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过程应用亚低温及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2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应用亚低温及体位护理的方法,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患儿护理效果。结果:治疗护理前两组患儿GCS评分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护理后,虽然两组患儿GCS评分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护理期间应用辅助通气、医院获得性肺炎以及抽搐发作的病例数明显要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过程,应用亚低温以及体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昏迷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亚低温;体位护理;小儿重型颅脑损伤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属于危重疾病,这也是儿童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病死率大约为15%~20%[1]。小儿重型颅脑损伤虽说在目前使用各种器械能够有效治疗患儿疾病,同时降低患儿的死亡率,但即便这样,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死与致残率依旧要比其它疾病高[2]。为此,近几年临床中将研究的重点放置于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上,希望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以降低患儿致死与致残率。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就是近几年兴起的颅脑损伤护理方法,该技术在成人颅脑损伤中作用突出,获得医生与患者的肯定,但是在儿科中的应用报道却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就探讨了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亚低温及体位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主要使用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的GCS评分均在8分以下,患儿无明显的心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损伤,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2±1.3)岁,致伤原因:9例为车祸致伤,6例为坠楼伤,6例为击打致伤。对照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为(5.3±1.2)岁,致伤原因:10例为车祸致伤,6例为坠楼伤,5例为击打致伤。比较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血氧检查、血压检测、凝血功能检测、CT检测等,岁患儿的病情进行明确的诊断。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保证患儿的气道通常,为患儿进行有效的供氧,如果患儿呼吸比较困难,则可以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常规降低患儿的颅内压,以便改善患儿的脑循环[3]。同时在治疗过程给予患儿合适的营养支持以及防感染护理,如果在治疗期间发现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以便做及时的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及体位护理,使用的降温仪购至安泰公司生产的ZJL-200型颅脑降温仪,以便将患儿的头温以及肛温维持在32~34℃,使用降温仪治疗3至5天后,在12小时可以能够将患儿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在降温处理后,给予患儿良好的体位护理,主要采取患儿半卧位,将患儿的头部抬高20°~30°,采取侧卧位时,将患儿的头部放置与枕头,保证患儿的头稍高于身体,并且患儿口部位置应稍低于咽喉部,这样便于口腔以及鼻腔部位的分泌物出现引流问题。
1.3 观察指标
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患儿治疗护理前后昏迷程度进行评分,评分分为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三个方面,总分为15分,其中满分为正常,13~14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最低为3分,最高为15分。此外观察两组患儿应用辅助通气、医院获得性肺炎以及抽搐发作等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使用()、(%)表示,用t与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GCS评分比较
治疗护理前两组患儿GCS评分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儿GCS评分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由于体质的原因,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颅脑损伤情况,这也是小儿致残与致死的危险因素[4]。目前,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常常采取降低患儿颅内压、改善患儿脑部循环以及对患儿进行营养支持的保守治疗方式。而在治疗过程中,小儿却容易出现颅高压、抽搐、获得性肺炎等并发症,这对患儿的康复有较大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也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主要针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导致的脑组织缺氧以及脑血流下降等问题,使用亚低温降低患儿的脑代谢率,相关研究显示,患者体温每下降1℃,脑代谢率就可以降低6%~7%,而脑代谢率的下降,可以使颅内压及脑血流得到显著改善,进而降低脑水肿及脑损伤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良好的体位护理主要是预防脑水肿病情的加重,有效改善脑循环,促进患儿意识恢复。此外,良好的体位护理可以防止胃部吸收物出现反流的情况,避免气道阻塞问题发生,同时还有利于引流出咽部口腔分泌物,降低肺炎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使用了亚低温及体位护理,患儿的昏迷情况得到缓解,同时在护理效果上,观察组患儿应用辅助通气、获得性肺炎以及抽搐发作的病例数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结果充分表明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可以促进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恢复,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不良并发生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应用与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平元,王文章.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23(09):43-44.
[2]王桂华.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7):92-93.
[3]陈育光.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外科治疗[J].中外医疗,2013,5(17):82.
[4]薛小丽.不同康复介入时间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8(18):282-283.
[5]黄博婷,林丹.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4(29):273-274.
论文作者:王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患儿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小儿论文; 体位论文; 低温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