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稳定的电力系统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维护了我国的社会稳定。电力系统在运行期间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应该加强对我国电力系统安全性的评估工作,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就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防治措施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性;防治措施
引言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电力行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电力企业要想最大程度满足社会用户的需求,保障安全稳定的持续供电,就必须始终保持电力系统的完整性,要根据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各项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各种电力事故的发生,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力行业和谐稳定的发展。
1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意义
目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电力系统在出现故障的状况下,还能对广大用户正常供电,并且能够控制稳定运作的风险程度。而以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并没有像目前那样有保障,且针对所发生的故障的防治也较为单一,即故障发生后对电力系统自身进行检测。另外,电力系统还对通信系统以及网络系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依赖性。例如,在发生停电的情况下,电力系统便不能正常运作,进而给工作人员造成一系列麻烦。所以说,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与人类的生活及工作息息相关。当前已有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提出“电力系统脆弱性”的概念。电力系统的脆弱性和网络系统、通信系统的脆弱性在概念理解层面上有着本质上的相同,指的是系统以及系统的构件很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进而遭受破坏或者攻击。而一旦电力系统遭遇攻击或者破坏,对人类生活与工作上的影响不堪设想。因此,深入分析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便变得尤为重要。
2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所谓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具体指的是电力系统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正常供电及保持稳定运行的风险程度。以往的电力系统安全性则指的是在故障发生的情况下,对电力系统自身所具备的动态特性进行探究,主要包括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电压稳定性、功角稳定性、热过载以及系统解列等。该类研究通常所针对的是单一故障,而往往大面积停电事故基本上均是复杂连锁事件的序列。电力系统安全性建立在稳定性的基础上,电力系统只有处于稳定的状态,才能够研究其安全性。IEEE/CIGRE稳定定义联合工作组将电力系统稳定性定义为在给定的初始运行方式下,一个电力系统受到物理扰动后仍能够回到初始运行平衡点或者重新获得运行平衡点,且在该平衡点大部分系统状态量都未越限,从而保持系统完整性的能力。最近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电力系统脆弱性的概念,作为电力系统动态安全评估的一种新的框架。对于电力系统脆弱性,可定义为:电力系统因人为干预、信息、计算机(软、硬件)、通信、电力系统元件和保护控制系统等因素,而潜伏着大面积停电的灾难性事故的危险状态。系统脆弱性与系统安全性的水平和在系统参数变化时系统安全性水平的变化趋势这两类信息密切相关。关键的一个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会导致系统陷入瘫痪的不良状态,进而将可观测性及可控性失去。所以,必须拓展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概念。
3电力系统安全性问题的影响因素
3.1内部因素
①电力系统主要元件故障: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故障;②控制和保护系统故障:保护继电器的隐性故障、断路器误动作、控制故障或误操作等;③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故障;④信息、通信系统故障:与EMS系统失去通信、不能进行自动控制和保护、信息系统故障或拥塞、外部侵入信息通信系统;⑤电力市场竞争环境的因素:电力市场中各参与者间的竞争与不协调、在更换旧的控制和保护系统或发电装置上缺少主动性;⑥电力系统不稳定:静态、暂态、电压、振荡、濒率不稳定等。
3.2外部因素
①自然灾害和气候因素:地震、冰雹、雷雨、风暴、洪水、热浪、森林火灾等;②人为因素:操作人员误操作,控制和保护系统设置错误、蓄意破坏(包括战争或恐怖活动)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有效防治措施
4.1强化电网的投资建设
为了提高及保证输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应当对电网的投资建设提起高度的重视。不管是在以往一体化垂直的电力系统结构中,亦或是在市场环境条件下,加强电网的投资建设均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电网投资建设予以强化的基础是要确保充分的回收电网固定成本,而该方法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存在。首先,若保证回声电网固定成本的手段缺乏,那么便无法在较强经济信号下,来激励广大投资者投资建设电网;其次,通常潮流的流动是缺乏界限的,而投资窥见输电网却存在区域性特点,无法在没有区域限制的情况下整体规划,所以,应当借助于透明的信息把强健的经济激励信号与系统状态密切的加以联系,通过可靠性的规划区域,判断出需要改进投资的地方,以此加强及完善电网的投资建设,从而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将真正的可靠性水平达到。
4.2强化对电力操作职员队伍的管理
提高电力操作职员的专业素养只表现在个体上,因此想要全面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就应该强化对电力操作职员队伍的管理。在电力设施的检查上,应该专门配置电力系统操作人员,并让他们定期对电力设施进行细致的检查,以此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系数。另外,还需要在队伍管理中建立公平、公正的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对表现优异的电力操作职员进行奖励,奖励措施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对思想散漫、工作没有积极性或有恶意破坏行为的操作职员给予惩罚。鉴于此,强化对电力操作职员队伍的管理对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4.3重视电力系统的监控与管理
电力系统的互联实现了资源在大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相互支援和互通有无。但是,在紧密相连的互联电力系统中,一个局部故障会引起连锁反应,并迅速向全系统传播,进而导致大面积的停电事故。所以,在一个互联的电力系统中,统一电网管理,统一电网调度,建立完善的安全运行制度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通过对调度和运行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改善电网的运行环境,减少外力和自然界对电力系统设备的破坏,以及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保证。
4.4重视电力系统安全基础建设
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电力系统安全基础的建设,要充分做好前期投资和准备工作,要考虑到电力系统长期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加强对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电力设备,加强对它们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要充分发挥出它们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的作用。电力企业要积极优化电力系统的各项设施,这样才能实现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企业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企业要组织员工展开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好各项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实施,要敢于创新研发,不断完善电力系统的构造。
4.5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4.6研究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
在现代化社会中,电力供应与社会活动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电力工业与灾害防御系统、军事命令和控制系统、公共卫生系统和通信系统等一样,都属于有严重故障后果的国家基础设施,这些系统的安全和可靠的运行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根本。所以,作为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研究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是科学合理地区分各种预警和紧急状态,建立相应的反应灵敏、高效统一的应对策略和应急措施的前提和关键。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作为电力企业的核心设施,高层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重大电力事故的发生,要加强电力系统安全基础的建设工作,保障我国电力系统稳定高效的持续运行,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华,张建华,彭谦,等.电网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电网技术,2011(08)
[2]牛东晓,魏亚楠,邢棉.电网运行安全性评价体系分析及应用[J].华东电力,2011(10)
[3]杨卫东,徐政,韩祯祥.电力系统灾变防治系统研究的现状与目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1)
论文作者:齐韶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安全性论文; 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故障论文; 稳定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