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颅脑损伤的急救与临床护理论文_韩静静,李松泽,郭旭,李金秋(通讯作者)

浅谈颅脑损伤的急救与临床护理论文_韩静静,李松泽,郭旭,李金秋(通讯作者)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长春 130041)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236-03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病情复杂多变,病死残率高,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在抢救颅脑损伤病人时,病情观察与临床护理极为重要。入院急救护理可深远影响患者的预后,这要求护士接诊患者后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早期发现病情的异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为治疗和抢救提供宝贵时机。

1.急救护理

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外伤病容易出现呕吐,呕吐物可堵塞呼吸道。在缺氧情况下心脏细胞和脑细胞极敏感,若长时间缺氧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出现无法逆转的病变。

为防止因呕吐引起窒息,护士应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或在家属协助下改为侧卧体位。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咽部呕吐物、血块、分泌物等,及时取出义齿,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于舌后坠者。护士要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于呼吸困难和呼吸骤停者,采用人工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通畅。鼻腔吸引不得用于合并脑脊液耳漏和鼻漏的患者。

1.2 脑疝的急救护理

颅内压升高的颅脑损伤患者若合并脑疝,可能产生呼吸困难、心跳骤停、意识丧失等严重后果。意识障碍是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出现前最常见的症状,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还可出现心率减慢、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昏迷、抽搐、瞳孔不等或扩大、去皮质强直、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等改变,最终呼吸、心跳停止。

所以,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准备好抢救物品,随时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异常改变,及时发现及时诊断早期治疗脑疝。一旦发生脑疝,护士必须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如250~500ml20%甘露醇,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激素。有时可联合应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护理,促使尽早康复。

1.3 抗休克的急救护理

因颅脑损伤患者多伴发复合伤,出现休克,及时应用各种抢救药物和保证成功抢救的前提是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为进一步抢救打好了基础。所以护士接诊患者后必须立即建立好静脉通道,采用大号的留置针为患者穿刺,对不易行周围静脉穿刺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建立两条有效的静脉通道,按照先晶体后胶体的基本原则快速扩容,同时备血。

2.病情观察

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度患者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护理复杂,死亡率高,除应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外,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的异常变化。

2.1 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如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多是脑疝的早期表现。

2.2 严密观察意识状态

意识的改变与脑损伤的轻重密切相关,是观察脑外伤的主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士应采用格拉斯评分量表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2.3 严密观察瞳孔变化

检查瞳孔的变化,可观察到是否有脑疝的形成。如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射消失,并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常是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引起脑疝的表现。

2.4 头痛和恶心呕吐的观察

如患者头痛放散至颈、肩、背等部位,并与体位有明显关系(头部抬高头痛加重,平卧头痛减轻),可能为低颅内压的表现。

恶心呕吐是中枢神经受刺激所致,如颅内压增高呕吐频繁,如颅后凹损伤或迷路受震呕吐十分严重。

3.临床护理

精心的临床护理,不仅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巩固手术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和减少病残率的重要环节。

3.1 基础护理

对颅脑损伤及其术后患者,应将床头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增加肺部通气量,并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呼吸道。

为预防压疮的发生,护士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在尾骶部和其他骨突出部位垫气圈和泡沫垫,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对于尿失禁或出汗多的患者,要经常更换床单、衣服,保持平整、干燥。

3.2 呼吸道护理

由于颅脑损伤出现昏迷的病人舌肌松弛、舌根后坠,咳嗽反射消失,下气道分泌物积滞,极易出现窒息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应为患者进行吸痰护理。除及时吸收痰液外,护士应协助病情稳定病人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 尿路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要经常为昏迷时间长、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冲洗膀胱,清洗会阴部,防止逆行尿路感染的发生。

3.4 消化道和营养护理

昏迷3d以上患者应给予鼻饲。由于病人长期不能进食、消化和吸收功能大大增加,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汁食物,应每4h由胃管注入食物,食物温度要适宜,因为过高可烫伤食道和胃粘膜,过低则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3.5 口腔和眼部护理

对长期昏迷和鼻饲患者,每天用2~3%硼酸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病员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眼睑不能闭合患者,角膜干燥易发溃疡,同时伴有结膜炎,为保护角膜应涂红霉素眼油膏或盖凡士林纱布。

3.6 高热护理

颅脑外伤可累及体温调节中枢发生中枢性高热,加重脑水肿,还可加速脑脊液分泌,增加颅内压,体温高于40℃时会降低体内各种酶类活性,造成脑代谢降低甚至停止。

降温可使脑细胞耗氧量减少,降低机体代谢,有利于恢复脑细胞机器功能。主要靠冬眠药物加物理降温,同时给予皮质激素治疗。而感染所致发热应根据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早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同时辅以物理降温。

3.7 输液护理

脑损伤急性期,生命体征不平稳,需要输液治疗,通过输液,进行抗炎、止血、脱水的治疗。输液速度不易过快,否则易引起肺水肿、脑水肿。要在30min内快速滴入250ml20%甘露醇,否则就失去脱水意义,治疗中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3.8 神经功能恢复的护理

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活动较少,容易发生肌腱、韧带退化和肌肉萎缩,关节日久不动也会强真而失去正常功能,所以护士要采取措施保持肢体功能位置,为病人按摩、协助肢体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防止关节挛缩,帮助恢复功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4.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急重,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必须要及时进行抢救和护理,否则可能导致难以恢复甚或因病死亡的发生。

在抢救颅脑损伤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按照颅脑外伤的基本救治原则,科学分工,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开展抢救工作。这要求抢救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技术,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最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生命安全。

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途中医疗监护和院内急诊救治,对于维护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和减少残障的发生,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之间需密切配合,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和护理操作,尽量缩短伤后手术时间和脑疝发生时间,突出“急”字,做到分秒必争,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观念。

【参考文献】

[1]杨素玲,马志红.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135-136.

[2]鲁林,戴新娟.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5):395-398.

[3]黄小燕,吴蓓茸,叶绿.浅层吸痰法在成人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6(2):147-148,153.

[4]王振怡.护理策略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109-111,115.

[5]锁莹莹.颅脑损伤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41-142.

论文作者:韩静静,李松泽,郭旭,李金秋(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  ;  ;  ;  ;  ;  ;  ;  

浅谈颅脑损伤的急救与临床护理论文_韩静静,李松泽,郭旭,李金秋(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