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禹 双鸭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 要】目的:分析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 CT 诊断的腰椎小关节退变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小关节半脱位11例(22.9%),关节突增生肥大 23 例(47.9%),关节面矢向变化 28 例(58.3%),关节囊钙化 29 例(60.4%),关节真空 30 例(62.5%),骨赘形成33例(68.75%),软骨下骨骨质疏松35例(72.9%),关节间隙狭窄不平48例(100.0%)。结论:螺旋CT扫描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异常改变,能为腰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CT表现
【中图分类号】S857.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104-01
腰腿痛是中老年群体常见、多发疾病,具有病程长,诊治难度大等特点。腰腿痛临床诊断过程中多因医务人员考虑腰椎间盘突出而存在较高的误诊率。腰椎小关节退变是腰椎退变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引起患者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1933年Ghormley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症。临床实践证明,腰椎小关节退变行诊断具有征象特点清晰、检查无创等优势,临床诊断价值极高。选取近年来收治的4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腰椎小关节退变临床诊断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一2015年3月收治的4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42一 79岁,平均年龄为(56.8士2.4)岁。临床主要症状为下腰部疼痛及坐骨神经痛,常在前屈、后仰等变换体位时疼痛加重,伴有大腿外侧牵引性痛,呈进行性加重。查体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局部压痛,直腿张力性体征阳性。腰腿麻木 6 例,腰腿部疼痛不适 36 例,单纯腰部疼痛 16 例。
1.2 方法
扫描采用GE Prospeed EⅡ全身CT扫描机,层距、层厚为3mm,常规行 L3~4、L4~5、L5~S1椎间盘扫描,根据临床特殊要求及定位片观察椎间隙狭窄情况,部分加扫 L1~2、L2~3椎间盘,分别用软组织窗和骨窗照像打印胶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小关节半脱位 11 例(22. 9%),关节突增生肥大 23 例(47. 9%),关节面矢向变化 28 例(58. 3%),关节囊钙化 29 例(60. 4%),关节真空 30 例(62. 5%),骨赘形成 33 例(68. 75%),软骨下骨骨质疏松 35 例(72. 9%),关节间隙狭窄不平 48例(100. 0%)。CT表现:⑴关节突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⑵两侧椎小关节不对称。(3)椎小关节间隙内真空现象,即椎小关节腔内可见气体影。多为条状,CT值-500~-700之间。(4)关节囊肥厚或钙化。为关节腔内外侧均质性致密影。(5)关节不稳。当关节间隙两侧不等宽表现较明显时,可出现椎体的相互错位、旋转及滑脱(不超过1°),同时引起生理曲度和椎体序列改变。(6)合并其它病变有椎间盘突出、膨出,椎体骨质增生及骨赘形成。
3 讨论
腰椎小关节退变是由于关节软骨退变所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多发生在 40岁以上的成年人。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主要病理开始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由于机体的代偿性修复导致软骨下骨质增生,引起关节面增厚、硬化和关节边缘骨赘,从而出现关节变形,对位不良,关节间隙和侧隐窝狭窄,亦可引起椎间孔及椎管狭窄[2]。这时,骨性关节面暴露,继而产生骨皮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同时,关节囊松驰,导致小关节半脱位或对合不良;如关节软骨为局限性或多灶性坏死,其周围残存的软骨细胞会增生形成很多大的软骨细胞团,使关节软骨增厚,在CT上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或宽窄不均。如为表、中层关节软骨坏死,深层软骨细胞可增生肥大,加之血管入侵,可使关节软骨再度骨化,在 CT上表现为小关节增生、肥大、畸形。当发生关节软骨下骨吸收时,CT表现为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小关节骨质囊变的病理改变是囊变区为骨缺血坏死被肉芽组织吸收,周围有反应性骨增生。骨性关节面局部增生也可使关节间隙局部变窄。而关节滑膜增生嵌入关节腔内与坏死软骨面粘连可使关节间隙局部增宽。滑膜增生、骨化也可使小关节肥大变形,同时增生的滑膜可化生成骨和软骨向关节腔内突入,并有蒂与之相连,当蒂断裂后即游离在关节腔内形成游离体,CT易于发现[3]。腰椎小关节脱位时可因关节面错位、间隙增宽,导致周围组织内的气体被挤压进入关节内的空虚处,形成关节内透亮区,即真空征。“真空征”不仅是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表现,更提示腰椎退变滑脱。
目前,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 CT 检查。虽然临床上对于腰腿痛症状的诊断经常会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但随着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螺旋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腰椎小关节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在结合临床症状的基础上能够区分患者是椎间盘源性疼痛还是小关节源性疼痛,或者是椎体韧带造成的疼痛,这对于腰椎小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对体型较胖的患者,可加大扫描条件,使病变区能清晰地显示,必要时,可对图像进行回顾性重建。在观察图像时,要将骨窗和软组织窗结合,以提高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检出率[4]。总而言之,采用螺旋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进行检查,具有检查过程无痛苦、图像清晰等临床优势,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绍权,叶军,陈雪莲,邹时林,匡永才,刘永斌.腰椎小关节退变性损害的临床CT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01:115-122.
[2] 杨小立,强永乾,侯海涛.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01:23-25+29.
[3] 韦菊临,梁桂录.腰椎小关节真空现象对腰椎滑脱的CT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2,03:263-264.
[4] 赵云,张海波,徐霖,陈伦刚,王开华,许鉴.提高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的临床认识[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01:97-104.
论文作者:徐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关节论文; 腰椎论文; 软骨论文; 间隙论文; 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真空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