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在选择题中的渗透论文_袁加丽

唯物史观在选择题中的渗透论文_袁加丽

袁加丽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银生中学

摘要:"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基础的科学史观"。不仅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唯物史观的指导。高考中也非常注重对唯物史观的考察。选择题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有48分,占据了高考历史的半壁江山,在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中,也不乏对唯物史观的考查。因而,在选择题当中渗透唯物史观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唯物史观 选择题 渗透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任何的历史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史观的指导。承担着中学历史教育功能的中学历史课程,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就必须以科学的历史观进行指导。而唯物史观是"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探讨社会历史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高中历史教学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唯物史观也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更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四大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通过学业水平考试,需要"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高考对唯物史观的要求则是"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应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无论是日常的历史教学,还是学业水平考试、高考都对唯物史观有着一定的要求,由此,我们必须重视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唯物史观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常见的唯物主义史观的基本内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人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享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等。

高考中特别注重唯物史观的考查,在高考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选择题中也体现了这一要求。纵观近几年高考全国卷2018年全国卷Ⅰ第24题、29题,2017年全国卷Ⅰ第27题、第29题,2016年全国卷Ⅰ第26题,2016年全国卷Ⅱ第26题、第29题,2015年全国卷Ⅰ第27题、全国卷Ⅱ第26题,2012年全国卷第31题,2011年全国卷第30题等,都体现了对唯物史观的考查。

无论是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考虑,还是契合高考要求,都必须将唯物史观渗透到选择题的教学当中。

一、充分利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成果

唯物史观既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及其方法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这可以让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论,对唯物史观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其次,在《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中,还明确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这对学生深层认识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本原则的唯物史观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可以和政治学科进行协调,充分利用政治学科的教学成果,为学生学习唯物史观打好基矗

二、理清历史脉络,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审视历史发展的结果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诸多历史因素长期发展的结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因此,历史知识也是前后贯通,纵横联系的。要让学生理解唯物史观,就必须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融入平常的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构建一个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理清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明确各个历史要素在历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历史事件的内涵、外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将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明纳入到一个整体中,通过反思、总结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中诸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三、用好高考典型题例,题点结合

高中历史教学即时中学教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为高考历史服务。研究高考真题,分析高考唯物史观的考察动向,将其基本内容融入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教学中,实现高考题例与唯物史观知识点的结合,是高中唯物史观教学的必由之路。

如"(2017·全国卷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本题以1904年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与其他十几个省份的留日学生数量比较,得出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省留日学生占比达78%,与其余十几个省份相比具有绝对优势,问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因素。以时间为切入点,联系所学知识:20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半半社会,国家主权部分丧失,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从东南沿海到长江流域再到内陆被迫层层对外开放。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是较早对外开放的,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为严重,但客观上却使其较早接触外来先进技术,近代交通通讯技术发展程度、经济发展程度更高(社会存在),留日学生更多(社会意识)。山西等内陆地区,由于开饭时间晚、近代交通通讯条件相对落后、近代工业发展程度较低(社会存在),留日学生相对较少(社会意识)。由此可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融入这一选择题中。

高考对唯物史观的考察不仅限于这个点。如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的观点等都有较多考察。在教学中可按照考查内容归纳为不同的小专题,通过专题训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当然,如何将唯物史观渗透到日常选择题教学中是一个庞杂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分析研究,这样才能理解掌握其精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第1版。

2、萧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3、欧远强、陈洪义:《彰显唯物史观,落实素养要求--以2017年全国Ⅰ卷选择题为例剖析备考新策略》,[J],《广东教育·高中》,2017年第7-8期。

4、陈辉:《重新认识文物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历史教学》,2012年第19期。

5、倪仲:《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以历史必修Ⅱ高三一轮复习为例》,[J],2012年22期

论文作者:袁加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唯物史观在选择题中的渗透论文_袁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