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子女经济商数的主要培训者_财商论文

父母是子女经济商数的主要培训者_财商论文

父母是孩子财商的首席培训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训师论文,首席论文,父母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你的孩子花钱合理吗

      9岁的涛涛读三年级,为了要零花钱的事情,跟爸爸妈妈吵过几次架了。涛涛的爸爸忧虑地说:“我们每周给50块零花钱,他还经常不够用。本来是怕他有时吃不饱,谁知道他不是买些不饱肚子的零食,就是买些乱七八糟的玩具,还总是回家说哪个同学的什么东西特酷,如果我们不买他就发脾气。”

      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规划、爱攀比……不少家长头疼孩子的这些小毛病。《2012中国少儿财商调研》白皮书显示,3/4的儿童不差零花钱,但是超过1/3的孩子花钱是笔糊涂账,不记得自己花在什么地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洪明的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之间知行不统一的现象比较突出,比如97%的儿童都赞同节约,但实际生活中他们的浪费现象非常普遍;不少儿童对金钱的意义认识不正确,超过一半的儿童认为“有钱没钱不重要”,甚至有5.2%的儿童认为“有钱会变坏”;同时,不少儿童缺少必要的经济活动,花钱由家长包办的现象严重。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中国人富裕起来的时间不长,上一代人拼命劳动才能求得温饱,普遍节俭,缺乏投资意识。这一代的家长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小时候基本无财可理;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文轻商、重义轻利”等思想的流传,他们对理财的意识与有限的知识都是慢慢在生活中摸索得来,不少成年人都没有学会很好地理财,近年来“啃老族”、“月光族”、“卡奴”等年轻群体日益扩大就是明证。随着社会的发展,衣食有了基本保障的家长们给孩子的零花钱多了起来,但给钱的同时,缺乏帮孩子学会正确理财的配套管理。

      2011年发布的《中国平安国人财商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财商刚过及格线,平均得分仅为60.1分,并表现出高态度、缺知识和低行动的特点。大人们都没学好,又如何指导小孩子?

      此外,一些家长过于宠爱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吃自己小时候吃过的苦,简单地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有一些家长本身就认同了诸如“有钱就有一切”的价值观,或者将金钱与学业挂钩,或者用钱来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如此价值观引导之下,对孩子财商的培养自然就堪称可忧了。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简称FQ)”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罗伯特·T·清崎提出的,他认为,“财商”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属于整体智慧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能力:正确认识金钱及其规律的能力;正确使用金钱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对金钱的观念、知识、行为。现在,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西方某些教育学家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

      孩子的财富行为关系到道德行为,财富价值观关系到人生价值观,孩子的财富创造能力则关系到小至家庭大至民族的幸福创造力。对儿童进行早期的理财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理性、适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不仅能够解决孩子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面临的关于金钱与财富的实际问题,而且可以引导孩子从小学会规划梦想和管理人生,这将成为他们受益终生的重要财富。

      几个妈妈的财商培养实践

      北京妈妈小栩是个普通公务员,儿子坦坦8岁,正读二年级。坦坦在5岁多和6岁多那年的春节期间,跟妈妈一起在老家县城的广场卖过玩具。妈妈先带着坦坦去玩具批发市场进了6种货,预先讲解盈利和亏本的概念,为了让坦坦方便计算,商定玩具价格只有5元和10元两种,还交待了如果人家还价应该如何应对之类的注意事项。

      适逢假期,广场上挤满了卖各种吃喝玩乐物件的摊贩,坦坦的小摊被淹没在其中,半个小时过去也没卖出一件。妈妈和坦坦商量后,将地摊挪到一个不那么喧闹的拐角口,很快生意就找上门来——一个小妹妹央求她奶奶买一支泡泡棍,奶奶过来问多少钱,坦娃一紧张竟然忘记了,妈妈只好代为回答。很快生意多起来,坦娃开始变得大方一些,9毛钱进价的泡泡棍,坦娃开口价有时5元有时10元,都有人买。更多人聚拢来,坦娃不再羞涩,主动招呼人家:“过来看看玩具吧!”有一个小朋友喜欢上了小工程车,缠着妈妈买了5个还不肯走,哭着要把10个全部买下,坦娃也哭了:“不卖了不卖了!”大家都愣住了,原来他也喜欢这个小车,想留下一个自己玩。

