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255200
摘 要: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化学课中的探究性学习给化学课带来了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他们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交流表达探究合作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化学课堂 问题导向 合作交流
一、探究式学习的概念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杜威就提倡科学探究的教育功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国家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其方法和理念,始终把学生的自我能动性放在第一位,由学生主导学习的全过程。
二、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总策略
1.科研的“形”“神”有机结合。科学教育要面向真实科学就必须首先呈现科学探究的“形”,只有模拟科学探究的形,才能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规可循,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科学研究的“神”,即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要体现探究的神,就必需要有求知精神、探索精神、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
2.探究式学习需要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探究式合作学习的保障,教师只有发扬民主,给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学生才会自己去思考、探究、参与、合作,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课堂中学生偏离的地方,教师也要巧妙地处理,既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又要正确引导他们的积极性,不断鼓励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思维和兴趣。
3.把科学探究与知识建构有机融合。《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无论从目标设定还是教学组织过程、教学组织形式都应体现建构知识与科学素养的并用,启发思维,落实方法并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
三、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所有探究活动的开始。那么如何提出问题呢?笔者认为,为了提出一个问题,一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情境;二要让问题落在“最近发展区”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
2.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和操作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建构体系形成假设,否定一些猜想的结果,得出比较合理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猜想和结果,根据结果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对猜想进行验证。而后把验证结果与假设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
3.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实验是化学课程中最重要也最常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观察,是为了对假设进行检验,比直接观察更具结构性的方法,通过此过程为最终得出探究的结论找到事实实例和依据。同一个实验由于假设不同,观察角度和侧重点也不一样。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相应的实验观察,得出结论。
4.得出结论,交流分享。在观察实验结果,搜集相关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科学的解释与结论。把解释与结论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提出新见解。科学的解释要同自然或实验所得数据一致,同时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批判性推理和逻辑推理,经过加工与整理,对假设做出判断,确定结论,进行反思,做出评价。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分析整合,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应贯穿整个过程。学生间相互讨论各自对问题的解释和对结论的理解,从而达到知识共享。这样还有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加强对实验证据的分析能力,把原有的科学知识和现在的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知识建构。
5.评价、反思归纳与总结。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的内容除了探究性结果之外还有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兴趣、感悟、体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的环节中,还得将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归纳与总结是将科学结论系统简要地梳理和强调并适当变成应用结论的过程,目的主要是落实双基,也为学生后续的探究提供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对探究方案和结果进行反思,主要反思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合理,简洁,有没有违背科学探究的规则。对探究结论的反思,主要是反思这个结论与权威或现行结论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通过反思,学生既可以对问题解决的技能进行一次检查,又有利于这些技能在相关问题情境中的进行迁移和重新组合。
参考文献
[1]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
[2]周新桂 费利益 探究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3]朱智贤 林崇德 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论文作者:阚方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结论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评价论文; 情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