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作业布置是课后的一项教学任务。合理的布置作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余学习时间的有效性,也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学习之间的连贯性。所以,教师应当加强课后作业布置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初中语文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次;布置作业;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9)05-0055-01
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也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量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巩固训练。另外,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注意层次性,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一、深入探究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初中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依旧停留在背诵和记忆阶段,缺乏实践运用的经验。所以,在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情况时,也只是简单的了解学生的书写能力而已。为此,教师应当增加随笔训练,深入地探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比如,初次阶段的语文知识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收集学生日常听写、测试和大型考试的成绩和信息,并总结出来,为后期实施分层布置作业打基础。
二、合理实施分层布置作业
第一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主要是针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作业内容则侧重于课外的拓展训练,比如,课外阅读,写作等等,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B层次,则是以能力中等的学生为主他们的作业任务主要是以基础积累为主,拓展训练为辅。C层次的学生则是一些能力一般的学生,他们的作业主要以基础练习为主,巩固学习过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第二步,由小组成员投票,选出组长,认真检查组内成员的作业情况,并详细记录每一个成员上交作业的情况。同时,负责检查组内成员的作业内容,是否根据要求进行完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作业量的控制,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布置,以作业效率为主,禁止题海战术的作业量,加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第三步,在分层作业布置过程中,应当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习小组的作业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第四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调整作业内容。比如,对于A层次学生,应当不断加大阅读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每一天坚持随笔训练,与其他学生互相交流,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对于B层次的学生,应当搭配一些套题训练,在完成基础任务以后,进行一些课外阅读训练,提升自我的综合技能。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应当以课内的读写任务为主,同时,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为后期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并选择一些简单的阅读任务进行阅读。第五步,教师应当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变化,灵活转换小组成员,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A层次的学生虽然基础良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如果在日常的听写测试中,如果学生经常出现错误,则会被调整到B层次的学生组,如果B层次的学生能力下滑,则会被调整到C层次的学生组内。这样,既是一种竞争激励,也是一种鼓励制度。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注意面批的方式方法
1.作业批改的方式
一方面,在初中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没有及时地进行批改。反馈的时间不够及时,导致很多学生做完作业之后,都已经淡忘了整个思考过程,没有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另一方面,批改不够科学合理。虽然,很多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批改学生的作业,但是,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指导效果。很多学生依旧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应当怎样修改,以后可以怎样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为此,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批改方法,应当及时与学生交流错误,从错误中理解正确的做法,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制定合理化的辅导方案,以此更好地提高批改的指导效果。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备课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合理设计面批的内容和重点,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指导。比如,具有带领性特点的学生,教师在面批时,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具有积极性的学生,应当注重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思想较为古板的学生,则应当引导学生合理的整理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比较被动的学生,教师应当在面批时,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业中的恐惧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而对于一些比较反感学习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降低教学标准,及时挖掘学生的特点,采用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和指导。
四、分层次布置作业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分组的标准。无论任何时候,教师不要以分数来评判学生,让学生内心产生过大的自卑感,以此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第二,频繁更换学习小组成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如何使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是当前布置作业应当考虑的问题。而过于频繁的更换小组成员,既无法有效保证小组的作业完成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心态。第三,作业的批改问题。这样的布置作业方式,以及后期的批改方法,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无法按时完成批改量,则可能会导致后期的批改效果较差。所以,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应当合理考虑和设计。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合理的划分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布置合理的作业。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玲,宋秀娟.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108+110.
[2]谷友爱.初中语文作业分层策略浅谈[J].文教资料,2015(33):40-41.
[3]权文丽.试论分层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Z1):231.
[4]郑挺谊,林世美.优化作业设计 关注学生差异[J].教书育人,2010(07):36-37.
论文作者:张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层次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情况论文; 成员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