      这天坦娃高兴坏了,自我总结了一番:泡泡棍卖得好是因为比别人的造型更酷;旋转陀螺质量太差,下次不能进货;小飞箭虽然看着不错,但由于自己不会演示卖得也不多,今后要多了解……3天时间,坦娃共卖了60元钱,比库存的玩具成本略多一点,妈妈说这已经可以叫首战告捷,奖励坦娃自由支配这些钱。坦娃乐得将剩下的玩具全部送给了路过的小朋友,其中一个小朋友特意回赠一个棉花糖。

      小栩说:“经过两次摆摊后,有时候他想买什么我们不同意,他会很男子汉气地说下次摆摊去挣钱了自己买。此类活动有机会我会继续做,希望达到的目的有三个:锻炼与陌生人的交往能力,切身体验做生意这种职业,最后才是财商。理财和与人打交道,往大了说可以称为学问,摆摊只是一种感性引导,不能寄希望一两次就使孩子有质的变化。”

      小栩如此重视对孩子财商的培养,与她的个人经历分不开,她从小到大被要求的都是好好读书,大学毕业后遵从父母的意愿考上公务员,但她时常感觉这样刻板的生活不是自己喜欢的,曾经尝试在业余时间与朋友一起批发睡衣赴夜市练摊,也折腾过进口奶粉或是帮朋友推销红酒的生意,虽然没赚到钱却感觉经历可贵,同时也深感自己从商的局限和不在行,因此希望孩子能从小多一些体验,为今后的生活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

      大多数妈妈没有小栩这样重视,即使有意培养孩子的财商,也基本停留在观念和知识的阶段。“家长普遍比较重视儿童理财教育,但同时普遍感觉缺乏有效手段;非常重视理财教育中德性的目标和内容,不重视以挣钱为目标的尝试投资性内容。”洪明的这个研究结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鼓励节约的观念,以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道德思想,“无奸不商,无商不奸”等贬损商人形象的评价分不开。“士农工商”,中国传统职业分层中,商人一向排在最后。时至今日,老百姓对成功商人的复杂心态用一句流行的网络语可以准确描述:羡慕嫉妒恨。

      云南的小诺妈,近来正被“是否让孩子尝试赚钱”的事情困扰着。8岁的女儿小诺读二年级,平时妈妈虽然灌输过不少节俭的观念,但小诺仍然时常买一些只玩一两次就没兴趣的东西。为了鼓励女儿做家务,妈妈说洗碗和扫地一次分别可以得到5元钱,起初小诺有积极性,但赚到20元或是足够买某样东西的钱之后,就不再干了。去年寒假,妈妈打扫卫生时建议小诺把房间里的20多只陶艺品处理掉,女儿不同意——那是她6岁开始上陶艺班的成果。妈妈嫌这些东西太占地方,小诺忽然提议说:“我把它们拿去卖了!”妈妈说:“你能卖得出去吗?”小诺信心满满地决定找好朋友一起卖。

