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飞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人民医院 415900
摘要:目的:分析电子支气管镜在肺不张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不张患者45例,入院后先行CT检查,再经电子支气管镜性探查支气管后行肺泡灌洗术,分析诊断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45例均经电子支气管镜诊断与病理相符率100.00%显著高于胸部CT的91.11%(P<0.05);45肺不张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PaCO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aO2水平显著高治疗前(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在肺不张中诊断价值良好,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肺不张;诊断;治疗效果
肺不张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肺部堵塞,继而引发至少一侧肺叶内空气减少、体积缩小为临床特征的肺萎陷,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仅依靠临床表现,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但若经由X线/CT胸片检查,初步诊断难度难度不大。但由于病因不同,诊疗方案,因此需尽早明确诊断,了解病因,并给予对症治疗,能够获得一定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不张患者45例,入院后先行CT检查,再经电子支气管镜性探查支气管后行肺泡灌洗术,分析诊断结果及治疗效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不张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2-76岁,年龄平均(45.47±10.12)岁,左肺发病19例,右肺发病26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异常升高,咳嗽,胸部疼痛,咳痰以及咯血等。纳入标准:(1)入院后经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等检验措施、胸部CT,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肺不张诊断;(2)意识清楚,精神系统正常;(3)无插管禁忌症;(4)所有受检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肿瘤,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2)除肺脏以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3)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1.2.1诊断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经胸部CT检查,明确肺部病变位置;术前准备电子支气管镜BF-1T260[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2231487号]以及相应配套附件;术前5h禁食;取仰卧位,硬膜外麻醉,经患者口、鼻送入电子支气管镜后,穿过口咽,进入支气管,探查气道及肺叶,尤其是之前胸部CT发生异常处;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监护,吸氧保证气道通畅,开展组织活检以及细胞学检查,疑似肺部肿瘤者开展支气管灌洗,获取灌洗液后开展细菌学检查。
1.2.2治疗
术前抗感染、排除气道分泌物及痰液等,做好抢救准备,围术期高浓度吸氧,发现出血灶者局部用药止血;先健侧后患侧,检查肺部,发现不易取出血块或肺部分泌物,手动取出;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病变部位,直至全部吸出分泌物为止;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局部灌注抗生素;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病因[2-3]。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1)电子支气管镜诊断情况、胸部CT诊断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统计诊断准确率;(2)治疗前后呼吸频率、PaCO2水平、PaO2水平;(3)治疗效果,显效,堵塞气管血块基本消失,临床表现均消失,显效,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恢复至60%以上,无效,所有临床表现无任何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百分比(%)及()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采用检验及t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情况比较
45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肺结核13例(28.89%)、肺部炎症22例(48.89%)、肿瘤8例(17.78%),其他2例(4.44%);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相符率100.00%(45/45);胸部CT与病理检查相符率91.11%(41/45)。详见表1。45例均经电子支气管镜诊断与病理相符率100.00%显著高于胸部CT的91.11%,P<0.05。
3.讨论
肺不张肺内、肺外病因诸多,比如炎症、异物以及肿瘤等,其中以炎症发生风险最高,多可导致阻塞性肺不张[4]。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及咯痰不畅,身体剧痛,呼吸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对住院治疗,并采取抗感染治疗。医学研究发现,肺不张多经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这与CT能够清晰反应局部病灶大小、与邻近组织关系等有关,但仍存在有一定的误诊及漏诊风险。电子支气管镜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之一,临床应用率逐渐提高。本次研究中,左肺发病19例,右肺发病26例;右肺稍多,其原因在于右肺中叶与同侧支气管镜间夹角多为锐角,而且邻近淋巴管丰富,因此比较容易被堵塞,或支气管受到压迫,进而引发肺不张[5]。
本次研究中45例肺不张患者入院后先行CT检查,再经电子支气管镜性探查支气管后行肺泡灌洗术,结果显示,经电子支气管镜诊断与病理相符率100.00%显著高于胸部CT的91.11%(P<0.05);而且治疗后呼吸频率、PaCO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aO2水平显著高治疗前(P<0.05);研究证实,电子支气管镜能够在直观条件下发现病灶,并直接作用于病灶,清除气道分泌物、痰液以及渗出血液,保证气道清洁,同时做好气道湿化治疗,适当吸氧,保证体内氧供应充足,降低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好。
总之,电子支气管镜在肺不张中诊断价值良好,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立新.电子支气管镜在肺不张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119-121.
[2]刘宇智,郑艳标,王海斌.电子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4(30):6664-6665.
[3]宁丽敏,赵芳兴,李丽红.电子支气管镜在PICU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8):118-119.
[4]周燕,龚亚男,周克芸,等.电子支气管镜下阻塞性肺不张165例临床诊疗分析[J].医药前沿,2017,7(32):219-221.
[5]金玉坤,余泽明,李卫莉,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350例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98):19361-19362.
论文作者:杨艳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电子论文; 支气管镜论文; 胸部论文; 支气管论文; 病理论文; 患者论文; 肺部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