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道路来讲,它除了要承担该地区的交通压力之外,同时还担负着景观功能等其他的功能。不过从本质上来看,它的服务主体终究是人。通过细致分析可知,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道路设计工作开展并未很好的体现这一主题。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以满足车辆和交通需求为主要目标,忽略了安全和人性化要求,很显然从长远来看这是极为不利的,不符合可持续理念。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安全
1 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平面线形的影响因素
平面线形公路的最典型代表便是直线形公路,有国外技术资料曾提出过:一次性直线路程的最远距离在短于3 min行程的情况下对行车安全最为有利。对于当今的高速型公路工程,如果按选择最高时速120 km/h核算,3 min的行驶路程是6 km。但是通过对我国平原区域道路网的考察得知,很多局部路段的一次性直线式延伸距离均超出了6 km,有的甚至超过10 km之上。如果直线形公路区段过长过远,将直接对司机的驾车安全体验造成影响,直线区段过长,景观也会相对单调,司机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精神懈怠,甚至会短时间打盹,一旦出现开车精力不集中,在遇到紧急状况时便容易手忙脚乱,判断失误,甚至引发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
1.2 竖向曲线形的影响因素
竖向曲线形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竖向曲率半径与司机的视野范围以及视距是正相关关系,半径小视野范围也相应变小、视距极速缩短,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竖向曲线半径短,会导致司机视线距离变化不连贯,当突然转换公路曲线形态时,驾驶者会产生悬空驾驶的幻觉,在这种幻觉里驾驶者很难去准确控制行车的方向。因此,公路结构的竖面曲线形态设计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方能确保行车的安全性:1)竖面曲线弧度具备应有的竖曲线半径;2)必须具备相应的长度,最小坡长不能低于10s的行驶车程。
1.3 纵向坡度的影响因素
纵向坡度对行车安全性影响重大。如果纵向坡度变化过大,那么就会使得行车的速度变化过大,这样容易出现两种情况:1)上坡时会因坡度过大而导致车辆熄火,出现车辆溜坡的状况;2)下坡时若坡度过大,一旦车辆出现刹车失灵的故障,那么极易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另外,如果纵向坡度过大,那么也会使得驾驶者控制汽车的难度增加,如果碰到紧急情况,也极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1.4 视距变化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出于行车安全的考虑,驾驶者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保证车辆前方视野宽广,这样可以及时躲避前方迎面车辆或者障碍物,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必须要看到的这一段短的距离便是驾驶视线距离,简称视距。在驾驶过程中驾驶者应保证最短行车视距。较好的视距条件有利于驾驶者随时观察路面情况,正确控制行车方向和速度,更为重要的是,视距条件也决定了驾驶者是否有足够的有效的操作时间。如果视距过短,那么极其容易出现下面几种交通事故:1)弯道行车时,树木和建筑物很可能遮挡弯道内侧行车视距,驾驶者的视野受到影响;2)凸形变坡路段行车时,尤其是上下坡连接处的竖曲线,很容易阻碍驾驶者的视线,也极易出现交通事故。
1.5 隧道的道路设计
隧道口作为连通道路敞开段与隧道半封闭段的咽喉位置,也是事故频发路段,事故频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事故多发于夜间;驾驶者不熟悉路况;隧道内随意超车停车;雨雪天气导致的路面湿滑等等。事故主要是由于三个因素造成的:隧道断面与道路断面宽度有突变、道路光照强度有突变、道路限速有突变。例如2017年,某道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满乘客的大巴车在行驶过程中正面撞上了隧道入口的墙壁上,造成多人伤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事故发生后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更关键的是,事发路段西汉高速已经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十大危险路段”。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隧道外的道路断面宽度与隧道内宽度突变明显,隧道外护栏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反而起到了误导的作用,且与隧道内壁并没有进行过渡连接设计,造成隧道外侧墙外露,外侧墙面没有设置防撞设施,导致车辆与墙面正面相撞,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隧道内外光照强度渐变设计与依次渐变限速设计,以及隧道口路面抗滑设计。由此可见,道路的勘探、设计和施工等环节,都应该将安全摆在第一位。
2 公路安全设计安全技术措施
2.1 设置道路标志
道路标志在公路设计中是最常见的,其最大的作用便是提示或者警示前方路段信息,向驾驶者提示前方事故多发路段,从而引起驾驶者的重视,谨慎驾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路面较宽的一二级公路,通常路况条件比较好,道路标志也只是提醒驾驶者限速,不可随意超车。在交叉口地区会设置减速带以及频闪灯,起到提醒驾驶者减速慢行,注意路口车辆等安全提示的作用。
比较宽阔的一二级公路,路况条件通常情况下都很好,道路标志则主要起到提醒驾驶者不可超速和随意超车的作用。在距离交道地区尽可能设置减速带以及警告标志,并且设置频闪灯,用于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提示。如果遇到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雨天或者雾天,需做好道路标志设置,起到警示作用。
2.2 护栏、隔离栅的设计及选用
护栏和隔离栅对交通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发生二次事故和性质严重的交通事故情况下,护栏和隔离栅能够起到对事故的预防和减轻严重程度的作用。在我国道路设计中,大多采用的护栏形式为W形波形梁半刚性护栏,W形波形护栏的韧性和刚度是极强的,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这种护栏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碰撞能量,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碰撞对车辆和人员造成的伤害程度。除此之外,护栏和隔离栅的视线诱导作用也是很突出的,在行驶中可以引导驾驶者的行车方向。另外桥梁外侧护栏,应保证其刚性,这样可有效防止车辆在事故中跌落到桥下。
2.3 轮廓标设计
公路设计中通常会使用轮廓标来对驾驶者的视线进行诱导,尤其是在一些边界线和危险路段,通过设置相应的轮廓标来告知驾驶者前方路段的状况,驾驶者提前看到这些提示道路信息的轮廓标便于提早做好相应的准备应对前方路段状况。另外,在夜间行车过程中,轮廓标对于行车安全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能够对前方道路进行明确的提示。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要注意前方轮廓标的提示,以便分辨清楚前方道路的走向和障碍物,最终确保驾驶的安全性。
2.4 隧道工程改善对策
隧道是公路设计中的关键和重要的一环,隧道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隧道内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加强隧道设计至关重要。洞口外混凝土护栏向隧道洞口过渡,并使护栏迎撞面与检修道内沿平齐;路面要设置标线并逐渐过渡到左侧,对车辆的行车方向起到诱导作用;在夜间行车和恶劣气象条件下,隧道两端要有专门的照明引导设施,达到道路光照强度的渐变;进隧道之前的道路要设置减速标志和减速带,引导司机在进隧道之前将车速降到限制速度范围之内。
3 结语
安全意识需要完全贯彻到整个公路的勘测、设计、施工中,并对施工路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做好公路设计,以期减少公路投入使用后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交通事业的顺利发展以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学谦.公路设计中的交通安全因素[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6):25.
[2]王恩新.道路硬软件方面的安全因素及对策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4):37-39.
论文作者:林子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驾驶者论文; 隧道论文; 道路论文; 视距论文; 行车论文; 护栏论文; 公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