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论文_吴津

天津市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300010

摘 要:本文通过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的实践和探索,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教师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以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生为本,践行分层教学法;以生为本,因势利导。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对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以生为本 分层教学法 自主 探究 因势利导

一、以生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得到指导,从而有利于个性的激发。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积极情感又会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对问题进行大胆探索、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个性和特长。

二、以生为本,践行分层教学法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成园丁。每株植物的个性是不同的,园丁把喜阳的花放在阳光下,喜阴的放在荫蔽处,而不是一概而论。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它们才能茁壮成长。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在用同一种方法去教育一个班级的同学。教师不是普通的园丁,是塑造人的园丁,是辛勤而智慧的园丁,我们培育出的“花朵”应该是千姿百态、争相怒放。成功教育表明,每一个正常儿童只要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都会获得发展,取得成功。分层教学正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出发,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挖掘他们的个性潜能,使其在原有基础上都有发展,最终达到人人合格。

所谓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强调几点:1.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2.分层次;3.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根据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针对学生(一个会计班由五年一贯、3+2、职专三部分学生组成)层次差异、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并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1.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因此,课堂教学应实行弹性分层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分层。教学过程分层,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B、C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B、C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注重层次性、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设法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

3.课后作业分层。布置专业课作业,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切忌在教材所编习题中任点几题让学生“一锅煮”。而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同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以生为本,因势利导

首先,只有教师的敏感性和探究性被激发了,才有可能激发学生,使其拓展个性。教师应当随时去关注生活中的专业技术,随手搜集一些新奇的东西。我的一些新奇东西都被搬上了课堂成为教具、成为小课题、成为试题。这些东西先激发了我,转而传给了学生。这不就是潜在的互动,最好的因势利导吗?都在探究,才是真正的探究!

其次,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常常能够起到触动学生积极性,拓展个性,引发探究的积极作用。

尊重和欣赏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必然会激发其智慧不断闪现。希望专业课教师能够切实转变角色,真真切切地倾听学生的声音,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那么,在专业课教学中,我们听到的将是个性化语言,看到的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景象,实现真正的以生为本!

论文作者:吴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  ;  ;  ;  ;  ;  ;  ;  

刍议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论文_吴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