进展
        1.4.3 榆黄蘑生长的环境条件
        1.4.4 榆黄蘑的栽培
    1.5 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第二章 榆黄蘑液体培养基配方优化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基配方
        2.2.2 培养方法
        2.2.3 检测方法
        2.2.4 试验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碳源对榆黄蘑生物量的影响
        2.3.2 不同氮源对榆黄蘑生物量的影响
        2.3.3 不同无机盐最适含量对榆黄蘑生物量的影响
        2.3.4 维生素B_1含量对榆黄蘑生物量的影响
        2.3.5 响应面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
    2.4 小结
第三章 榆黄蘑液体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方法
        3.2.2 试验设计
        3.2.3 检测方法
        3.2.3.1 生物量和pH值检测方法
        3.2.3.2 还原糖检测方法
        3.2.3.3 总糖检测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初始装液量对榆黄蘑生物量的影响
        3.3.2 初始pH值对榆黄蘑生物量的影响
        3.3.3 不同培养温度对榆黄蘑生物量的影响
        3.3.4 不同转速对榆黄蘑生物量的影响
        3.3.5 正交试验优化榆黄蘑液体培养条件
    3.4 榆黄蘑液体培养过程成分变化动态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榆黄蘑栽培料配方与栽培条件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仪器设备
        4.1.3 栽培料配方
        4.1.4 试验方法
        4.1.4.1 栽培料的预处理
        4.1.4.2 一级菌种制备
        4.1.4.3 二级菌种制备
        4.1.5 测定指标
        4.1.6 数据统计处理
    4.2 栽培料配方的研究
        4.2.1 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榆黄蘑菌丝长满袋料时间的影响
        4.2.2 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榆黄蘑菌丝生长周期的影响
        4.2.3 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榆黄蘑产量的影响
        4.2.4 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榆黄蘑菌丝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4.2.5 不同栽培料配方对每个测定指标的差异显着性的影响
        4.2.6 对榆黄蘑菌丝营养成分的影响
    4.3 栽培条件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4.3.1 栽培料的含水量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4.3.2 pH值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4.3.3 接种量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4.3.4 正交试验对榆黄蘑栽培条件优化
    4.4 栽培条件对榆黄蘑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4.4.1 温度对榆黄蘑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4.4.2 湿度对榆黄蘑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4.4.3 二氧化碳浓度对榆黄蘑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4.4.4 正交试验对榆黄蘑子实体栽培条件优化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榆黄蘑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5.1.2 榆黄蘑液体菌种培养条件
        5.1.3 栽培料配方、栽培条件及子实体栽培条件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食用菌菌渣栽培榆黄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季节选择
2 菌种制作
3 菌渣的选择和处理
    3. 1 菌渣选择
    3. 2 菌渣预处理
    3. 3 菌渣发酵
4 培养料配制
    4. 1 原料要求
    4. 2 培养基配方
    4. 3 装袋灭菌
5 接种发菌
6 栽培管理
    6. 1 覆土出菇
    6. 2 立体墙式堆垛出菇
7 病虫害防控
    7. 1 农业防控
    7. 2 物理防控
    7. 3 药物防控

(6)黑木耳废料栽培金顶蘑高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的准备及配方
    1.1 原料的准备
    1.2 配方
2 栽培季节
3 制袋与灭菌
4 接种与发菌
5 出菇管理
    5.1 选建出菇棚
    5.2 出菇管理
6 采收加工

(7)食用菌栽培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综合改革的研究”课题组(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计划
    1.1 实验教学课时增加
    1.2 教学计划随季而定
2 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 考试方法