      周六上午,妈妈带着小诺和好朋友来到一个广场,帮忙摆好摊后就在远处观察。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有城管来制止,小诺妈赶紧帮孩子们转移到一个小公园。这些标价三五元的碗碟、花瓶、笔筒和机灵可爱的孩子惹来不少大人驻足,有人逗问:“这些东西是你们自己做的吗?”小诺大方地回答是,从容应对着讨价还价,一天下来竟然卖出12个,收入52元。小诺非常骄傲,跟好朋友每人买了一个笔记本和一些零食。这次练摊后,小诺感叹:赚钱挺不容易的!此后买玩具她会有所比较选择,节约的观念增强。但另一方面,她似乎变成了一个“小财迷”,“总想着把家里不用的东西卖掉挣钱,或者用自己的压岁钱批发小玩具来卖,甚至订下目标赚一万元!我感觉她变得复杂了,不知道这种做法好不好,只能尽量说服她在寒暑假做,周末不要去。”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浙宁建议:“小诺妈妈的担心主要是出于自己价值观的冲突,一方面是对商人身份的不认同,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学会珍惜财富。其实完全可以这样处理:一是对孩子所赚的钱进行引导,除了自由支配外,让孩子规划一下储蓄,并做一定的公益活动或是感恩反馈,比如给困难的同学捐助,或是为长辈买礼物。让她懂得钱的美好价值,学会自我规划、学习延迟满足等等;二是对她的体验进行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约定,例如只在寒暑假做,平时用其他的丰富活动吸引她的注意力;三是与她一起讨论、感受体验过程中关于社会性的学习,比如与人的交往、社会责任的体现等。”

      关于做家务是否应该用金钱刺激、怎样刺激更有效,是不少家长的困惑,徐浙宁对此的建议是:“家务是否采用奖励都可以,重要的在于规则确定。但孩子的确会有如小诺这样行为不坚持的现象出现,因此最好不要直接用现金刺激,而是用代币,例如小红花或是点数之类的,攒够一定数目可以实现某个愿望,一周兑换一次。连续做可以加奖励,不连续就扣减等。”总之,原则性的建议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培养财商要做好三点:有资本、有目标、有规划。

      其他国家和民族怎么培养孩子的财商

      让孩子知道钱从哪里来,正确地支配金钱,进而懂得创造财富,是不少西方国家家长的育儿理念。理财教育正是萌发于美国上世纪“大萧条”之后保险业的兴起,其标志性事件是美国国家经济教育特别工作组于1961年发表的《改进中学经济学教育的建议报告》。

      比理财能力更加上位的概念是财商。美国把财商教育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人生幸福计划”,让孩子及早学会赚钱、与人分享钱财以及依法纳税,培养孩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把财商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在一起。美国的学校制订了详细的理财教育目标: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做出选择;5岁知道货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13岁至高中毕业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实践活动。

      英国人的财商教育中包含诚信教育,告诉孩子信用卡的使用与社会行为联系在一起,必须负责任。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靠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到校外参加劳动赚钱。

      犹太人的财商教育思维则已经融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个人的一生是其规划的范围,个人追求、个人资源,都有理性规划,最高目标是幸福的一生,财商是其规划的总体理论。他们财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即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未来更大的回报,这几乎是犹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他们成功的最大秘密。

      现代研究认为,良好财商所达到的目标是:你不必为衣食住行的节俭而感到不好意思,因为不需要证明你有钱;你不必炫耀财富而得到尊重,因为你的人格魅力足够了;你的财富已经可以为自己和你关心爱护的人维持舒适、体面的生活。更高一层的境界是,创造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为社会创造税收和就业,获得别人的尊重。它是过程,不是结果!

      得到公认的几条财商教育箴言是:第一,具有富人心态,学会放弃,学会克服,学会走出很多障碍和阴影;第二,培养财商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获得自由,增加收入,减少财务问题,减少在金钱上的虚荣心和攀比风;第三,要解决人类面对金钱的两大问题——恐惧与贪婪,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

      学校忽视,专业机构可行吗

      8岁的小姝是南京的一名二年级小学生,学校时不时举办“跳蚤市场”的活动。“我们要几个人合作,自己租摊位、设计摊位,可以卖玩具或者书报、手工品等等,大家都很开心!赚到的钱平分,我会用一部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剩下的钱存起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钱包,存多了就可以请爸爸妈妈看电影,或者订购书报、跟同学出去玩。”妈妈笑着补充:“她今年还主动拿出一部分压岁钱给我们帮助还房贷呢!”

