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论文_刘亚军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论文_刘亚军

双鸭山双矿医院检验科 155100

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方法 选取500分血液检查标本,对其中60份不合格标本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不合格原因。结果 不合格标本中,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样本不足5份(8.33%);容器不当3份(5%);凝血20份(33.33%);其他原因6份(10%)。同时,凝血之后血小板值从(38.25±6.56)下降到(186.32±19.56)其中白细胞测定值从(9.7±0.8)升高到(8.4±0.5)。血红蛋白从(109.56±6.5)下降到(119.56±3.6);红细胞测定值从(4.56±0.54)降低到(4.32±0.4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事血液检验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负责,对检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重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对制度化管理体系进行规范,促使血液检验的标准型得以提高。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

当前我国医疗技术进步飞快,医疗服务质量迅速提高,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医务人员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和检验,在多数疾病的诊断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直接决定着患者疾病诊断的正确率以及后续是否获得有效治疗。因此,针对大血液样本临床检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找出具体检查中存在的不合格原因,结合该原因制定相应解决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为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选取500分血液检查标本,对其中60份不合格标本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实验室中500分血液检查标本,针对这500分份血液木均通过采血科室的护士,通过一次性真空采血器进行采血,然后通过专门部门人员将血液传送到实验科。这些血液标本均是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标本。针对这些血液样品,均通过免疫、生化和细胞学方式进行检验。

1.2方法

1.2.1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因素分析

对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为:溶血,对患者进行采血之后,没能对其进行及时摇匀,或者使用的抗凝剂错误。采集的血样本较多,添加的抗凝剂含量较少。上述三点内容均是导溶血的原因。

凝血,主要是采血过程中,止血带捆绑过紧,捆绑时间过长,使用的针头太细,或者使用的针头和注射器之间连接不够紧密等。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取血的时候,没有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或者消毒液体还没有完全蒸发。使用的干粉剂没能及时摇匀,或者添加的抗凝管摇匀方式存在错误。

抗凝不全,具体采血过程中,使用的取穴试管不合格,抗凝不全,从而导致血液标本被破坏,最终导致化验结果出现错误。

送检不及时,对血液标本送检过晚,没能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检验,从而导致检验效果受到影响。

1.2.2 检验质量控制和干预

针对血液检验项目的申请进行严格规范,申请单的填写一定要具有较高规范性,字迹足够清晰,对被检验者的信息、性别、年龄和既往病史、检验项目等相关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只有这样才能允许抽取血液样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做好准备工作,对受检者进行叮嘱,要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采血,在具体取血的时候,对患者进行指导,取坐位或者卧位,从而为检验结果提供保障。对于血液样本进行采集和存储,要结合相关规定进行,通过医院中专人对血液采集工作做出相应指导,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利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计量采用t检验,计量指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5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为60份(10.2%),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样本不足5份(8.33%);容器不当3份(5%);凝血20份(33.33%);其他原因6份(10%)。针对20份凝血标本复查前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发现,凝血之后血小板值从(38.25±6.56)下降到(186.32±19.56)其中白细胞测定值从(9.7±0.8)升高到(8.4±0.5)。血红蛋白从(109.56±6.5)下降到(119.56±3.6);红细胞测定值从(4.56±0.54)降低到(4.32±0.4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导致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因素较多,从患者角度进行分析,患者在采血样之前,喝咖啡或者饮酒等,这就对检测效果带来影响[1]。对患者血液进行检测之前,相应医护人员一定要告诫须知,从而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检验准备。同时还有可能是因为药物因素导致的,在进行采血之前,患者服用了一些药物,部分药物对检测结果带来影响[2]。如肾上腺素类药物等。对此,对患者进行检验之前,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检验之前和患者的主治医师之间进行协调。

针对血液样本不合格现象,医院要建立并且规划科室相应规章制度,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和后续检验,需由两个不同医护人员完成[3]。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血液样本质量。通过正确的血液标本采集方式,对血液检测人员操作进行严格监控,对于一些不合格的血液样本而言,需要充分记录,进一步分析导致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时对血液样本进行二次采集。在采集过程中,要注重无菌操作。对血液进行具体采集过程中,需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以免在输液的同一侧采血[4]。此外,医院应当注重对相应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制定科学可行的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手册,该手册主要内容有患者在检验前的准备、检测时限和临床检验意义等[5]。

本研究显示:在500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为60份(10.2%),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样本不足5份(8.33%);容器不当3份(5%);凝血20份(33.33%);其他原因6份(10%)。凝血之后血小板值下降,其中白细胞测定值升高。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测定值降低,(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从事血液检验的工作人员,对血液进行采集和检测过程中,均需遵循认真负责的原则,注重检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从而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沈丽丽.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分析与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0):1179-1180.

[2]黄闰,陶智勇,吴佩珂,刘诗雷,刘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4):112-113.

[3]鲁红卫.500份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02):46-48.

[4]刘洪波.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因素及改进策略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3):153-154.

[5]黄杰.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3):133-134.

论文作者:刘亚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  ;  ;  ;  ;  ;  ;  ;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论文_刘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