(8)沼渣代料栽培榆黄蘑(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原料的准备
    1.2 培养基配方
    1.3 拌料、装袋、灭菌和接种
    1.4 日常管理和出菇
    1.5 病虫害防治
2 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9)分子标记鉴别侧耳属10种食用菌种质资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侧耳属概述
        1 侧耳属的生物学地位及其分类
        2 侧耳属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第二节 侧耳属的分类研究进展
        1 传统的分类研究
        2 现代的分类研究
    第三节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1 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
        2 分子标记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策略
第二章 秀珍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菌株
        2 培养基和试剂
        3 菌丝培养
        4 试剂仪器
        5 CTAB法提取DNA
        6 RAPD、ISSR、SRAP引物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
        8 DNA检测
        9 目的片段的回收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1 与载体的连接
        12 转化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菌落PCR)
        14 测序分析
        15 SCAR引物的设计
        16 SCAR标记的验证
        17 数据分析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1 DNA质量
        2 秀珍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
        3 SCAR标记的建立
        4 讨论
第三章 凤尾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菌株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
        6 RAPD、ISSR、SRAP引物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
        8 DNA检测(同第二章)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
        12 转化(同第二章)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1 凤尾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
        2 SCAR标记的建立
        3 讨论
第四章 高温平菇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菌株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
        5 CTAB法提取DNA
        6 RAPD、ISSR、SRAP引物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
        8 D NA检测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
        12 转化(同第二章)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
    第二节 结果分析和讨论
        1 RAPD、ISSR、SRAP多态性
        2 RAPD、ISSR、SRAP综合分析
        3 SCAR标记的建立
        4 讨论
第五章 鲍鱼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菌株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
        5 CTAB法提取DNA
        6 RAPD、ISSR、SRAP引物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
        8 DNA检测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
        12 转化(同第二章)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1 鲍鱼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
        2 SCAR标记的建立
        3 讨论
第六章 阿魏蘑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菌株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
        6 RAPD、ISSR、SRAP引物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
        8.DNA检测(同第二章)
        9.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
        10.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
        11.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
        12.转化(同第二章)
        13.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
        14.测序分析(同第二章)
        15.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
        16.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
        17.数据分析(同第二章)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1 阿魏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
        2 SCAR标记的建立
        3 讨论
第七章 小平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菌株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
        6 RAPD、ISSR、SRAF引物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
        8 DNA检测(同第二章)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
        12 转化(同第二章)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1 小平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
        2 SCAR标记的建立
        3 讨论
第八章 杏鲍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菌株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
        6 RAPD、ISSR、SRAP引物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
        8 DNA检测(同第二章)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
        12 转化(同第二章)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1 杏鲍菇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2 杏鲍菇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3 杏鲍菇种质资源的SRAP分析
        4 RAPD,ISSR,SRAP的综合分析
        5 杏鲍菇种质资源SCAR标记的建立
        6 讨论
第九章 榆黄蘑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菌株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
        6 RAPD、ISSR、SRAP引物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
        8 DNA检测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
        12 转化(同第二章)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1 ISSR-PCR扩增结果与分析
        2 RAPD-PCR扩增结果与分析
        3 SRAP-PCR扩增结果与分析
        4 ISSR、RAPD、SRAP的综合分析
        5 榆黄蘑种质资源SCAR标记的建立
        6 讨论
第十章 白灵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菌株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
        6 RAPD、ISSR、SRAP引物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
        8 DNA检测(同第二章)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
        12 转化(同第二章)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1 ISSR多态性
        2 RAPD多态性
        3 SRAP多态性
        4 RAPD、ISSR、SRAP综合分析
        5 SCAR标记的建立
        6 讨论
第十一章 平菇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分析及其SCAR标记的建立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供试菌株
        2 培养基和试剂(同第二章)
        3 菌丝培养(同第二章)
        4 试剂仪器(同第二章)
        5 CTAB法提取DNA(同第二章)
        6 RAPD、ISSR、SRAP引物
        7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
        8 DNA检测(同第二章)
        9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第二章)
        10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同第二章)
        11 与载体的连接(同第二章)
        12 转化(同第二章)
        13 阳性克隆的检测(同第二章)
        14 测序分析(同第二章)
        15 SCAR引物的设计(同第二章)
        16 SCAR标记的验证(同第二章)
        17 数据分析(同第二章)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1 RAPD、ISSR、SRAP多态性
        2 SCAR标记的建立
        3 讨论
第十二章 侧耳属种质资源近缘种种间SCAR初探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和分析
    3 讨论
第十三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与分析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四、榆黄蘑墙式出菇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榆黄蘑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D]. 林启惠.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2]榆黄蘑高效栽培配方筛选[J]. 李守勉,李明,田景花,王西西. 北方园艺, 2019(07)
  • [3]台州地区榆黄蘑袋料栽培技术[J]. 潘静,颜丹红,李赋腾.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1)
  • [4]榆黄蘑液体菌种制备及其袋料栽培研究[D]. 高凡慧.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2)
  • [5]食用菌菌渣栽培榆黄蘑技术[J]. 韩建东,万鲁长,杨鹏,任海霞,任鹏飞,李瑾. 山东农业科学, 2014(03)
  • [6]黑木耳废料栽培金顶蘑高产技术[J]. 蔡建林,徐雪玲,王郁. 食用菌, 2013(06)
  • [7]食用菌栽培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综合改革的研究”课题组[J]. 伦志明. 科技资讯, 2008(21)
  • [8]沼渣代料栽培榆黄蘑[J]. 周杰,洪勇刚,李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9]分子标记鉴别侧耳属10种食用菌种质资源的研究[D]. 熊芳. 福建农林大学, 2008(08)
  • [10]黑木耳代料栽培优质循环经[J]. 聂林富,李焕芹,聂凤君. 当代生态农业, 2007(Z2)

标签:;  ;  ;  

玉皇菇壁式结果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