      学校无疑是开展财商教育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我国学校大多强调学业,一般无暇顾及财商培养。不少家长留意到,社会上有一些早教机构或是打着专业旗号的财商培养机构,不知道是否可信呢?

      记者采访了一家致力于培养儿童情商与财商的早教机构——龅牙兔,位于东莞的分部承袭了总部南京的许多课程,其中一项名为“小贝学理财”。负责人郑老师向记者介绍,这项课程主要在暑期开展,三天室内课,一天赴证券公司或银行参观体验,如开户、操作柜员机,听讲座等,实践活动则包括要求孩子设立梦想储蓄罐、赴超市买东西、卖报纸等等。“我们会先教孩子一些金钱观,例如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权利,劳动挣钱是实现幸福的手段,要学会理财规划,拿多少比例的钱储蓄,以及延迟满足,为梦想坚持等。老师会告诉孩子们自己的工资与付出的劳动是怎样的,压岁钱怎样用更有意义等等。”

      在所有活动中,卖报纸是非常受孩子和家长欢迎的一项。报纸由龅牙兔出钱购买,孩子售报所得全部作为收益,购买物品赠送给事先联系好的福利院。老师先向孩子们讲述如何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如何推销报纸,如果遇到拒绝要明白人家只是不需要报纸而不是拒绝你……这些孩子5岁~15岁的都有,五六人一组,在商场里向过往的行人推销,老师在附近,家长们只能在远处观看。

      郑老师说:“有个孩子很害羞,起初一份都卖不出去,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在老师引导后第二次就能卖出报纸,我们鼓励孩子与自己的前次相比;有一个孩子锻炼过后说:‘原来卖报纸那么困难,以后碰到别人派传单我会接过来。’以前他会鄙视人家,毫不留情地拒绝;有一个5岁的小男孩创造了一个小时内卖50份报纸的最高纪录,他爸爸非常开心,因为平时他都懒洋洋,不太愿意去陌生的环境接受挑战。”

      活动结束后,园方带着孩子把钱换成礼物,加上孩子自己捐出来的食物或玩具一起送到福利院。那里的孩子许多是脑瘫或有残疾,回来路上有孩子感叹:“觉得自己好幸福!”老师趁机引导:“想法决定情绪,用积极的想法来建立积极的情绪,同样的事情,乐观的人无所谓,不会为一件小玩具得不到就难过,其实我们得到的已经很多,至少有父母的爱陪伴在一起。”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克服害羞,增强了受挫能力,并且从中学会开动脑筋想办法,还能从辛苦劳动中建立同理心,学会珍惜。

      此类教育机构一般费用不菲,一节课收费普遍在150元~200元左右,其教育效果如何各有各话。另外,有一些机构师资力量也不一定如宣传的那样好,因此是否让孩子在这些地方接受教育,家长们可以认真观察比较,谨慎选择。

      家长能做的

      家长是孩子财商教育的启蒙者、引导者,甚至是效仿的榜样,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吴文前副教授建议,财商教育可以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如此进行:

      幼儿阶段认识钱的来源和用途,亲子共同阅读儿童财商启蒙教育读本——《穷宝贝,富宝贝》、《小狗钱钱》、《神探贝妮、威力哥哥与金融行动》等,再加上爸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3岁知道“买”是怎么回事,4岁能辨认不同面值的钞票,5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6岁能看懂价格标签,7岁能和家长一起制订他的入学或者派对花费预算;小学阶段要挣取和用好零花钱,商讨制定零花钱规则,减少浪费冲动、培养做事的计划性,尝试挣钱的活动体验艰难辛苦;初中阶段学会记账管好钱,参与制订家庭短途旅游的花销计划,共同选择家庭保险方案;高中阶段可以和孩子一起开设他的投资账户,尝试小额投资等。

      最重要的是,要将财商培养作为一项融入生活的素质培养,时时刻刻留心,相信家长们一定会找到更多适合自己孩子的培养方法。

标签:;  

父母是子女经济商数的主要培训者_财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