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最新致病菌的种类。方法:对72例(109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给予患者氟喹诺酮类抗生素4次/天,滴眼治疗7d后,于第8天再次行细菌培养检查。结果: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78. 65%,应用抗生素治疗7d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治愈,再次行病原学检查,病菌转阴率为85.71%。治疗后细菌培养仍阳性的7例患者(10眼)细菌培养结果全部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我国目前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首要致病菌,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其予以重视。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细菌培养;病原学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ypes of acute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 in China new pathogens. Methods:72 cases(109 eyes)of patients with acute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 conjunctival sac secretion by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fluoroquinolone antibiotic eye drops 4 times a day,after the treatment of 7D,on the eighth day again for bacterial culture examination. Results:the patients with acute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 of conjunctival sac bacterial culture positive rate was 78.65%,7d after antibiotic treatment,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all patients were cured,again for pathogenic detection,pathogen seroconversion rate after treatment was 85.71%. bacterial culture positive in 7 cases(10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were all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Conclusion: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athogen of acute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 in China,and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clinical work
Key words:acute bacterial conjunctivitis;bacterial culture;pathogenic analysis;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欧洲的数据显示因“红眼”就诊眼科的患者数量占眼科每年总就诊患者数量的1.0%-4.0%。而“红眼”的原因绝大多数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我国目前针对急性结膜炎的病原学研究,主要集中于针对新生儿结膜炎或病毒性结膜炎的病原体分析,缺乏针对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最新的病原谱分析。为让我国临床医师真正了解结膜炎致病菌情况,现将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报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月经本院眼科门诊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并进行细菌学检查的病例共72例(109眼),其中男33例(47眼,41.57%),女39例(62眼,58. 43%);年龄22-79(45.36±16.53)岁。
1.2 临床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病程小于5d;患眼有异物感、灼烧感、眼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检查可见患眼结膜充血、结膜水肿、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等体征。
1.3方法
结膜囊分泌物标本采集:应用无菌棉拭子采集患眼下睑结膜囊分泌物,并立即进行标本接种。细菌培养和菌株鉴定:按常规方法将采集的结膜囊分泌物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和肉汤管进行细菌培养与菌株鉴定。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再次进行细菌培养:首次就诊行结膜囊分泌物标本采集后,给予患者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每天4次滴眼治疗7d后,于第8天再次行结膜囊分泌物标本采集进行细菌培养检查。
2.结果
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菌株鉴定 细菌培养阳性者70眼(78.65%),其中,革兰阳性细菌57眼(81.43%),以表皮葡萄球菌46眼(80.70%)及金黄色葡萄球菌6眼(10.53%)占其前2位;革兰阴性细菌13眼(18. 57%),其中不动杆菌5眼居首位(38.46%)。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清除情况: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治疗7d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治愈,再次行病原学检查,60眼原细菌培养阳性患眼再次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病菌有效清除率为85.71%。抗生素治疗后细菌培养仍阳性的7例患者(10眼)细菌培养结果全部为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治疗7d后未清除率为22.73%。
3.讨论
我国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谱在近20年间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由传统致病菌为首的致病菌谱正向条件致病菌进行迁移。此前,我国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黎明等对我国1998年至2007年10a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病原学分析研究显示2000年以前致病菌谱以金黄色葡萄球等致病菌为主,而从2001年开始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的条件致病菌占据了致病菌谱的首要位置,并且随年代发展这一首要位置的地位逐渐巩固。本研究对2012年我国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谱进行分析,结果同样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在致病菌谱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占全部致病菌的62.86%,证实其已成为目前我国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首要致病菌。
值得注意的是,与之相异,同一时间范围内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谱并未发生如此剧烈的改变。2008年,意大利的一项研究显示其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谱前2位仍为传统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嗜血流感杆菌,分别占全部致病菌的31.0%与27.6%。2010年,印度的一项研究显示其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谱首位亦仍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全部致病菌的26.7%。2011年,美国研究显示其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谱首位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全部致病菌的38.7%。我国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谱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临床抗生素的滥用,这是目前条件致病菌占据致病菌谱首位的原因。
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生物膜形成特性,并借助其自身形成的生物膜更好的定植于组织。表皮葡萄球菌的这一特性从生物学角度亦解释了其成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谱中最常见致病菌的原因。本研究显示,表皮葡萄球菌不仅是本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首位的致病菌(占62.86%),同样也是本组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治疗7d后,复查细菌培养未转阴病例的唯一致病菌。虽然表皮葡萄球菌患者在应用氟喹诺酮类滴眼治疗后,与其他菌种感染结膜炎患者相同,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得到了有效的治愈。
综上所述,虽然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但经过本次研究,我国病原学通过观察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分析总结了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我国最新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谱,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熟悉我国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病原学背景,在临床中能够于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出具之前给予患者有根据的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黎明、林跃生、姚晓明、宋书华、陈家祺、陈龙山.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5.13(4):160-166.
[2]陈晓莲、刘杏、钟兴武、梁洪光、蔡志伟、梁志光.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3):319-325.
[3]王玉萍、张文芳、王多春、李艳、李春丽、杨义.兰州地区细菌性结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11):1159-1122.
论文作者:范大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致病菌论文; 结膜炎论文; 细菌性论文; 葡萄球菌论文; 细菌论文; 病原学论文; 分泌物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