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什么?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中国证券市场到底怎么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证券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3年了,中国股市存在的意义在哪?资本市场为什么在国外重要,而在国内不重要?对证券市场的认识是不是到位了?现在看来,这个认识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开始就有制度缺陷。当时上市公司100%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经济的新路是从股份制改造开始的。面对这样重要的改革,不可能一次全部到位,只能部分解决。

解决问题需要政策配套

因为股票的价格不一样,所以解决股份全流通就有一个补偿的问题。如果不补偿,让市场自然接轨,那就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好多政策配套。这不是证监会单独就能做的工作,政策是不能单打一,还是需要出配套政策。对于目前的弱市,我们在做三个功课:基础管理、培训新技能、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更好地服务。即便证券公司发债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但还得开通别的融资渠道。现在一说融资,就认为是给证券公司融资,实际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关键是给投资者融资,允许更广、更多的金融资源参与证券市场。

现在宁愿把问题暴露出来,也不能再去借高成本的资金延迟问题的解决,那样必然积重难返。

现在的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证券公司要把自己当成金融企业去办。证监会出台的四个文件,对一个金融企业来讲,是必须做到的,而且要细化到可操作的程度。

营业部按现在的功能,也是一个融资的平台,甚至可以操控几十亿元的资金,比一个中等银行的权力都大,没规矩行吗?只要它的融资功能还存在,就得严管。

中国证券市场不能照搬西方模式

中国政府在最初筹建证券市场的时候,理念很简单,认为中国的证券市场没有特殊的属性,不论是交易所的筹建还是法律框架的构建,只需将国外的那套东西搬过来就行。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监管模式: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大一统”模式,将银行和证券市场放在一起进行监管;另一种则是以美日等国为代表的分立模式,成立独立的证券监管委员会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最终中国采用了美日模式,成立了人民银行体系之外的证监会监管证券市场。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出了很多问题,主要在于从西方照搬的模式跟中国市场的特殊属性发生了矛盾。中国的证券市场是有自己特殊属性的,无论采用哪一种监管模式,都应立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以公有制为主的,虽然有民营成分,但所占比例很小。上市公司中,至少有2/3以上是国有企业,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情况也如出一辙。公有成分占主要地位决定了中国证券市场与私有制为主体的西方证券市场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我们在讨论证券市场的有关问题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讨论市场的问题,最终回避不了所有制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实施公有制体制下的监管?这是证券市场13年发展史中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也是现在必须面对和逐步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与其他国家的证券监管机构相比,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担负了更多的责任。除了监管,中国的证券监管部门还担负着发展证券市场的任务,这是国外监管机构不必承担的责任。中国证监会刚刚组建之时,不但要负责把监管体系建立起来,还担负着保证其发展的任务,包括引导市场怎么走。直到第二、三届证监会领导上任时,仍旧认为政府必须管市场。无论是直接调控还是间接调控,证监会采取的都是非常生硬的介入市场方式。虽然这种监管方式有问题,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合理性。

近一段时期以来,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证监会越来越多地尝试无为而治,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做得不到位而变成了有为治之。在公有制的资本市场中,证监会不得不继续担负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责任。

证券监管是一种非常讲究技巧的东西,任何一个成功的监管往往都是在过度监管与过松监管之间寻求平衡点。过度的监管可能是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失去了市场的有效性。新加坡与香港就是鲜明的对比。

在公有制条件下,市场自发实现其有效性很难,只有通过适当的监管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其有效性。与此同时,如果市场的有效性出现了问题,一定要从监管上去抓,无为而治不能解决问题。

另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合理的反映,显示出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心的严重不足,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都要经历从清楚到混沌再到更清楚的过程

今天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混沌的市场,这样一个混沌的市场是没前途的市场。但是,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多事都有从清楚到混沌再到更清楚的过程。目前市场的混沌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是基础理论上的混沌。我们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很肤浅,很多重要的理论没搞清楚,比如,证券市场的功能是什么?许多人认为,融资是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媒体也总拿证券市场的融资额说事,这就是认识上的混沌。

第二是政策上的混沌。正是理论上的混沌导致了政策的左右摇摆。监管部门可能也有苦衷,但政策上的左右摇摆直接影响了市场。本来证券市场只有证监会一个监管部门,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都在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个市场。但是,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这些部门才可以有所作为,否则只会起到不良影响。新的部门、新的管理层在制定政策时,应该多借鉴以前的一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不要从零开始,少走弯路,制定出的政策要有延续性。

第三是公司上市目的混沌。一些公司上市仅仅是为了融资圈钱,根本没有真正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上市目的混沌使得相当一批上市公司没有投资价值。80%的上市公司上市3年以后业绩都大幅下降,说明相当多企业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套取现金,通过关联交易牟利。

第四是体制上的混沌。证监会十几年来规范上市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总的看来,国有企业的惰性、计划经济的惯性太强。尽管加强了包括巡检、独立董事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但是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监管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第五是信心混沌。因为上述多种原因,投资人信心混沌。证券市场的根本是投资者,没有投资者就没有市场,况且,证券市场上还是有一些上市公司有投资价值的。目前银行的存款利率只有1.98%,而市场上20倍左右市盈率的上市公司几百家,怎能说没有投资价值?关键是人们没信心,对市场的未来,政策的走向没信心。

第六是市场的战略模式混沌。近期召开的券商峰会研讨如何走出困境,但是对于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还是不清楚。比如证券市场的资金安排,中国的证券市场没有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光靠居民拿储蓄支撑不可能,市场也无法发展。又比如券商的发展,现在完全是外延式的,谁达到标准就批谁,但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机制重组。这六个方面的混沌,造成证券市场一片雾水。只有把这六方面解决了,市场才真正有前途。

从三方面入手恢复证券市场有效性

首先是在证券市场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股票市场最大、最根本问题在于,在改革开放的特定历史背景下,造就了一个中央集权式的股市。中国现在的股市与改革开放前的商品市场一样,证监会及相关管理部门像原来的商业部,两个交易所就是百货公司,而卖的东西就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反正就这个市场,就卖这些东西,爱买不买。因此,在完全没有选择的条件下,人们会习惯性的把钱存入银行,而不是进股市。

其次是维护投资者信心。所谓维护投资者信心,不仅仅是说维护已入市的投资者的信心。股市入市者目前不过2800万,如果股市只靠现有的人和资金来支撑,而忽视了13亿的中国人口、1000多万家企业,前景并不大。因此。不能仅仅只从市场里面看,还应该从更高的层面上考虑,制定什么政策,采取什么办法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

第三是对股市和债市要统筹考虑。股市对于任何一个资本市场来说都是重要部分,但这一部分在整个资本市场上占的比重并不高,不超过10%,而占80%—90%的是债券市场,因此仅仅认为股票市场才是证券市场的看法是片面的。在股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要大力发展中国债券市场。这个市场发展起来就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很大压力。原因很简单,因为债券市场对股市的价格有很强的制衡作用,而中国目前股市价格是没有经过债券市场制衡的,债券市场的发展会给股市的发展提供另一条轨迹。

标签:;  ;  ;  ;  ;  

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什么?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