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合作学习论文,小组论文,化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化学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上述目标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合作学习理论简介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是我国儒家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学记》中就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要彼此交换学习经验,以增强学习效率。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合作学习的观念后来在我国的教学中已十分淡漠了。
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并在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学。各国的研究一致认为,合作学习是众多的教育理论中最引人注目,且能及时转换成教学策略并成功地付诸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合作学习不仅能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人与人之间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一系列能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在实践中每种形式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于任何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
①积极互赖——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学负责,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与其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某个任务。
②个体责任——每个学生都必须显示出对分配作业的掌握。
③面对面积极互动——学生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助去理解和完成作业。
④社交技能——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小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冲突。
⑤小组加工——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情况是否良好,应该怎样提高其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这五个要素,可用于许多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对以讲解——记忆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来说,合作学习的要素为师生提供了选择余地。
互助合作小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联合体,同传统的学习小组或行政小组相比,它有许多不同之处。合作学习以自控论为理论基础,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把传统教学理论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从而使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这样,教师的力量和学生的力量得到了整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化学新课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课题 研究青铜器(基于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设计)
1.分配角色
全班每6人左右为一组(自愿组合),选举一位小组长。小组内各组员可通过书籍、网络、实物、调查、访问等合作完成某个角色任务。
①化学分析专家:青铜器中含有哪些元素?各元素质量分数为多少?不同的元素质量分数对青铜器的硬度、熔点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什么影响?青铜器的成分与其晶体结构的关系。
②地矿、冶金专家:冶炼青铜器的原料(用到的矿石、药品)是什么?矿石的分布地域如何?冶炼场地、工具、设备是什么,有什么要求?冶炼过程所需的温度、化学反应原理?在不同的朝代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技术、品种都有哪些特点?
③物理学专家:有些青铜器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如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的“见日之光”透光镜。当光照射镜面时,镜面的反射投影就能出现与镜背的文字和纹饰相同的影像。这些显著特点的物理学原理是什么?
④历史学专家:在不同的朝代有哪些典型的造型与艺术表现力。例如,青铜器上的线条和整体造型有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有夸张、神秘、狞厉的美。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人类的哪些思想、情感、社会生活中的宗教礼仪,等等。试从艺术、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品评。
⑤其他角色:无论是青铜器的品种、作用、工艺、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哪一方面,只要你所在小组对青铜器的某一方面感兴趣,都可自拟主题,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探究。例如,现代仿古青铜器制作工艺;古青铜器与仿古青铜器辨别方法;世界上其他文明发源国历史上是否也经历青铜器时代?
经过学习、探究,每个小组必须提交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过程大事记一份(日志式);学习小结一份(学习、探究过程的体验、感情与收获)。将小组收集的素材(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及小组观点用 Word汇总成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用Powerpoint制成演讲稿,进行8分钟左右的演讲;或用Frontpage制成主题网页,在网络平台上发布。
2.目标
可使每一位参加者都达到以下目标:
①了解青铜合金的化学成分、冶炼方法、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②学会从网络、书籍、各种专业人士中获取分析、处理、评价信息的能力。学会用搜索引擎检索,应用数字图书馆中数字图书,使用光盘资料库。
③学会应用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信息技术手段表达思想的技能。
④锻炼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
3.过程
①学习、研究的起点:组内各成员讲述本项目研究的内容、目标、任务;介绍个人对课题研究的兴趣点和个人特长;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手段和途径;选举组长,确定所扮演的角色,分配查阅资料的任务;确定交流资料的时间,记录活动日志。
②学习、研究初期:对信息素材进行收集、分类、交流、共享;交流研究经验和体会;拓宽收集信息的渠道。例如,从图书馆(或书店)的报纸杂志、书籍、电子光盘资料、网络乃至文物商店、博物馆等,改进收集信息的方法,确定交流资料时间,并记录活动日志。
③学习、研究中期: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策划调查方案,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如调查文物市场、文物商店、博物馆)、采访专业人士以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研究效率。确定下次交流资料的时间,并记录活动日志。
④学习、研究后期:信息整合阶段,小组内各成员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经充分讨论、汇总各观点、素材,用Word制成图文并茂的研究报告;用Powerpoint制作演讲稿;或用Frontpage制成主题网页。
⑤学习、研究末期:各小组提交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过程大事记一份(日志式),学习小结一份(学习、探究过程的体验、感悟与收获)。各小组派一代表汇报两项内容:<1>简介小组研究过程;<2>研究成果交流(配有Powerpoint演示或用Frontpage制成主题网页展示)。依据评价标准,其他小组成员对该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4.评价
以学生自评为主。对本小组成员、其他小组的学习和研究,从以下各问题的角度来评价(评价等级:A-典范、B-较好、C-中等、D-初级)。
①应用信息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搜索信息、收集信息的广度、数量、可用性。
②与队友的合作意识。
③独立工作能力。
④讨论、交流、演讲表达能力。
⑤角色扮演能力(回答角色所承担的问题)。
⑥社会调查、访问专业人士的收获,与社会的交往能力。
⑦完成任务情况。
⑧Powerpoint幻灯片(或用Frontpage制成主题网页)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制作精美,作品整体设计新颖、有吸引力、有创造性。
⑨研究成果中体现出个人或小组的观点、思想,见解有独到之处。
⑩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