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境教学论文_熊,斌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境教学论文_熊,斌

熊 斌

(大竹县竹阳镇青年路小学 大竹 635100)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也频繁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但是,不难发现,在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老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为学生精心创设诗情画意般的课文情景,听音乐、唱歌、跳舞、画图、看多媒体录象等,情境多样化,学生活跃异常,但却偏离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忽略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及知识、态度、情感、过程、方法的全面教育。

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教学情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使语文生活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语文学习的最佳情境就是生活,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锻炼,促成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需要勉力为之。即使是课堂上新课文的学习,也都可以融入生活实际。例如,小学语文中的《三字经》、《论语》等,应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在生活中去体会,与生活实践接轨。在生活中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鼓励学生认姓氏字,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认识一些常用姓氏,而且认识本班同学的姓氏,认识身边最常用的汉字;语文园地四鼓励学生认牌匾字,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儿童随时注意生活中的汉字,主动识记生活中的汉字,沟通了课本识字和生活识字两个系统。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材料中,大量地亲身接触语文知识,激发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语文形象化

语言文字毕竟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学生在理解一些文章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借助影像图画,则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影像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可以说,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课堂教学时可以用一组组的镜头甚至是一些影视的片段来展现文章所表达的内涵。通过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自我调控与评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学习中体验感悟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们很自然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三、用语言描绘情境,使语文生动化

当情境在学生眼前展现时,假如缺乏老师语言调节支配学生的认知活动,那么儿学生往往会热衷于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整个情境的感受。形象与词的分离,就难以使学生获得确切的丰满的感性知识,更不易激起与教材情境相一致的情感活动。因此,在情境出现时,老师要伴以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的效应。

以语言描绘情境,教师运用语言具有相当的示范性要求外,还需具有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及可知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地和老师、文本展开对话。然而教学手段作用的充分发挥,源于理性思考的深入,教学实践的创新,语文教师必须明确目的、恰择时机、精选内容、丰富手段、扩展主体,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使其形真、情切、意远且理寓其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发挥最大效用。

论文作者:熊,斌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9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7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境教学论文_熊,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