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级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论文

论县级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论文

论县级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杨海云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文化馆,云南 宾川 671600)

摘 要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国家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越来越重视。一个地方的文化馆代表着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不仅对本地起着良好的宣传作用,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文就县级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职能、不足和对策来指出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关键词 :县级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惊喜,这些惊喜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我国非文化遗产一般存在于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云南人从文明之初的远古时期元谋旧石器文化就参与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的创造。云南民族的整个历史进程可以分为新石器时期、青铜器时期、汉晋时期、南诏大理国时期、元明清至现代五个时期。云南人民包括其他的非遗爱好者都希望其能在保护与传承中起到积极作用。

一、县级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

(一)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文化馆为响应国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应尽其所能多地设立公共文化机构,大范围的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文化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交流平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个优势加大宣扬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忽视安全问题,更有甚者,为了节约资金,减少了安全设施的购买,更别提主动的聘请安全管理人员,就目前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给施工进程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也就使得社会对于安全工程管理岗位的需求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的内在培养动力不足。

(二)发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馆作为一个随社会发展的产物,不能够仅限于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积极寻找其他未知的或者未被收集的遗产。文化馆又作为一个公共文化交流场所,人们在这边交流经验,感受和获取知识,可以得到更多未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因此,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研究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尽一切所能保护好这一个完整的载体;②保存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的灵活性。这是完整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前提。文化馆作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参与方,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文献资料,再者,文化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交流资料、交流知识的重要平台。专业人才可以通过现存的史实资料进行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从而进行更广泛、更深刻、更科学地保护与传承。如此也便于向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宣扬我国文化精神,走向全世界的又一重要保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存在的不足

(一)文化馆基础设备需要加强

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平台都具有相应的保障,国家规划政策明确地指出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要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振兴中华传统工艺,加大保护力度,为走向世界打好坚实的基础。如今社会,国民对文化的精神需求已经超乎了想象,这就为文化馆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人们的追求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县级文化馆应该积极响应国民需求,加强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文化遗产。

(二)县级文化馆的专业人才不充沛

甲洛洛一下从床上坐起来,额上冒出汗,难道……难道……甲洛洛再也睡不下去了,他打开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心底冒出丝丝寒气。

一是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很充沛,一般的年轻人才都会向往大城市的优越资源,一般都是会选择在大城市扎根落脚,大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系统化、专业化。这是吸引年轻人的一大条件。而县级文化馆这样的地方级文化馆更多的是年长的专业人员因为县级文化馆的设备老旧,年轻人员操作没有老者熟练。二是年轻人才的培养不积极。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不多,很多也就是像排名很靠前的大学校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这种专业性的文化没有做好宣传工作来吸引年轻人才。

(三)县级文化馆的管理体制不严谨

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生存环境和活态族群。只有在这两种特定的先决条件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稳定地按照历史规律延续。只是如今很难找到在这种稳定状态中生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政府行为的介入、调查员和研究人员的深入还有商业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伤害。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稳定状态被打破,封闭状态被破坏,之后再好的抢救手段都很难让其回到原汁原味的状态。当然,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后人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发现前期就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原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生存环境消失

县级文化馆的管理人员大多是由业务人员提拔上来的,他们基本上都缺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因为缺乏指导盲目实践的结果可想而知。他们的管理体制过于形式化,加上管理高层的不重视导致县级文化馆得不到发展。

三、县级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一)把握机会,展示文化遗产

地方文化馆像县级文化馆它本就是县级政府为了宣扬以及保护本土文化而建立的,目前一般规模都不是很大,而且一般的文化馆都离市区较远,这对于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在这样的条件下,政府更应该加强县级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积极向全世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进长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洪一平(15.57)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司毅铭(15.60)

(三)培养大量的后起之秀

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年轻力量的涌入,年轻人才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的工具。大部分的研究人员普遍年龄在50岁左右,每一代的研究人员都具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见解,随着国家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年轻力量的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后人的保护,更需要传承。传承不仅仅是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还有一种更广阔的途径——走向全世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发展已经不限于在国内,从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打开大门开始,人们就已经意识到闭关锁国的危害性。之后就发展出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向沿途国家展示了我国古老文化,将我国优秀的历史宣扬了出去,精美的瓷器、绝妙的丝绸工艺……在向世界展示这些精美绝伦的物件的同时,也把制作的工艺传承给了国内外各个能工巧匠,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同样的道理,在现代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文化传承给世界上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文化不分国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财富,这是中国走向全世界的重要途径。

(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从另一种层面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艺术,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概念,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精美艺术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随天地阴阳合一,天地万物随混沌生讲究天人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存状态就是在原始封闭状态下成长,鲜被外界破坏。好在因为它的成长地域条件一般都是在偏远地区,不被城市的灯红酒绿打扰。但即使研究人员很仔细地进行保护,一旦面世,多多少少都会被政府或研究员或商业影响。这就显示出了在面世之前就得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便于后期止损。

(五)强化工作人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在经久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结晶。而且各族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维系不同民族的感情纽带。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在文化馆工作的文化员更是要有一颗爱护的心,每一个工作员都需要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精神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充分地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四、结束语

县级文化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觉跟随党的领导,积极跟进政府的相关政策,不落后、不退步。完善相关体系,制定更加优化的政策规定,完善基础设施,主动追寻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化文化人才建设,广纳贤才,培养更多的新鲜专业力量。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最珍贵的文化,不仅是手艺人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文化馆要明白其在保护和传承文化的主导地位,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这是每一个县级文化馆的重要职责。

本文设计的新型智能婴儿车集成刹车连锁,智能指纹识别一体。环保型蓄电池进行供电,同时各个传感器能够起到对信息的掌控作用。而且能够对婴儿的安全性起到提升加强的作用,能够以现有技术跟实践操作水平拼装成成品,指纹识别与触摸式传感器综合控制刹车能够实现,并且在蓄电池板的持续供电下能够实现续航功能,加速度传感器也可以进行对刹车系统的控制。通过集合各部分构成婴儿车安全系统,能够使婴儿车正常使用并达到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

[1]杜远忠.文化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策略[J].艺海,2018 (05):129-130.

[2]李强.地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10):236-237.

[3]杨术.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7(13):3.

[4]朱丽莉.地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研究[J].大众文艺,2011(12):180.

[5]李建丽.论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2):29-30.

中图分类号 :G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18-0161-02

作者简介 :杨海云,男,汉族,云南宾川人,群文馆员。研究方向:非遗保护、灯光音响服务。

标签:;  ;  ;  ;  

论县级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